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50中文>玄幻奇幻>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全)> 明朝那些事儿第1部_第十四章 复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明朝那些事儿第1部_第十四章 复仇(2 / 4)

推荐阅读:

此人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罪人之一。其人格之无耻、行为之卑劣、脸皮之厚度,后人难以匹敌。

他的这一行为使得从此中原王朝在与游牧民族的军事斗争中处于无险可守的被动地位。由于中原以步兵为主,而游牧民族以骑兵为主,割让十六州以后,中原步兵们就要在千里平原上直接面对骑兵的冲击。

从某种程度上说,整个宋朝就毁在了石敬瑭的手中,中原的士兵们不得不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抵抗游牧民族的侵略,直到整个大宋王朝的崩溃。

在燕云失陷四百年后,朱元璋开始了他的北伐,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由南而北的统一战争。

朱元璋此时又面临新的选择——该怎么进攻呢?

这个名字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目标,元!

朱元璋终于可以做他想做的事了,消灭元,为自己的父母报仇,而他提出的口号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这也是当时很多人的想法。

我们引用著名史学家吴晗先生的话来形容当时的局势:“在这样的情况下,战争的性质改变了,不再是红巾军原来的阶级斗争的性质,而是一个汉族和蒙古族的民族战争。”

而等到这些下人们拿起了平时干活的菜刀和锄头反抗时,曾经的统治者就将手足无措。

比如蒙古军队中最精锐的部队阿速军,这支部队即使在强悍的蒙古军队中也是出类拔萃的,曾立下大功。当起义爆发时,他们被派去镇压,这支部队接到命令后,立刻出发,日夜兼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去抢了一把老百姓。

但是运气不好,在抢劫回来后,正好碰到了起义军,刚看到对方的旗帜,领队的首领便大叫“阿卜,阿卜”(快跑),这支最为精锐的部队就是这样败退的,退回去后还反复强调自己是遭遇数倍于自己的起义军才败退的。

就是这样的军队素质,才使得元朝军队在起义初期显得不堪一击。

但随着起义的扩大,元朝统治者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成吉思汗的血液在他们的血管里复苏过来,他们重新整编了部队,恢复了战斗力,四处镇压起义。

这无疑是极有吸引力的。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肉体可以被征服,道义是不会被征服的。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元朝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统治。他们不了解自己统治下的这些人在想些什么,也不想了解,而文天祥却作为一个楷模,成为了被统治者的精神偶像。

这样的统治是不会牢固的。

我认为,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朱元璋留着韩林儿只是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当他灭掉陈友谅和张士诚后,就出现了一个尴尬的局面。

诸侯都没了,要天子干什么?

朱元璋事后曾经自己表白过,说他本无此意,是廖永忠自作主张,并且还公开指责他,说如果不是你小子自己干这件事情,以你的功劳,我本是要封你公爵的,现在为了惩罚你,只封侯爵。

参考消息

过河拆桥

1368年正月初四,这个日子将永远被历史所铭记,在这一天,一个伟大的王朝建立了。

放牛娃朱元璋坐在他的宝座上,看着跪在下面的文武百官,心中百感交集。

他没有想到,这个位置会属于自己,其实他原先所要求的只是一碗饱饭、一个家、一个妻子,如果运气好,能有一头牛帮他耕地。

然而现实的残酷逼迫他选择了这一艰苦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没有人可以陪伴他,他所能相信和依靠的,只有他自己。

如果再选择一次,如果当时能吃饱饭、能活下去,还会走这条路吗?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宣布即皇帝位,定年号为洪武,国号为明。

当然,在此之前,必然有一大批大臣劝朱元璋登基,而朱元璋的反应自然也是十分惊讶,然后连连推辞。

朱元璋:从农民领袖到皇帝的三级跳

大臣们肯定不会甘休,于是磕头的磕头,寻死的寻死(当然只是说说),好像朱元璋不当皇帝他们就活不下去。

朱元璋为了不让大臣们难过,并挽救那些想寻死的大臣,只好勉为其难地登基了。

他带领军队像飞一样地渡过了洛水,目瞪口呆的元军连部队都还没来得及组织起来,常遇春的钢刀已经架在了他们的脖子上。于是,“敌大溃,追奔五十余里”。梁王阿鲁温做了俘虏。

