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所谓的文,就是制度!”
“制度?”
“不错。”卫鞅指着赵渠梁身上的华服道:“前日秦君穿着胡服,我便一言不发,今日改穿华服,我便滔滔不绝的原因就在于此。要想长治久安,就必先有一套合适的制度,夏朝的时候,周人祖先不窋失官,于是奔于戎狄之间,几百年来一事无成,直到太王时,重新建立宫室制度,这才有了后来的六百年周朝……”
“秦人的经历与不窋时的周人何其相似啊,虽然窜入戎狄,秦君现在也以塞人、月氏之长自居,秦人渐染胡俗,肉为食,酪为浆。但毕竟是华夏贵胄,昊天上帝的子孙,古往今来,只闻以夏变夷者,未闻以夷变夏者。如今秦国已在葱岭以西站稳脚跟,又征服了萨迦人所居的大宛城,还想向西方、南方的波斯边郡继续拓展。这些地区虽然与中原有水土差异,但都是农耕之地,且有自己的文字、神祗。”
“临漳学宫近来有一种理论,文明高者,必然同化文明低劣者。到了城郭农田里,胡服辫发那一套就不适用了,若不想百年之内,秦人淹没于胡人塞人的海洋里,忘了自己的文字衣冠,忘了自己来自何方,秦君就必须更易秦制,恢复华夏礼乐,让异族变成秦人,而不是秦人变成异族!”
“卫先生真是秦国的大救星啊!”卫鞅的话,正中赵渠梁下怀,他其实是出生在昊朝境内的,跟随秦献公西迁时已经记事,也依稀记得中原的繁华文明,心向往之,如今也很想让秦人也建立一个如中国一般的国度……
……
在接下来的六年间,依靠卫鞅从中原带来的火药和大炮,原本在居鲁士城前一筹莫展的秦人开始发威,连续攻城略地,也不再抢完就跑,而是步步为营,逐渐吞并了整个波斯的边郡巴克特里亚。
昊元126年(公元前350年),在将秦人的大本营从河中草原迁到农耕城郭相望的巴克特里亚蓝氏城后,赵渠梁便请卫鞅为他划定国策。卫鞅作了《卫君书》24篇,献给赵渠梁,每奏上一篇,赵渠梁都称赞叫好。
卫鞅的策略,基本上是为秦人划定了一条从游牧行国迅速转化为农耕专制君主国的道路。
首先,采取南北面官制度,在北部的河中、天山以西草原地区,设置北面官,又称之为五部翕侯制,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但各部翕侯的兵权归于秦君。南面官则治大宛、巴克特里亚等地,设置郡县,将城郭里的波斯人和塞人编户齐民。秦君也会按照过去三十年的传统,进行四时巡守,以保证对草原翕侯的控制。
其次,制定法律,这一点倒是不用愁,虽然过去三十年里,秦人在游牧迁徙中丢了衣冠,但他们效仿昊朝的法律却一直保留着。
第三,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因为秦人人口不过二三十万,其余七八十万均是塞人、萨迦人、乌孙人、月氏人、西域胡等,为了防止秦人被同化,便定下了秦人高高在上的“国人”地位,并且要恢复华夏衣冠。
有赵渠梁带头,在秦人力恢复衣冠倒是不难,但卫鞅却不满足于此。昊元130年(公元前346年),波斯帝国的统治越发衰竭,秦人乘势攻下了西北面的花剌子模,消灭了波斯人在这里羸弱的统治,还征服了古国赫瓦里泽姆。
眼看秦人已经彻底在这片土地站稳脚跟,卫鞅便请求赵渠梁在蓝氏城颁布了一道名为《易服令》的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