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红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据说这帖子分为三类,几乎将大晋国有名有姓的都囊括了在内。
就是不知道上皇是根据什么标准派发帖子的。
杨广为司马炎出了个玩乐的好主意,又转移了大晋文人的注意力之后,开始了自己大刀阔斧的政治革新。
朝堂上开始了所谓的绩效考核,这种新鲜事物一出,有眼光之人就明白皇帝的态度了。
皇帝和上皇可是孑然不同之人,看来对于官员的修养素质,这位是有极高的要求的。
虽然大晋目前仍旧有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市场,不过杨广觉得自己有必要未雨绸缪,为将来的科举制打基础,省的门阀制度形成之后,后世还要再来一番波折。
所以他开始了小范围内的试行科举,而且还在永熙元年制定了各种的科举制度。
这般完善的东西都拿出来,陛下还说什么自己只是一时兴起,您哄谁呢?
臣等虽然看着憨实了一些,可并不是傻子啊?
朝臣们心中呐喊道。
杨广可听不到这些话,不管如何,既然开了头,那就继续下去吧,他也知道,很多人是因为忌惮自己的强势,所以压根儿就不敢反对。
永熙二年,杨广第一次在朝堂上见到了被杨骏赏识非常的潘岳(潘安,名潘岳,字安仁。俗名潘安)
这位虽然少风骨,喜投机,爱钻营,不过相貌和才华那还真是没的说。
略微失态了一下,杨广很快地就恢复了原状。怎么说呢,有些小小的失望。
天下一统,养兵太多就成为了让杨广忌惮之事了,兵马太多,哪里能有那么多的钱粮供养呢?
再者说了,现在除了北方的夷族外,全国一统,屯田制也已经坏掉了。
皇帝颁布了占田令,让普通百姓能拥有自己的土地,士兵们也开始大规模的解甲归田。(男女16岁至60岁为正丁;13岁至15岁、61岁至65岁为次丁;12岁以下为小,66岁以上为老。)根据占田制的规定,每名丁男可占田70亩,丁女可占田30亩。当然,他们也有交税的义务,每名丁男缴50亩税,丁女则缴20亩税。
宫中上了年岁的宫人们放出了数千出去,这些人和解甲归田的士兵们结合,算是成功地解决了很多人的家庭问题。
虽然名义上说的是自愿,可是大部分人都是被强制性地许给了这些兵士。
解决了州郡兵成家归天之事后,他再次地在全国设立了“常平仓”,丰年按适当价格抛售布帛,收购粮食;荒年则按适当价格出售粮食,稳定粮价。
至于想要囤积居奇,控制粮价物价,那就要看你的本事后台了。
若是能瞒哄过关,倒也算是个人才了。
杨广很有兴致地等着别人挑衅呢,可谁知,平静无波,真是有些失望呢!
司马炎分封了诸多的诸侯王,想的就是扩大司马氏的统治范围,拱卫司马氏的政权。
可惜在杨广看来,这才是自己最大的危机,现在司马炎活着还好,一旦他走了之后,能有几个人是彻底地信服自己的?
谁会心甘情愿地交出自己手中的权力呢?反正杨广是不信的,所以能怎么办?要怎么办?
前汉就有七国之乱,自家这位当爹的竟然不汲取教训,还是说他自信过头了,竟然封了八位诸侯王。
都是司马氏的子孙,难道要同室操戈吗?
晁错的《削藩策》中说的好::“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可惜的是,这位白白地送了性命!
不成功,便成仁的典型代表啊。
他目前也是这般困局,毕竟这些人并没有要造反,对于自己这个当皇帝,也是毕恭毕敬的,没有名头,即便是想要削藩,也不好大动啊!
司马炎立国之后,分封了二十七位同姓王,好在这些人目前还没有私兵,不至于能起兵造反,不过杨广觉得这并不是自己能轻松的理由,反倒是因为这般理所理当显得更加地沉重了。
皇帝的心思别人可不知道,反正大刀阔斧的皇帝让朝野一片赞扬之声就是了。
所以对于他目现忧虑之色,作为太子的司马遹特别地不能理解。
事关重大,杨广也不好对着他提及自己心中所虑。司马遹还黯然了一阵子,跑去皇祖处求安慰。
父子俩终于再一次地面对面了,对于儿子的忧虑,司马炎反倒不觉得是什么大事。
“父亲忘记了前汉的‘七国之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