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管:评价监控 (第2/5页)
陈夫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规范化(对“研究性学习”提出规范化要求,对“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提出具体化建议)。
规范课程评价——
评价学分管理(以学期为单位,利用网络统计各普通高中学校学生学分修习结果);
评价选修课程(起始阶段,重点评价各普通高中学校“选修2”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情况);
评价综合实践(按照建构式评价方案逐年进行评价通报);
评价综合素质(设计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的规范要求和特色发展建议,据此进行层级评价);
评价高考结果(建立普通高中学生中考入学和毕业升学成绩档案,开展发展性评价)。
2、网络平台建设与技术支持
以“海南学生发展服务平台”为载体,按照规范实施的要求,于2010年4月底前完成程序设计,5月份进一步征求意见,6月份进行专家论证,8月下旬试行在线运作,9月份正式实施。
后台技术的保障:服务器、带宽、维护等。
信息一体化研究:中等学校招生、高等学校招生和我院的过程性管理的学生基本信息一体化统整。
3、关于技术实现
写出技术实现具体要求,明确查询、呈现、统计、分析功能,提出不同角色的网络使用和管理权限。
二、利用网络监控新课程实施,创立建构式评价制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也是公认的新课程实施的难点。海南省依托综合实践活动专业网站,率先于2004年10月起在海口和洋浦等地试点,创立了建构式评价制度。这一制度要求各普通高中学校每学期将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各环节材料及时呈现在网站上,形成电子档案,作为该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证材料,有些试点区域将这门课程的考评结果与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挂钩,促使学校抓好这一难点课程的实施。实践表明,这一做法很好地解决了这门课程的过程评价、专业指导教师不足、评价诚信等相关难题,确保了课程评价的全面、客观、准确、公平、真实、有效。
比如,在“诚信”方面,由于网络具有将呈现的时间固化、将呈现的内容摊在“阳光”下等特点,参与试点的有关学校反映,在这样的制度下,“作假”比真做还要困难。这种面向全体学生,全过程的管理和评价模式,推动试点区域初步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使之成为每校必开、每生必修的常规课程。通过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真正体验到“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型学习方式的乐趣,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大幅提升。
这项制度继在海口和洋浦等地大获成功之后,海南省教育厅于2008年初印发了《海南省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构式评价方案》,在全省高中学校大面积推广这一成功做法。该文件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主体确定为各级教育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和学生,要求通过实行网上专家组评价与实地考查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分级组织、分层负责。省级评价的重点是市县教研部门,省项目组每年12月到次年1月组织相关专家开展一次全省性评价,评价对象为在校高三学生;市县教研部门评价的重点是学校;学校评价的重点是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