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匹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于是,在过去三年里,大明在各省的科教筹备方面,下了不少力气调研和预热,进行人才储备。
可惜因为理工科人才的绝对数量还是不够,最终只能暂缓,改为分成几个小步骤走。
第一步就是立刻进行南京大学的新一轮扩招,这事儿是从小康十八年、也是南大建立的第十一年开始的。从此,南大的每年录取人数,从原本的每年600人,进一步一次性扩充到1500人。
不过扩充之后,也附带着一个待遇降低,那就是以后南大的毕业生,将不再按照举人待遇侯选派官。
换言之,“读完南大也有机会做官”的待遇,到南大的第十届学生为止,以后就没这种好事了。
扩招之后学生含金量会迎来第一次下降,但是可以得到更多人才,将来到地方上去进行科学基础教育工作,把数理化教育变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甚至从600到1500这扩招的900人,里有一半入学分数最低的,将来就定死了直接按照“师范生”培养,必须送到地方上教书。
而如今虽然还没能力在各省建立大学,但至少可以先建立各种中学级别的新学学堂。
目前先做到每个省的省城有一座理工科中学,教导进入大学以前的基础数理化知识,也教传统文学哲学。
最终的毕业教学水平,大致相当于后世的初中二年级数学和物理水平,加上一些化学和生物常识。
而这一项工作,从小康十八年开始,到小康二十年,已经初步完成了。这年大明各省的省城,都至少已经建立起了一座综合型中学,招生规模都在数百人左右。
其中南京、杭州、苏州、南昌、武昌是全国建中学最快的地方,到小康二十年时,他们已经有学生学到三年级了。
这几个省份原本就最重视文教,朝廷给了政策后,地方乡绅第一年就疯狂积极响应、自己踊跃捐钱把中学建起来了。
而广州、成都、重庆、北京、开封、济南、福州稍晚一些,它们是小康十九年建成的第一所综合型中学,如今有了二年级的学生。
剩下其他相对偏远或穷困一些的省城,最后也赶在小康二十年的朝廷截止期限,草草把中学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