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不辄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既是如此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所以自诸葛丞相主政以来,便愈加重视,除常科之外,还特设了“夙慧”、“精算”、“机巧”诸科,用来招录区别于孝廉的其他各色人才,比如“夙慧”便是特为发掘那些有潜力的少年天才,“精算”便是对精通数术之人开辟的一条捷径,“机巧”则是注重器械工匠的培养。
这等开科取士之道,一开始着实令马瞬心中震撼,在孝廉察举制日薄西山的今天,三国各自都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制度改革,曹魏经过武帝曹操的“唯才是举”之后,由司空陈群设计推广了“九品中正制”,直接面向各大士族广纳人才;东吴政权则是在吴王孙权的一力推进下,逐渐由外来政权向江东本土士族过渡,通过联姻的方式巩固自己和本土士族的联盟。
可以说,这个时间点下,魏、吴两国面对尾大不掉的士族,都经历了一条从抗争到妥协的道路,但反观大汉,在政权本土化这条路上却显得有些举步维艰。
对三国有过深入研究的马瞬自然知道,这是由于蜀汉政权的特殊性质所决定的,简单说来就一句话:“越是远离益州本土的派系,越要在统治益州上占据主导地位。”
具体来说,蜀汉的四个派系俱都符合这个奇怪的特点——
大汉象征,高高在上的是“元从系”,最典型的便是后主刘禅,其他还有关羽之子关兴、张飞之子张绍,这些都是最早跟随先主刘备辗转四方的亲信后人,如今不是皇亲也是国戚。
执掌朝政,发号施令的是“荆州系”,代表人物便是丞相诸葛亮,其他还有蒋琬、魏延、杨仪等人,这些都是在荆州归附先主刘备,随之入川的荆州人,随着关羽的大意失荆州,他们虽然失去了自己的故乡,却切实地掌握着蜀汉的军政大权。
积极拉拢,主动合作的是“东州系”,典型的便是吴懿、吴班,其余还有李严、邓芝、董允、费祎等人,这些都是自刘璋甚至是刘焉时代从外地移居进入西川的外地人。严格上来说,这些人有分为刘焉从外地带来的旧臣、三辅移民或者荆州移民,不过大致上还是可以归成一派。先主刘备和丞相诸葛亮认为这些人既有地缘关系,出身地却又和他们类似,所以采取拉拢的政策,让很多人都位居要职。
位于底层,颇受打压的反而是“益州系”,北伐军中的王平、句扶,以及镇守南中的马忠、张翼、张嶷都是益州本地出身。过去东州系在刘焉父子时代就一直作威作福,欺压益州系,还发生过好几次流血冲突,甚至间接促成了先主刘备入主益州。就算到了现在,益州系仍旧被其他三个派系压在底层,还是很难有出头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