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理寺吗······还真是棘手的状况啊······”刘砚青皱着眉头,说道。

“别这么悲观,至少我们知道了在这件事上,大理寺是知情的。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不让我们继续调查······”

“原因还不清楚吗?咱们六扇门被人渗透了,大理寺也被人渗透了,他们甚至明目张胆的阻碍我们调查!”

“冷静,刘大哥,冷静。你这样着急是无济于事的。即使你再怎么着急,现实也不会改变,好吗?所以,深呼吸,平静下来。”

“吸~~~呼~~~吸~~~呼~~~”在云逸的建议下,刘砚青反复地深呼吸,他终于平复下来了。

“抱歉······我,只是······”

“好啦,既然冷静下来了,那我们就继续吧。”许沧溟说。

老实说,许沧溟对于刘砚青的表现并不满意。冲动、毛躁,不冷静······老实说,刘砚青一点也不适合六扇门。如果是平时还好,还有机会慢慢培养,让他多多积累经验。但是现在的情况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已经没有时间了。

既然大理寺出了问题,那么刑部和都察院就一定也被他们渗透了,或者更糟······又或者,这个组织,本就是上面的人发展出来的?

都察院,明清时期官署名,由前代的御史台发展而来,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与刑部、大理寺并称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亦称“三司会审”。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前代所设御史台为都察院,长官为左、右都御史,下设副都御史、佥都御史。又依十三道,分设监察御史,巡按州县,专事官吏的考察、举劾。明代都察院不仅可以对审判机关进行监督,还拥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利,为最高监察机关。

清代改以左右副都御史专为总督、巡抚的国衔(明代,都御史、副都御史都兼用作加衔),以方便其行事。至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又以六科给事中并入。乾隆十三年(1748),废左佥都御史。清代都察院是法纪监督机关,既审核死刑案件,另外参加秋审与热审,还监督百官。

作为明清监察制度的主要实施者,都察院在维护封建统治正常秩序和保障封建国家机器平稳运转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明代初年,沿元旧制,设御史台,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五月罢御史台。十五年改置都察院。这个机构为明代所创设,与前代御史台之制不甚相同。

明代以都察院为最高监察机关,都御使与六部尚书并称七卿,地位崇高。但也正是因为地位崇高,按明太祖与明宣宗的敕谕要求,还得作为百官表率,如果真如《明史》中所概括的职责那样: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势必有“搏击”之嫌,失大臣之体,极易为朝廷招怨,一旦弹劾有误,也无回旋的余地。因此,“搏击”之事应让那些地位不高、资历不深、年纪较轻、顾忌较少的官员去干。用明太祖的话,是应该建立一种“以小制大,以下制上,大小相制,上下相维”的监察体制。基于前代经验,鉴于现实需要,明代建立了一套被称为“科道”的监察系统。

所谓“科道”,指的是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和都察院的十三道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在明代被称为科官,十三道监察御史则被称为道官,虽然二者系统不同,但地位职责却相近,故合称为“科道官”,也成为“台垣”,御史为台。六科为垣,构成明代纠举弹劾、防止官员敷衍公事、违法乱纪的交叉防线,又由于职在“建言”乃至“风闻言事”,固又统称为“言官”。

除了在京主持院务的左、右都御史、副都御使、佥都御史,都察院还有一个几乎无所不包的地方派出系统,即巡抚系统。举凡地方政务、军务、财务,以及与此有关的一些特殊事务如盐政、茶政、马政等等,均由这个系统掌管。巡抚的名称,产生于懿文太子巡抚陕西。永乐十九年,成祖派遣尚书蹇义等二十六人巡行天下,安抚军民。此后不论尚书、侍郎、都御史、少卿等官,事情完毕复命,即或停止派遣。起初称巡抚,或称镇守,后因为镇守侍郎与巡按御史不相隶属,公文往来多有妨碍,定为都御史。

虽然在事实上巡抚已经成为地方一级行政机构(地方化、制度化),但在编制上仍属督察院都御史们的“外差”。在外加都察院都御史或副、佥都御史衔的官员,有总督、提督、巡抚、总督兼巡抚、提督兼巡抚,以及经略、总理、赞理、巡视、抚治等,乃至监管兵部尚书或侍郎(巡抚兼军务的官员加提督,有总理地方军务加赞理或参赞,所管辖多、责任重大的官员加总督。其他如整饬、抚治、巡治、总理等项,都因特别情况设立。以尚书、侍郎任总督军务的官员,都兼都御史,以便行事。)以都察院都御使、副都御使身份督抚地方(明似无以都察院右职专为督抚兼衔之制),即是为了使官名整齐划一,也是为了强调督抚和都察院在编制上的隶属关系。无论加官有多大,仍比都察院的掌院差一个等级。(此外,也有因官员流品问题,科道言官为清流,其流品高于一般地方官,给外派大员加都察院御史衔亦有显示尊荣之说)

