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哥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可是荣誉终究不能当饭吃,读书与生活是两码事。一县之地,也就区区主簿县丞几个官职,花钱买官者,当地声望甚高者,又或是甚至一些举人,都会瞄上这些位置。
跟钱打起交道来,可没人会在乎你是不是秀才。
再说既然卡在秀才无法中举,自身肯定是有一些问题的,大多数才学也就到此为止了,也有因为没什么钱无法继续进修的,总之秀才这个身份,就是相当于国家给你颁发了一个读书人的身份,至于怎么过活,还得看你个人造化。
再往后的举人,也就是过了乡试的学子,已然有了做官的资格。这类人在大秦读书人中是最为多的,七品以下不入流的小官,七成皆是举人出身。
情况比秀才要好上很多,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比一些进士还要舒服一些。
为何呢?因为过了京城的会试,便是进士出身了。
进士出身是什么概念?从六品起的官职,要知道一个知县,干的好又有关系的,一般也得三十年才能从这个八品的芝麻官趴到一个从六品左右的不重要职位上。
但是又有另一说了,这从六品以上的官职不多啊,科举四年一次,可是官员一干那就是一辈子。
哪来的那么多空缺?国子监那八九个进士出身,不是现在还在候着?
而且可以很明确的说,往后这几年,他们一样没戏。
为什么?自然是因为这所谓的殿试。科举每四年一次,可是殿试不是年年都有,开不开全看皇上心情。
盛唐时期据说有明君年年开殿试,可是那是人家大唐兴盛,不缺钱不缺地,就缺官员。
大秦不一样啊,一个萝卜一个坑,没事招那么多官闲着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