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汉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中国知识传统的审思
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精神成果的累积,故而知识首先应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www.Pinwenba.com但是另一方面,知识又都是在某种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每个人均是以某种先在文化条件为基础去认识世界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法兰克福学派哈贝马斯将这种追求知识的先在文化条件称为“旨趣结构”和“先验框架”。由于人们获取知识的先验框架旨趣结构不同,故而会形成一些不同类型的知识形态。
我们在比较中西知识的形态时,会发现一个鲜明的差异:中国传统的知识形态主要是一种实践型知识,而西方传统的知识形态则主要是一种理论型知识。这种知识形态的明显差异,源于形成这种知识形态的先在文化条件的差异,即知识旨趣的差异。
所以,要深入思考和了解中国传统的知识形态,就需要以比较的视角,探讨中国知识旨趣的差异和特征。本文认为中国传统知识旨趣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一、 知识的操作性
古代中国人的终极存在是天人合一的,他们眼中的宇宙并不是一个可以独立于人而存在的纯客观世界,而是一个必须由人类“参天地、赞化育”的生生不息的过程。故而,古代中国人建构知识的出发点不是那个独立于人的宇宙存在,关注点也不是客观世界的本质与规律,他们的思想出发点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过程,其知识关注点是人的参赞宇宙天地的活动过程和操作程序。
由于古代中国的知识传统更为关注主体作用于客体的行为方式和操作程序,而并不特别在意知识应如何认识宇宙世界的存在和本质,故而中国知识传统的着重点不是世界是什么,而是人应该怎样,正如一个美国汉学家所说的:“在古典时代的中国,‘认知’不是认知什么——即这样一种东西,它提供关于周围自然世界条件的知识,而是要知晓怎样很好地对待关系,在乐观地对待这些关系提供的种种可能性时,怎样增强对这些关系的生命力的信念。”(郝大维·安乐哲.汉哲学思维的文化探源.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156.)所以,中国传统知识体系的特色、优长体现在操作方面。传统数学的长处不是有关定义、公理的“概念性知识”,而是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运算操作的“程序性知识”,故而古代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算术知识和丰富发达的运算技术;传统医学的优长不在于对人体生理解剖和病理性质的科学把握,而是在如何观察切脉、如何配药用针的操作技术上,这种独具特色的医疗技术在医学发达的今天仍能发挥重要作用。同样,在社会科学方面也是如此,礼乐刑名之学不是研究礼法的本质和原理,而是着重研究探讨如何制订、颁布、执行礼法的条文,有关如何操作的程序性知识永远是礼法知识的主体,人的操作模式永远是社会知识关注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