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歌若有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80年代,虽然还是有不少文物贩子在下面做各种收购买卖,但是在当时那个年代老百姓并不是特别信任。
但是如果有了文化站的人脉,在收购工作上就会顺风顺水,年轻人居然是文物世家,这能力上肯定是没有任何问题。
许一飞刚才跟他交流的时候就能感觉出来,对方才是真正的家识渊博,自己也算是在这方面专研都几年,可是与人家从小就受到的熏陶教育相比,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的。
在现在自己这个阶段,本钱相对于其他的文物贩子还是比较单薄,如果做生意的时候一旦出走了眼,这点本钱可不够折腾几次的。
在现在这个年代,央视出于鉴宝栏目和国家宝藏之类的电视节目还没有做出来,老百姓对文物只停留在故宫的大型文物的印象当中。
至于那些不起眼的各朝代瓷器,还有印章,青铜器更是一无所知。
那时候居然出现了发掘出青铜器上交的村支书,觉得锈迹斑斑不太好看,居然自己擅自进行电镀。
由此可见当年在文物上的知识,民众们十分的匮乏。正是像这种年轻人大展拳脚的时机。
自己这点本钱如果只是收购不倒腾的话,很快就会无以为继,虽然收益商十分巨大,但那都是要等待多年以后才能够回笼资金,这绝对不是一个好办法。
最好的方式应该利用大部分资金进行文物的循环买卖,而一旦看到极其珍贵的正品,俗称捡漏,才可以买下来之后珍藏起来。
许一飞以前只是在典当行干过一阵,对文物鉴别有着一定心得,但是文物的买卖时,如何商谈可没有一个概念。
而这个年轻人从小的心思都放在这方面,有着极高的天赋。看他在文物市场中到处闲逛就知道其用意所在。
别看他现在没有正式工作,但是在没到本市之前,他的收入是远胜于一般职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