咬文嚼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用更极端的例子,一百人的遗传信息也不过是毫米级别,而400G的硬盘就有点分量了。
DNA作为信息记录的载体,其存储的数据容量还要远远大于人类遗传信息的存储量,所以在体积上,完爆传统的半导体存储介质。
该技术要是能够应用在现代计算机上,那么人类的数据增长量将又一次呈现爆发级别的增长。
今后的手机如果带了一个512GB存储都是垃圾,手机、电脑等设备的存储应该向着无限大靠拢。
第二个就是信息的传递速度。
根据说明书的描述,生物存储信息,不是将信息存储在一个活的生物上面。
而是在容器中,拥有无数立体叠加状态的DNA链条,在链条中记录信息的是单元分子。
分子可以在空间的各个方向上作用,不像传统的硅集成电路只是形成在一个二维的晶面上,从而使分子逻辑“电路”的密集度可以做得很高。从理论上讲,其密度将比现代半导体器件提高10万倍左右。
说明书上也说道,最理想的生物计算机的元器件密度要比人脑神经元的密度高100万倍,传递信息的速度比人脑思想的速度快100万倍。
第三个就是能耗。
二进制计算机和二进制存储设备,存储的数量越大,耗能就越大。
在一些专业的服务器设备存放地,一般都开了空调保证房间的温度不要太热。
但生物存储设备的基本元器件是由生物化学物质构成的,是利用化学反应进行工作的,只需很少的能量即可以进行工作,并且由于生物芯片内流动电子间碰撞的可能性极小,几乎不存在电阻,所以不会产生发热问题。
第四个就是数据的自我修复功能和使用寿命。
电子设备都拥有一定的使用寿命,一块机械硬盘如果长时间使用七八年,基本上就会出现严重的坏道导致信息缺失。
但生物储存不一样,当你的信息刻录到DNA链条当中之后,即便有一段信息受损,DNA的碱基互补性也能够最大限度的还原信息。
此外,在特定的条件下,DNA链条存在的时间也非常长,死亡之前也会通过逆转录和转录自我复制一条完全一样的DNA信息链。
看到这里,周潇内心的震撼还是相当大了。
生物计算机!
生物信息存储!
这这科技在人类的发展史上不是没有。
早在十多年前,米国就有专家提出这个概念,近年来还将一部很小的电影刻录到了DNA之中。
但是多年过去了,生物计算机技术止步不前,依旧非常落后。
周潇觉得这一次,起源集团真的要颠覆世界了!
但周潇也知道,这是一个宏大的工程,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研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