刑部,中国古代官署。东汉尚书置二千石曹掌刑狱,三公曹掌决案。魏、晋以后,尚书之三公、比部、都官等曹均关刑狱,南朝之宋、梁、陈、北朝之北齐,均设都官尚书。

隋文帝定六部制度,初沿北齐置都官,开皇三年(583)改称刑部,主官为尚书;次官,炀帝定为侍郎。后代均以刑部掌法律刑狱,与最高法院性质的大理寺并列,惟元代只设刑部,无大理寺。

明清两代,刑部作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与都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光绪三十二年(1906),清政府宣布“仿行宪政”,将刑部改称法部。刑部之称遂撤。

刑部具体职责是审定各种法律,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会同九卿审理“监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审理京畿地区的待罪以上案件。刑部的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是按省设司。清代刑部各司除分核本省刑名外,职掌他省及衙门的部分文书收发和某些日常政务。此外,清设督捕司,掌督捕旗人逃亡事;秋审处,掌核秋审、朝审各案;减等处,掌汇核各省及现审各案之遇赦减等事;提牢厅,掌管狱卒,稽察南北所监狱的罪犯,发放囚衣、囚粮及药物等;赃罚库,掌收放现审案内赃款及没收各物件,并保管本部现银及堂印;赎罚处,掌罚罪事;律例馆,掌修订法律。

刑部又称秋官、宪部。秋官出自周礼,武则天时改刑部为秋官;宪部出自唐明皇天宝12年改刑部为宪部。

不得不说,许沧溟多年的办案经验,让他差一点就猜到了真相,当然,还是差了一点。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禁恋岭

禁恋岭

千涤生
“最让人生气的地方是,他照顾你,关心你,对你微笑,和你拥抱,然后他对你说……安阳,因为你是我妹妹。”余安阳一直在寻找一个出口,好逃出余陆琛致命的魅力范围,奈何身不由己,一次一次被打回原形。文案一(甜版):安阳:哥,我想通了,以后绝不做任何越界的事。陆琛:我也想通了,我觉得有必要重新考虑一下我们之间的关系。文案二(苦情版):余陆琛,你不知道我有多讨厌你。如果人生能够重来,我宁愿我们是两个互不相识的陌
历史 连载 3万字
快穿之设定

快穿之设定

uk3
钱枫是一个说普通也不普通的学生,说他普通的原因是,钱枫他不逃课,不打架,不出头,不冒尖,存在感挺低,这样的人在路上一抓一大把。至于不普通嘛,他能够看见每个人的“设定”,不过这个能力挺鸡肋的,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他更想能隐身。并且在一次同学聚会喝醉后,极为诡异的穿越了,从此开启了他的快穿生活……
历史 连载 10万字
画红妆

画红妆

西音
她原以为自己一生就此了结, 没想到再睁眼时, 又回到待字闺中时候, 前世内宅里的明争暗斗, 她不知, 今生乱世里的尔虞我诈, 她略懂……
历史 连载 39万字
狂龙荡倭

狂龙荡倭

弹剑狂歌
【跃马横刀踏雄关,枪林弹雨亦等闲,看我兄弟神威起,杀尽倭贼保河山。】 这是一个充满屈辱的时代,也是一个遍地英雄的时代,当铁蹄踏破家园,当鬼子的屠刀高高举起,无论是八路军战士、国民党军官,海盗还是山贼,他们都义无反顾地挺身而上,他们,是不为人知的英雄,一样的抗战,不一样的故事,乱世儿女为我们演绎的不光有令人热血沸腾的英雄壮举,更有令人潸然泪下的儿女情长。【一寸山河一寸血,甘捐此躯保家国,一声怒吼惊天
历史 连载 0万字
前朝独苗苗

前朝独苗苗

酸奶蛋糕
世上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沈落两个都占了。十五岁的沈落被赐给开国功臣聂穆。十六岁的沈落懂了什么叫炮灰,什么叫城门失火,殃及鱼池,她就当个聂家被供奉的吉祥物,结果死在自己丫鬟跟姐姐手里。十七岁的沈落以宁王世子身份回归。她要当吉祥物!全天下最精贵的吉祥物!看她们还敢不敢随随便便弄死她!于是..
历史 完结 4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