参考消息

王保保

王保保父姓王,乃汉人,母亲则是察罕帖木儿之姊(维吾尔族),王保保自幼被舅舅收养。1361年,经妥欢帖睦尔赐名“扩廓帖木儿”。因参与太

子夺权的党争而被顺帝夺官,又因对抗朱元璋的局势需要被官复原职,至正二十八年十月受封齐王。可惜的是刚刚受封一个月,朱元璋的大军便杀到了元大都(北京城),王保保甚至来不及勤王。平心而论,王保保实在是一员猛将,看看明朝大军的进攻路线,可以说是尽量避开这个头号对手的,就连急先锋常遇春也在北伐归途中暴病身亡。

我相信,这句话是咬牙切齿说出来的。

北伐正式开始,主将是堪称明帝国双璧的徐达和常遇春。他们没有让朱元璋失望,经过残酷战争考验的吴军连续攻破元的防线,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占领了山东。

这一过程实在是无甚可写,因为元军实在是不堪一击。

在王保保的心中,并没有把朱元璋和徐达当回事,在他看来,徐达军和被他打垮的那些纪律松散、战斗力差的农民起义军没有什么区别。他把自己的主力拿去对付与他争权的李思齐,而只是将防守的任务交给了他的弟弟脱因帖木儿。这位脱因帖木儿倒也是一位不错的将领,但和超一流的徐达、常遇春相比,他还差得很远。

徐达和常遇春用自己的军事行动给他上了一堂军事理论课,他在济南还没回过味来,就发现自己驻守的山东已经遍插吴军的旗帜。

我的事结束了。

这一天,文天祥是真正的胜利者。

他以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告诉了所有的人,在这场以个人对抗整个国家机器的战争中,他才是不折不扣的胜利者。

他至死也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

元朝的统治者们最终还是没有找到答案。

当时朱元璋已经占据了江浙和湖广一带,但元仍然占据着北方的大部分地区。要实现推翻元朝的目的,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作战计划。

朱元璋并没有选择直接进攻元首都大都的策略,他认为要想彻底击败元朝统治者,必须先攻取山东和河南,然后再图大都。

这个策略被证明是正确的,因为此时的元朝实力还很强。

为了鼓舞军队的士气,朱元璋在出征前对他的士兵和将领们说了一句话,以鼓舞他们的士气。

“天道好还,中国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顺,匹夫无不报之仇。”

今天的蒙古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但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当时的人们是不大可能和蒙古骑兵一同联欢的。

事实上,他们等待这一天的到来已经很久了。

是的,当时就是这样。

北伐的开始

至正二十七年十月,朱元璋派遣大将徐达、常遇春挥师北伐。这次北伐是有着特殊历史意义的。公元十世纪初,石敬瑭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将北边险要之地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

跨上马,就是成吉思汗的子孙。

这些子孙中最优秀的一个,叫做扩廓帖木儿。

他还有个为人所熟知的名字:王保保。

扩廓帖木儿这个名字太拗口了,就叫王保保吧。

王保保是元朝名将察罕帖木儿的外甥,也是他的养子,在察罕被杀后,他承担起了守护元朝的使命,并成为了明朝的主要敌人。

蒙古贵族们很注意保持自己的民族特点,他们不接受汉化,不与汉人通婚(梦想娶赵敏的人就放弃吧),他们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无法达成共识。时不时又出来几个贵族叫嚣着把汉人都赶走,拿农田去养牛羊,幸好当时的丞相脱脱阻止,这个愚蠢的主意才没有得以实现。

这里要说明一下,这个脱脱不是后来的那个脱脱。这个元初的脱脱是个不折不扣的好人,就是因为他的建议,元朝军队在攻陷很多城市后,没有大肆屠杀当地居民,而是不断向农耕文明发展,此人实在是功不可没。

在元朝的大家庭里,家长对家庭成员似乎没有什么感情,看中了什么就抢什么,仿佛这个家根本就不是他自己的。这种情况持续了几十年,双方越看对方越不顺眼,既然过不拢,就分家吧。

