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初入应天 (第4/5页)
颜小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这是《中庸》里的一句话,意思是:论道的基本条件是人,一条路欢迎所有人走,如果只允许自己走,而把别人推离其道,道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用这么一句相对浅显易懂的话来做论题,显然是顾及到僧人的水平有限,降低了难度。
结合现下朝廷招纳僧人的情况,以这句话做论题,大部分人应该都会想到为官之道,有识之士都可以为之,继而以朝廷广纳天下之才来做文章吧。但是这样的切入点未免浅了点,夏子凌凝神思索了一番,其实道要能够不远人,根本原因还在其本身的设计。从实际出发,兼容不同人、不同情况,既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性,又能够适应不同个体的特殊性,这样的制度才是科学可行的。
从这一点延伸到目前明初的制度,自然首先要肯定一番,然后可以对比唐宋,对一些不痛不痒又确实存在弊端的问题进行策论,这样可以写的东西就多了,也比较容易出彩。
打定主意,夏子凌便开始写草稿,洋洋洒洒写了四页纸,后又誊到了干净的卷纸上,直到考试时间快结束,院内考生也所剩无几,才交了答卷。
自己的答卷放到士林里兴许算不了什么,但是刚才观察了一下周围僧人大多愁眉苦脸的样子,夏子凌心里还是有几分雀跃,这一考名列前茅,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情。
走出考场的时候,一名年轻僧人过来搭腔,“兄台看样子胸有成竹,这一考怕是第一名非你莫属啊。”
夏子凌抬头一看,正是刚才坐在自己旁边隔间的僧人,国字脸上粗眉大眼,年龄估摸在三十岁上下。他与自己对话以“兄台”相称,而不是“贫僧”,看来是铁了心要还俗了。
夏子凌客气道:“哪里哪里,不过是放下一桩心事,乐得轻松罢了。”
这僧人,说起来好玩,刚发下考题没多会,居然把毛笔弄断了,找自己借。幸好他多带了几支以备不时之需,也算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夏子凌心想这厮得是少林武僧出身吧,写个字都能把笔弄断,当时还有些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