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报社人不多,总共不到二十人。报纸也很小,那种八开的报纸,每周出四期,每期四个版面。叶明刚到报社时,先做记者,三个月以后记者和编辑轮岗。报社近一半的人是招聘人员,基本工资每月三百元,其它收入按上稿子的多少计酬,多劳多得,不劳就没得。
叶明第一次采访是跟随一个市领导下乡镇。这个乡镇正准备修一段公路,联系该乡镇的市领导前往参加修路的动员大会,因此就要报社派人跟随并报道。报社有很大一部分采访任务就是这样的内容,报道会议和领导出行是党报的一大特点,并且占居了相当的版面。地方党报,主要就是登载一些不痒不痛的表扬文章为主,有深度、有看点的东西很少,这样的报纸没人喜欢看。正是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报社开设了周末版,搞一些同样不痒不痛的舆论监督,发一些取材本土的副刊文章,试图以“身边人写身边事”吸引读者,甚至希望办成一张“走市场”的报纸。然而,在眼前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地方小报要想真正站住脚,难于上青天。不过,不喜欢看也不要紧,报纸的订阅是按任务分配到各单位的,没人看并不影响报纸的存在和发行。原来,索取资料,做笔记,写表扬稿,这就是记者的工作。说不上喜欢与不喜欢,只是为了生存,不得不为之,也不必讲究那么多了。但是,令叶明意想不到的是,他第一次采访写的这么简单的一篇报道,被编辑给枪毙了。
叶明为此感到紧张,跑了大半天,没有收入不说,可能别人还以为他是来混饭吃的。叶明把稿子给杨小波看,想弄清楚其中的原因。
“我没有搞懂,编辑怎么不用我这篇稿子?”
杨小波非常忙,他一周差不多一个人又要写又要编一份周末版。他看了看叶明的稿子,爱理不理地说:“你认真看一看别人的稿子是怎么写的,就明白了嘛……”
叶明一脸茫然,想追问点什么,可杨小波的目光已经转向他的电脑,似乎有些不耐烦了。叶明的感觉,好像又挨了个“当头一棒”。
叶明回到自己的办公桌,拿起以往的报纸,认真读了几篇消息,突然一下发现自己是那么笨,怎么也看不出来别人的稿子是怎么写的,不知道怎么叫写得好,怎么又叫写得不好。一个人闷了一阵子,然后离开了办公室。
突然之间,他觉得这个城市是那么陌生。来来往往的人,近在咫尺,似乎离自己那么遥远。每一张脸,都那么严肃,那么茫然,那么死板。生活,就写在这些脸上。大街上的人,多数都是为生计奔波的人。这是一个严酷的时代,一个需要人们绷着脸的时代,一个波涛汹涌难以自主的时代……此时此刻,他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去。
好像有神的指引,叶明在一家书店门口停下了步。书店,曾经是他最爱逛的场所。即使只是在里面走一走,知识的海洋也会荡涤一个人心灵的尘埃,思想的光芒也会照亮一个人心灵的黑暗。对有些人来说,书本提供的养料,是其它东西无法取代的。他赶紧钻进书店,寻找有关新闻采访和写作的工具书。
因为基本工资低,叶明估算了一下,差不多每个月要上三十篇稿子,所得报酬才勉强够自己和女儿的开销。女儿正在上初一,学费生活费住校费和零花钱,加起来也不少。特别是她的零花钱,越来越多。开始叶明给她规定每天五元钱,后来不断地上涨,差不多变成了每天十元钱。李馨埋怨叶明把女儿惯坏了,现在看来不是没有道理。
“爸爸,小卖部还有点帐没有付……”
“又赊了什么东西?”
“实在对不起,有时候我看见吃的东西,就忍不住了……”
放月假接女儿时,叶明常常要付一笔格外的支出。可是,女儿的嘴很甜,让叶明不好说什么。嘴上不说什么,但心里却不免有些沉重。女儿花钱的确有些大手大脚,让叶明感到经济上吃紧,也让他对“女儿的零花钱”这一问题感到有些茫然了。他认定过于克扣孩子的零花钱,可能会使孩子把钱看得过重,但如果让孩子养成奢侈的习惯,当然更不好。他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能够把握好这个度。女儿向他要钱,他总是不忍心拒绝。他非常爱女儿。满足女儿的愿望,是否也是满足他自己的某些愿望。即使经济吃紧,他也不愿意拒绝女儿的要求。唯一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即使如此“娇惯”女儿,以自己目前的经济状况,也不会让她养成奢侈的习惯。
自己能做的,就是多写稿子,多挣几个钱。别人不愿意去的采访,叶明得去。没有安排采访,他便自己找内容写;言论,副刊稿,什么体裁的稿子都写。写上手了,也不难,只是工作量比大一些,有时候也不免感到劳累。这时叶明才真正体会到,挣钱真的好辛苦,笔墨饭也不好吃。
叶明常常和一位招聘的同事在街上闲逛,寻找新闻。在这个有些儿陌生的城市,叶明顿然生出一种漂泊感。进报社时,叶明已经四十岁了,在报社算是岁数比较大的一个。不曾想到,在这个年龄上,他还没有稳定的职业,还得离开家庭的温暖,在大街上讨生计。想到这些,不觉有些儿伤感。
虽然辛苦,但很快他就适应并喜欢上了这个工作。几个月下来,他在报社站住了脚。
对于年龄这个问题,叶明有一种奇怪的感受。其实,他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年龄有多大,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他都没有年龄这个概念。只有心理上的变化,没有从生理上感觉到年龄的变化。但是来到报社以后,他害怕别人问自己的年龄,害怕别人说自己岁数太大了。新闻,是年轻人的事业。报社里面的人,都比叶明年轻,而且都有文凭,又有从业经验,比较起来叶明没有任何优势,因此使他产生一种新的危机感,也使他对年龄这问题异常地敏感起来。他害怕因为年龄而失去这份工作。
他不愿意失去这份工作。他明白,自己没有技术、没有力气,要找到一份能够胜任的工作很难,要找到一份类似的工作,几乎不大可能。在阳安这样的小城市,无论做记者还是编辑,这个工作都很受人尊重。而且,报酬也还说得过去,基本能够叶明糊口和供女儿上学。(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