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老Q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果不其然,战端一起,幕府大军一败再败,丧师数万,大坂、奈良、京都先后沦陷,最后被齐国逼到江户城下。要不是对方不想让日本彻底陷入大乱,说不定就一鼓作气攻下江户城,掀翻了你们德川的统治。
可你们德川氏在战败后,却将一切后果转嫁到国内诸藩的头上,替你一起扛事。
太不讲究了!
更让地方大名嫉恨的是,四十多年前,为了扭转国内金银不足的困境——其实,更多的是为了拯救濒临破产的幕府财政,德川幕府开启了一场货币改铸的金融变革。
也就是将市场上流通的金银货币掺入更多的贱金属,降低货币质量。
嗯,这在后世被称为量化宽松,也就是所谓的货币大放水。
据统计,在十余年的货币改铸过程中,幕府的改铸总额超过三千五百万两金,使得整个社会流通货币量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五。
通过这一策略,德川幕府将改铸后的差额全部收入囊中。粗略估算,幕府仅通过改铸获得的收益在十年间里高达三百八十万两。
在此期间,德川幕府控制下的藩地年贡并未有任何增加,甚至在灾荒年景还有不同幅度的下降,但其却依赖货币改铸的利润硬是撑起了整个幕府财政的约百分之四十。
此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德川幕府也经常沿用这一手段,以弥补饥荒时年贡大幅减少的缺口,并陆续建立了一支规模越来越大的全火器化的新军。
幕府仗着“国家大义”的名分,可以使用这般不要脸的敛财手段,可诸多弱势的藩国大名又能靠什么来缓解日趋窘迫的财政呢?
为了维持藩政,各地藩国除了极限压榨藩内民众外,那只能不断地向高利贷商人借钱,寅吃卯粮,利钱越滚越多,财政也是愈发艰难。
除此之外,幕府还无耻地卸下了整修国内河流堤防的重担,频繁向大名收取“赞助费”,向农人征收“国家公务费”,还以开发荒地和儿童抚养补助的名目借贷以补充公款,获取年贡之外的巨额收入。
这一系列措施,被诸多大名称为“露骨的财政填补政策”。
这般情形下,作为天下之主的德川幕府不想着积极援助陷入困境中的藩国,反而要琢磨着搞什么“大政革新”,集权收地,实现国内真正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