可问题是这个家里干活的都是家庭成员,离开了他们,这些蒙古贵族是无法生存下去的,一方要分,一方不让分,就只好使用家庭暴力了。

可是这些曾经纵横天下的蒙古骑兵已经在享乐的生活中沉沦了,有的连马都不会骑了,他们除了欺负家里那些手无寸铁的下人外,并无其他本事。

1366年五月,张士诚失败在即,朱元璋发表《平周檄》,虽然仍沿用了“皇帝圣旨”和龙凤年号,但显然,小明王韩林儿的存在不仅于他无助,而且成为他建国称帝的严重障碍。同年十二月,朱元璋派廖永忠迎接小明王自滁州来应天(今江苏南京),在瓜洲渡江时,暗中将船凿穿,韩林儿沉江溺死。从此,朱元璋不再用龙凤年号,宋政权也到此结束。

这真是奇谈,以廖永忠的功劳,如何与徐达、李文忠等人相比,还封公爵?给你个侯爵,自己偷着乐吧。

无论如何,朱元璋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

事情还未结束,朱元璋还有一个敌人,只有消灭了这个敌人,他才能成为真正的华夏之主!

在成功占据了山东和河南后,明军向着最后的目标大都前进。大都是元朝的首都,也是蒙古统治的中心,只要占据了大都,就可以宣告元朝的灭亡。

已经没有意义了。

走上了这条路,就不能再回头。

在这里,还要介绍一下韩林儿,这位原先朱元璋的皇上现在在哪里呢?

答:在江底沉了一年了。

1367年,韩林儿坐船到应天,由朱元璋手下将领廖永忠迎接,结果在路上出了交通事故,船沉了。事后廖永忠承认是自己干的,但问题在于,他有没有得到朱元璋的指示呢?

当然了,最后还要再说两句比如我是被迫的、都是你们逼我之类的话。注意说这几句话的时候脸上一定要露出十分痛苦的表情,就好像马上要被拉去杀头一样难受。

历史上的这套把戏大家应该也看惯了,历来都是如此。但这一套不演也是不行的,大家各有所需,大臣演完后可以升官发财,朱元璋演完后可以做皇帝,可以说是双赢。

参考消息

禅让戏和三让戏

除了正常的老皇帝驾崩、指定接班人接任皇位的情况外,皇帝登基,一般会演上两出戏:禅让戏和三让戏。历史上最经典的禅让戏就是传说中的尧传位舜、舜传位禹,但最被人津津乐道的禅让戏,当属东汉献帝禅位与曹操的儿子曹丕,因为它代表了“禅让戏”的真实样子:禅让的背后是刀子和拳头。三让戏则各朝都有,只要接位者不是原皇帝谱系的指定接班人,即位之前就必然会经历一推辞、二推辞、三推辞,实在推不掉了,才“很不情愿”地做了皇帝。

北伐形势图

此时王保保才意识到自己面前对手的可怕。

但已经太晚了。

明朝建立

就在徐达与常遇春出征山东、大破元军时,一个新的王朝在应天宣布了它的诞生。

徐达、常遇春一刻不停,从山东出发,分兵两路,进攻河南,在这里,他们遇到了北伐途中最顽强的抵抗。

驻守在这里的是元梁王阿鲁温。他是一个比较有能力的将领,危急时刻,他正确认识了形势,集中了五万军队,在洛水北岸布阵,等待敌军到来。

应该说,他占据了一个很好的位置,这个有利地形带给他两个优势,如果敌军敢于强攻,他就会召集军队击其半渡,打一个措手不及,而且即使作战不利,也方便撤退逃跑。

事实证明,他还是充分利用了地形的其中一个优势,当然,不是前者。

当徐达军到达洛水时,他们并没有蒙古军队想象中的踌躇,而是在第一时间就发动了进攻,而组织进攻者正是永远当先锋的常遇春。

其实答案就藏在文天祥的衣带中,这也是他的遗书——

参考消息

文天祥

1283年一月,被俘已三年之久的文天祥因为不肯屈服于元人,终被杀害。他代表了中国人的民族气节,每当民族危亡的时刻,他都会被人想起。他有几句诗是几乎所有中国人都会背的:“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推荐小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350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