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墨筝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唉,投吧,反正是你的钱。”刘素英甜甜的笑。
“你给邱水说说,国庆的接待还有一个礼品的准备也得下功夫。”山椿想起刚才忘了给邱水提这事儿,正好让刘素英去建议,也给刘素英在邱水面前挣些功劳吧。
“这礼品到是个很难弄的事儿,送贵重了,不妥。送轻了呢,没意思。”刘素英这想法到是很中恳。
“我看送黄莲的两书一册,农耕小吃,外加三两张老照片。”山椿思考了一下。
“哦,不是一书一册吗?”刘素英不知道正在出的《文化黄莲 农耕黄莲》。
“马上又有一书,任正去落实去了,这几天就到。”山椿说。
“哦,又出书了?真是可以的哈,山椿。”刘素英有些惊叹。
“行吧,就这样,礼轻意义非凡哈。”山椿笑笑。
“农耕小吃很多,选择什么好呢。”刘素英觉得难以取舍。
“就送最具特色的扯花果粮、打芹糖、芝麻酥油饼吧,精而少,不要多。”山椿内心盘算了一下。
“我觉得还把那啥,就是明天试吃的千层浑水粑也做成礼物吧。”刘素英觉得这粑粑才是农耕吃食的最精品。
“这不行,这粑粑好是好,就是只能吃新鲜的,不能存放,不能做礼品了。”山椿早就思考过了这粑粑,没有条件保鲜。
“哦,这到是。这老照片那里去找?”刘素英不知山椿为啥提出这老照片做礼物,哪儿去找呢。
“街上那‘黄莲记忆’从清光绪到现在,从成都到黄莲都有。就是吧,得花钱去买吧,别让老百姓吃亏。”山椿内心本想着去把那些老照片全部收购的,但,这是人家几辈人的心血,是不能完全用商业意识的去亵渎。
“哦,明白了。”刘素英点点头。
中秋节。
黄莲街上许多人家都在用新砍的隔年菁卢竹棒在捣着蒸熟的糯米,做着当地中秋节的名小吃,这就是著名的中秋打糍粑。这热气腾腾的糯米在卢竹棒的锤捣下,渐渐米粒不见了,成了一砣柔软而黏性的白色面团。只不过,这糯米面团比那麦面粉团多了些许透明和晶莹,同时隔年菁的芦竹棒在熟糯米热度的摧动下,把菁竹的清香散溢在米团中,也飘进空气里,加上为防止粘连而在器皿上涂抹了少许的香油,让这黄莲的山、黄莲的水、黄莲的街、黄莲的人家都香气勃发,充满了家的味道。当然这也是一种外婆的味道,妈妈的味道。
只不过呢,这年月,人们用以捣粹熟糯米的器皿很少见到当年的石粑窝,而代之以用的是陶瓷的缸、铝制的盆、木制的桶……,少了那原始古朴厚重,多了现代的简洁明快实用。
“总觉得吧,对于这传统的美食,还得用传统的方式、传统的器皿、传统的工具来制作才更具特色和更有文化感、更具血脉延续的震撼。”山椿和樊韵从街上走过,准备去化佛老酒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