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3529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只是,“恰恰相反”的事实,并不是偶然,而是经济学的必然吧。
·就比如,考上清华北大,或者考上普通的一本,其间的差距,换成工资,至少也应当是有两千每月的差距。
·两千每月,一年便是两万四千,按48%的年利率计算,这差不多相当于凭空向银行存了至少五十万,然后等着每月吃利息。
·大抵相当于,高中三年,每月向银行存将近一万四千元,然后吃利息。
·这么多钱是什么概念呢?没记错的话,在二三线城市,这样的月薪说不准就要大于其父母月薪的和了吧。
·算起来,如果家里计划三十万准备存银行吃利息的话,完全可以把这三十万投到教育上,每年十万——只要最终能因此考上清华北大,便是凭空向银行存了至少五十万。
·这样操作,唯一不方便的或许就是“取现”了——然而呢,一个清华北大的文凭,竟然质押不出三十万来吗?
·大概,若是有一笔生意,只要投入一定量的金钱和精力,就能确定地把人送去清华北大,那么,为了这种生意,只要清华北大的招牌不会因为这种生意而贬值,一个稍稍富裕些的家庭完全乐意为此,在高中三年,每年付出十万的。
·然而事实是什么呢?高中的学费,辅导班,甚至如果想的话把衣食住行等等一切,统统加起来,够不够五万每年呢?
·想必是不够的。
·换句话说,那些考进清华北大的学子,至少完全凭借自己的努力,填平了至少五万每年的差距。
·之所以,这里只说学生填平而非老师填平,其关键只在于
·——若培养学生的主要责任在老师,那么培养着成群“等价于月薪上万”的学生,老师的月薪又应该是多少呢?而老师又拿到了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