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粥白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太子庶子:四百石,无定员。职责如郎官。
太子舍人:二百石,无定员。职责如郎官,选良家子孙担任。
太子家令:一人,千石。主管粮仓、饮食。职权如大司农、少府。
典仓署
太子仓令:一人,六百石。主管粮食、粮仓。
食官署:
太子食官令:一人,六百石。主管饮食。
太子仆:一人,千石。主管车马,职权如同太仆。
太子厩长:一人,四百石。主管车马。
太子门大夫:六百石。职责如郎将。
太子洗马:又称“先马”,十六人,六百石。职责如谒者。太子出行,轮值者,在马车前引导仪仗。
太子中盾:一人,四百石。负责在四周宿卫巡查。
太子卫率:一人,四百石。统领门卫士。
中尉寺:
执金吾:一人,中二千石。负责预防宫廷周围的意外事变和火灾,每月绕行宫廷周围三周,兵负责管理武库。
出入时,有五百二十人舆服导从,光生满路,群僚之中斯最壮矣。
中尉丞:一人,比千石。
缇骑:二百人,无官秩,与吏员食俸相同。
武库令:一人,六百石。负责管理兵器。
武库丞:一人。
太子宫:新帝即位,未立太子时,不设太子属官,只保留舍人,隶属少府。
太子太傅:一人,中二千石。负责辅导太子,不设属官。
太子少傅:一人,二千石。负责协助教导太子,并管理太子官署。
太子率更令:一人,千石。负责安排太子庶子、太子舍人轮流宿卫,职权如同光禄勋。
太子中庶子:五人,六百石,职责如侍中。
太子中允:地位在中庶子之下,洗马之上。汉制,太子五日一朝见,其非朝日,即使仆及中允朝见,朝请问起居。
太子庶子:四百石,无定员。职责如郎官。
太子舍人:二百石,无定员。职责如郎官,选良家子孙担任。
太子家令:一人,千石。主管粮仓、饮食。职权如大司农、少府。
典仓署
太子仓令:一人,六百石。主管粮食、粮仓。
食官署:
太子食官令:一人,六百石。主管饮食。
太子仆:一人,千石。主管车马,职权如同太仆。
太子厩长:一人,四百石。主管车马。
太子门大夫:六百石。职责如郎将。
太子洗马:又称“先马”,十六人,六百石。职责如谒者。太子出行,轮值者,在马车前引导仪仗。
太子中盾:一人,四百石。负责在四周宿卫巡查。
太子卫率:一人,四百石。统领门卫士。
少府寺:
少府:一人,九卿之一,中二千石。负责管理宫中使用的各种物品,如服饰、珍宝、美味佳肴之类。
少府寺丞:一人,比千石。
太医署:
太医令:一人,六百石。负责管理御医。
太医药丞:一人,负责管理药材。
太医方丞:一人,负责管理药方。
医工长:太官令:一人,六百石。负责掌管御用饮食。
太官左丞:一人,负责管理饮食。
甘丞:一人,负责管理用膳器具。
汤官丞:一人,负责管理酒类。
果丞:一人,负责管理果品。
守宫署:
守宫令:一人,六百石。负责管理御用的笔墨纸砚,以及尚书所用的封泥与各种物品。
守宫丞:一人。
上林苑令:一人,六百石。主管上林苑园中的各种禽兽,园中居民也有其管理。如捕获禽兽,则送交太官令。
上林苑丞、尉:各一人。
中常侍:四人,延平年间增至十人,千石,由宦官充任。后增至比二千石。负责随侍皇帝左右,出入内宫,辅佐指导内宫中的各种的各种事务,并以备咨询顾问。
侍中:比二千石,无定员。随侍皇帝左右、以备咨询顾问;皇帝乘法驾出行,则择一名学识广博者掌玉玺,持斩蛇剑陪乘,其他侍中则骑马在后随行。并与黄门侍郎共同管理殿内、门下之事。
侍中本能出入禁中,但武帝时侍中马何罗怀刃行刺,于是侍中被逐出禁中,有事时召入禁中,事毕则出。王莽时,又允许侍中出入禁中。章帝元和年间,郭举与后宫通,拔刀惊驾,后郭举服诛,侍中又被遣出禁外。
旧制:侍中位在尚书令、仆射之下,尚书之上。司隶校尉见之,需持笏板揖礼。
侍中祭酒:一名,裁撤不定。本为“仆射”,光武帝时改为“祭酒”。
