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文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孩儿他爹,按照规矩,俺们这娃儿该叫重八了。”
咱娘的声音响起,这“朱重八”就是咱娘给咱起的名字,为啥呢?因为按照咱老朱家起名字的规矩,又考虑到元朝的规定,咱老朱家是最末等的南人不说,祖上也没有出过什么读书人,更别提什么当官的祖宗。
所以,咱的名字就只能以父母年龄相加或者出生日期命名,而咱在老朱家排行老四,在整个家族又排行老八(当然,后来的史官们记载对此颇有异议,咱在这里声明,咱是咱爹娘的第六个娃儿)最终咱娘一琢磨,到了咱就刚好叫做朱重八了。
然后是咱爹拍板,咱也就叫了朱重八这个名字,且一叫就是数十年。
太幼年时候的事情是记不起来了,咱最早的记忆最多也就从七八岁的时候开始,还非常的模糊,毕竟咱后来从事的职业太过的惊心动魄,以至于咱忘却了太多的回忆。
但大致的一些片段却也还是存在的,其中一个就是一家人吃饭的场景。
作为传说中的贵子,咱实在是不够合格的,因为在咱出生之后,咱爹就无奈的发现,咱非但没有带来什么福分,反而是让老朱家是每况愈下。
甚至连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天灾,像是什么各地起义暴乱,元军横征暴敛造成的百姓苦难,也大概是被咱爹全部算到了咱的头上。
尤其是到了饭桌上,咱虽然年龄最小,胃口却是好得很,七八岁的肚量,愣是比咱大哥吃的还要多。
所以咱老朱家简陋的石桌上总会出现这么一副场景:一家六口人闷头吃饭,由于每个人分的饭菜本就不多,咱还总是第一个吃完,然后就眼巴巴的望着其他人。
每当这个时候,总是吃的最慢的咱娘就会露出温和的笑容,然后不顾咱爹的怒目而视,将自己剩下的饭菜全部都扒拉到咱碗里来,然后咱就继续低头扒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