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歌一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砍树和竹子需要用到石斧。木青刚来这里的时候,一直在怀疑石斧可以用来砍树。直到后来有一次她亲眼见到了骊芒族人们打磨精制石斧的过程,这才为一把石斧出炉所需耗费的精力而惊讶。他们选择的石料是溪流河床上的坚硬岩石,木青猜测那应该是熔岩,岩质坚硬密实。用一个手掌长度的的石锤用力打击地上的漂砾,从上面打下用作毛坯的大石片,也有用在漂砾四周点燃火堆的办法引起岩石胀裂以产生合适的大石片。然后就不断敲打毛坯石的两面,最后形成的半成品轮廓都是参差不齐的。接着就是粗打,打制的人用石锤轻轻击打粗坯的边缘,从两面打下又平又薄的石片。经过这道工序,石斧变得更薄、更窄和更匀称。这个过程他们持有几个不同大小、形状和硬度的石锤,供打制过程中的不同需要而选用。细打是打制石斧的最后一道工序,需要更加细心谨慎地为石斧开刃,形成两面三角尖刃的石斧或者一面垂直,一面收刃的凿形斧,前者是用于砍树,后者是为了加工成形木料。
木青估算了下,完成这三道工序要产生至少几百片大于2公分长的下脚料,这还不包括许多更小的以至成微粒状的碎屑,而且会有一定比率的报废。完成打制后,还要进行研磨和装柄,才算完成石斧的全部制作过程。研磨用的磨石是从河谷里找来的一种细颗粒砂岩块,石斧在其上反复研磨。磨好后的石斧安在一把T形树干或粗枝做成的木柄上。连固定斧头的工作十分讲究。斧头垫以几片削好的木片和刮过的树皮以助于消除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震动。然后用劈开的藤条把斧头、木片和树皮牢牢地捆成一体。磨得好的斧刃常常可以连续使用几个钟头,而一旦变钝,也很容易在磨石上重磨。
想要打制一把上好的石斧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族里擅长于此道的人颇得众人的敬重。骊芒就是其中一个。尽管如此,工具的材质决定了它毕竟落后。当他像现在这样需要砍伐大量的树和竹子的时候,就会很辛苦,他自己从来没有在她面前提过这一点,但木青心里总是很遗憾,不知道自己以后能不能在这里发现铜锡矿。如果真有那么一天,等他有了金属的斧头或者刀,做起这些事情就应该更顺利一些。但是想来应该很是渺茫,因为她甚至不知道矿脉该如何去寻找。
骊芒一直忙了七八天,最后他们的谷地里终于堆了足够的竹子和木头。接着就是烧砖了,这也费了不下于砍竹木的功夫。大约半个月后,他们终于可以开工了。两人围着谷地绕了一大圈子,最后决定在离瀑布不远处的一块向阳平地上起屋,那里四周空旷,土质密实,光照充足,离水源又近,非常适合。
按照木青的设想,房子的底层是类似竹楼那样的空层,防止雨季的漫水冲刷和虫蛇。傣家竹楼的基脚有些特殊,一般是在地面放上石基,用二十四根竹子或者木料直接顶在方石上,离地七八尺处结梁造屋。但她怕不保险,所以叫骊芒挖了坑基,沿着坑壁打下了高过地面的大木桩,木桩一个挨着一个,打牢了顺着木桩用砖头砌墙高处地面,最后重新填回了土夯实。
最古老的竹楼四壁是用竹排或者竹篾围成的,夏季自然凉爽,但在这里,肯定无法抵挡严寒的冬天,照搬是不行的。所以他们沿着高出地面的基础砖墙开始往上叠加。
砖体之间的粘合剂,木青和骊芒也是费了一番脑筋的。去年冬天砌那道火墙的时候,是用粘土和松脂搅拌了粘合的,这次又多加了一种东西,就是从前骊芒有次讲过的那种他小时候摘过来踩破就会把人皮肤粘住的果子。现在是初夏,果子虽然还没有结出,但植株捣碎后,黏性也非常的强,与粘土松脂一道搅拌均匀,虽然和现代的水泥无法相比,但与古代砌砖石墙用的粘土加糯米汁,算是丝毫不逊色了。
三个月后,他们的房子造好了。望着自己和骊芒完全是摸索着慢慢建出来的这座房子,木青不顾自己八个月大的肚子,一把搂住了骊芒的脖子就要跳着亲上他的脸颊,吓得骊芒急忙蹲了下来让她亲个够。
她的男人真的是劳苦功高。
房子不大,但是足够他们住了,而且完全是按照木青起先设想的格局布置起来的。东边楼梯上去,地板是用劈开的竹子压平横在竖梁上铺起来的,屋顶用剖成半圆形掏空的竹管朝下紧紧并列覆盖,再在上层竹管之间的接缝处铺设下层朝天仰放的竹管,就像瓦片放置那样,这样可以将雨水完全地接住顺着坡状屋顶流下,上面再覆盖一层用茅草蒲葵编出来的顶。冬天的时候他们可以改成用兽皮覆屋顶铺地板。屋子里的柱子全部是粗竹,里面房间的隔层也是竹片。四面砖墙体先用粘土抹平墙,再用编出来的大片竹篱或者藤篱覆盖,这样屋内就显得干净许多。紧挨着房子的是个筑顶的火塘,火墙从这里往上延伸进了房子里,以备冬天取暖用。一道用中通的竹管相连的水道从瀑布处直接架到了火塘边上,要用水的时候拔掉末端的塞子就可以了,这样木青就有了源源不断的自来水。骊芒甚至自作主张地把她原来设想中的竹篱改成了又宽又高的围墙,理由是这样他不在家的话她会更安全些。木青虽然觉得有些煞风景,但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有道理。最后他们挖了个大坑,用多出来的砖砌底弄了蹲式的茅房,以后除了草木灰,他们种植的作物蔬菜就会有新的稳定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