给事黄门侍郎:六百石,无定员。本有“黄门侍郎”、“给事黄门”二官,东汉时,合二为一,故称“给事黄门侍郎”。献帝时,改“侍中侍郎”,不得出入宫禁、不负责接引宾客。
职权:
1,负责随侍左右,供职宫中,联络宫廷内外。
2,诸王在宫殿中朝见皇帝时,负责引导诸王就坐。
3,日暮时,入青琐门请示、参拜,故谓之“夕郎”。
4,并与侍同执掌殿内、门下之事。
5,郊祭时,一人持盖;临轩朝会,则一人持麾。
小黄门:十人,延平年间增至二十人,六百石,由宦官充任。负责随侍皇帝左右,接受尚书奏事,皇帝在内宫时,联络宫廷内外,以及管理皇后所居宫中以下的各种事务;各公主及王太妃有疾苦时,则派小黄门问候。
黄门令:一名,六百石。由宦官充任,主管省中的宦官。
黄门丞:一名,由宦官担任。
黄门从丞:一名,由宦官担任,负责管理出入随行。
黄门署长、画室署长、玉堂署长、丙署长:丙署长七人,其他各一人,由宦官担任,四百石,佩黄色绶带。分别负责管理中宫宫室。
中黄门冗从仆射:一人,六百石。由宦官担任,主管黄门冗从。皇帝在宫中时,则轮值宿卫,守护门户;皇帝出宫时,骑马随行,护卫车驾两侧。
中黄门:百石,无定员。由宦官充任,负责在宫中供职。
鼓吹署:
承华令:典黄门鼓吹。
乐府署:
乐府令:秦汉有少府属下有乐府令。
乐府丞:
掖庭署:
掖庭令:一人,由宦官担任,六百石。负责管理后宫贵人、采女的事务。
掖庭左、右丞:各一人,由宦官充任。
暴室丞:一人,由宦官担任。主管“暴室”。(宫中妇女患病者在此医治;皇后、贵人犯罪,也关押在此。)
永巷令:一人,由宦官充任,六百石。负责官婢侍奉驱使。
永巷丞:一人,由宦官担任。
御府令:一人,由宦官担任,六百石。负责官婢制作的后宫衣衫服侍的缝补浣洗等事情。
御府丞、织室丞:各一人,由宦官担任。
祭祀令:一人,由宦官担任,六百石。负责内宫中的各种小祭祀。
祭祀丞:一人,由宦官担任。
钩盾令:一人,由宦官担任,六百石。负责管理附近各池塘、园林等游览之地。
钩盾丞:一人,三百石,由宦官担任。
永安丞:一人,三百石,由宦官担任。负责管理北宫东北处的“永安宫”周围的园林。
苑中丞:一人,二百石,主管苑囿中的离宫。
果丞:一人,二百石,主管果园。
鸿池丞:一人,二百石,主管“鸿池”。(鸿池位于洛阳以东二十里)
南园丞:一人,二百石,主管“南园”。(南园在雒水以南)
濯龙监:一人,四百石,主管“濯龙苑”(濯龙苑,在北宫附近)
直里监:一人,四百石,主管“直里苑”(直里苑,在洛阳西南角)
鸿德令:一人,六百石,主管“鸿德苑”(桓帝延熙三年设置“鸿德苑)
中藏府令:一人,六百石。负责掌管宫中财帛金银等物。
中藏府丞:一人。
内者令:一人,六百石。负责管理宫中宫中陈设及各类洗沐用具。
内者左、右丞:各一人。
尚方令:一人,六百石。负责管理御用刀剑等玩好之物。
尚方丞:一人。
尚书台:也称“中台”,三台之一。本为掌管图书、记录、参奏之事的秘书机关。东汉时,因为其地位接近皇帝,又因其出纳王命、为天子喉舌,所以权利日益扩大,财政、选举等大权皆由其管理,总领纲纪、无所不统。逐渐取代“三公”,成为东汉的真正的“宰相机构”。
录尚书事:此非官职,而是种差遣、权利。“录”为“总领、负责”的意思,“录尚书事”即为“负责主管尚书台全部事务”的意思。
本为“领尚书事”。西汉大将军霍光柄政,与金日磾、上官桀共领尚书事,是为此官之始。东汉永平十八年,章帝初即位,以太傅赵熹、太尉牟融并录尚书事,用“录”代“领”始此。后东汉每帝即位,常置太傅、录尚书事。
尚书令:一人,千石,若以公卿位置,则秩二千石。本秦官,汉袭秦置,汉武帝时改称“中书谒者令”由宦官充任。汉成帝时,改回尚书,重用士人担任。掌管选用官吏,以及陈奏并下达尚书各曹文书等事情。天子封禅时,尚书令奉玉牒检兼藏封之礼。
朝会时,与司隶校尉、御史中丞皆有专席,号称“三独座”。
