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唐宋八大家苏辙 (第4/5页)
酷酷的橙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好像他倒是兄长,苏轼是个不让人省心的弟弟一般。
当著名的乌台诗案爆发,苏轼被捕入狱,差点掉了脑袋。
幸好有苏辙在,苏轼才化险为夷。
苏轼在下狱期间,他的长子苏迈给苏轼送饭。
二人约定如果没大事发生,就送肉和菜。
如果被判死罪,则改送鱼。
结果,有一天苏迈有事外出,拜托亲戚代送。
不知情的亲戚想给苏轼改善伙食,特意做了一尾鱼。
苏轼见鱼,被吓坏了,以为大限将至,不禁悲从中来。
他第一时间想到就是弟弟,于是提笔写了两首诗留给弟弟当遗言。
当狱卒将诗送到苏辙手上后,苏辙看完,忍不住趴在桌子上痛哭流涕。
于是他灵机一动,把这首诗呈交给朝廷,并求用自己的官职为哥哥顶罪。
“但是议论一时又无法断决,诗赋虽然是雕虫小技,但是考究声律,所花功夫也是不浅的。”
“至于从事经书研究,诵读讲解,更是不容易。”
“如此审察下来,来年都还不能施行新的考试规定,请求来年的科举考试。”
“一切照旧,惟有经书释义以及注疏和诸家议论,让参考者可以有自己的见解,不一定非用王安石的学说。”
“仍然罢去声律的释义,让举人知道事有定论,专心学习,来等待考试。”
“这样之后,再来慢慢讨论元祐五年以后的科举格式,也不算晚。”
“自从元祐初年,开始施行新的政策,到如今已经五年,人心已定。”
“唯有元丰旧党分布在朝廷内外,大兴邪说动摇朝廷,吕大防和刘挚等人尤其惧怕。”
“打算稍微重用一些元丰旧党人士,来平息早已结下的恩怨,还把这种做法称之为调停。”
“宣仁太后犹豫不决,苏辙面见太后直接说明此种做法的错误之处,又上书反复论述此种做法的弊端。”
“宣仁太后最终同意苏辙的说法,自此参用邪正的说法就偃旗息鼓了。”
“元祐八年,宣仁后高氏崩,哲宗亲政,新党重新得势。”
“绍圣元年,宋哲宗起用李清臣为中书舍人,邓润甫为尚书右丞。”
“此二人长期在朝堂之外,郁郁不得志,恰逢朝廷考查进士。”
“李清臣主持考试,出题批驳元祐政事,苏辙上书反对哲宗想要恢复熙宁新法之意。”
“哲宗看完苏辙的奏疏后,认为苏辙用先朝皇帝比成汉武帝,心中不愉快。”
“因而苏辙被贬谪知汝州,在元丰诸臣的集体攻击下,苏辙再被贬知袁州。”
“苏辙在汝州有政绩,等到离去的时候,百姓父老流涕哭泣相送数十里。”
“元符元年,苏辙到达循州,先是寓居在城东的圣寿寺。”
“花钱购买当地民房,大小共十间,简单修修补补,勉强躲避风雨。”
“北边有块地可以种植蔬菜,有水井可以用来灌溉,于是就和苏逊带着锄头在其间劳作。”
“几个月后,各种蔬菜诸如韭菜、葱葱、芥菜和葵等坌出地面。”
“苏辙自己萧然其中也没有什么其它事情,只是循州人少,没有可以聊天的人。”
“有位姓黄的老人,他家是官宦读书之家,家中有书。”
“苏辙偶尔从他家借一两本书来阅读,但自己也年老目眩,不能长时间阅读。”
“元符三年,宋哲宗驾崩,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苏辙因此量移为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