东汉时,以“尚书令”、“尚书仆射”、“六尚书”共称“八座”。
守尚书令:既“见习尚书令”。“守”为见习、试用的意思。按汉制,初任职一年内为“试守”,满一年,转为“真”。
尚书仆射:一人,后改二人,六百石。代理尚书台事务,尚书令不在时,则陈奏并下达命令。献帝建安四年,以执金吾荣邵为左仆射,卫臻为右仆射。仆射分置左右,盖自此始。
尚书左丞:一人,四百石。主管官吏、百姓的奏章以及驺伯史。并与右丞共同掌管记录文书期限的事情。
尚书右丞:一人,四百石。与仆射共同掌管授廪假钱,代理印绶并管理纸笔等用品的库存。
汉仪,御属中丞与侍御史在复道中与尚书丞、郎相遇,要避车持笏板揖礼。丞、郎在车中举手还礼,车去,才能离开。
尚书:六人,六百石。
有三种说法:说法变化,应该跟尚书台的职权范围扩大,机构变化有关。
1,《后汉书?;百官志》:
常侍曹尚书:负责管理公卿事务。
二千石曹尚书:负责管理各郡国守、相相关事务。光武帝时,将其分成二曹。
民曹尚书:主管有关官吏、百姓上书的事务。
客曹尚书:主管外国夷狄相关事务。光武帝时,将其分成南、北主客二曹。
2,《晋志》:
三公曹尚书:二人。负责年底时,天下州郡上计的事务。
吏曹尚书:又称“常侍曹”、“选部”。负责选举官吏以及祭祀。
二千石曹尚书:又称“贼曹”。负责管理京都中的司法、水火灾害、盗贼等事务。
中都官曹尚书:负责管理京都官员。本属“二千石曹”管辖,东汉时为一曹。
民曹尚书:负责建造、修缮、盐池、园囿等事务。
客曹:负责管理外国夷狄相关的事务。皇帝出巡时,负责护驾。东汉光武帝时,分二千石曹和客曹为“南主客、北主客二曹”。
3,《通典》为“五曹六尚书”:同《晋志》,无“中都官曹”。
尚书郎:四百石,负责起草文书。人数不明,《晋志》称三十四人,《汉官仪》称三十五人,《后汉志》称每曹六人,共三十六人。选孝廉中,年不满五十,笔试合格者担任。
守尚书郎中:初入尚书台者,称“守尚书郎中”。尚书令史任满一年,也可补为尚书郎。
尚书郎:任职满一年者,改成尚书郎。
尚书侍郎:任职满三年者,改称“尚书侍郎”汉仪,尚书郎见左、右丞,对揖无敬,称曰“左、右君”。丞、郎见诸曹尚书时,执版揖,称曰“明时”。郎见尚书令、仆射时,执版拜,朝贺对揖。尚书侍郎任满五年,可补为大县县令。
尚书令史:每曹三人,公十八人,二百石。负责抄写文书。后增加“剧曹”三人,公计二十一人。从兰台令史中选取有能力者担任。兰台令史任满一年,可补为尚书令史。此官地位低下,举孝廉者,羞于任此职。令史任期满着,可补为县丞、尉。
兰台:与“东观”同为东汉的国家图书馆,兰台属御史中丞管辖。
兰台令:一人,六百石。管理奏疏及印工文书。
兰台令史:十八人,百石。负责文书工作,并校对书籍。
符节台:
符节令:一人,六百石。主管符节台,管理与符节相关的事务;派遣使者时,有符节令授予符节。
尚符玺郎中:四人。原设两人在宫中,主管皇帝玉玺以及虎符、竹符的一半。
符节令史:二百石。负责刻写符节。
御史台:也称“兰台寺”,又称“宪台”,“三台”之一。
御史中丞:一人,千石。也称“御史中执法”,负责检举非法。头戴两梁冠,铜印青绶。
治书侍御史:也称“持书侍御史”,二人,六百石(一说“千石”)。选择通晓法律者担任,凡各地上报有疑难案件的,负责根据法律审判。自桓帝之后,无所事事,苟充其位罢了。
侍御史:共四十五人,六百石。其中十五人,穿绛色官服,给事殿中,为侍御史,宿庐在石渠门外,二人尚玺,四人持书给事,二人侍前,中丞一人领。
负责监察、检举违法之事;接受公卿百官奏事,如有过失,则列举罪证加以检举弹劾;在举行郊庙祭祀、盛大朝会、封王拜爵典礼时,置侍御史二人,负责监察仪式,如有过失,则加以检举弹劾。
三十人留守留守尚书台,处理百官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