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50中文>玄幻奇幻>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全)> 明朝那些事儿第7部_第一章 二次摊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明朝那些事儿第7部_第一章 二次摊牌(3 / 4)

推荐阅读:

七月二十三日,又是一个星期,元均又被日军追上了,这次作战的地点是巨济岛,朝军又大败,但没有再逃下去——元均终于有了点进步,他没有再逃下去——当场战死。

经过几次海战,日方不费吹灰之力,击沉船只一百五十余艘,朝鲜海军被彻底摧毁。

朝军完了,明朝水师人数很少,日军就此控制了制海权,十二万大军水陆并进,扑向那个看似唾手可得的目标——王京。

镇守王京的将领,是麻贵,他已经调集了所有能够抽调的兵力,共计七千八百四十三人。

对于这个数字,麻贵是很有些想法的,所以他连夜派人找到了直属领导、兵部尚书兼蓟辽总督邢玠,请求放弃王京后撤。

十分风光的结果,是十分倒霉,还没得意几天,就有人不高兴了。同为水军将领的元均看他不顺眼,便找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哥们儿,整了李舜臣一把。这位革命元勋随即被革职,只保住了一条命,发配至军中立功赎罪。

第二次朝鲜战争局势

★书内地图中日期皆为阴历

而元均则得偿所愿,官运亨通,接替了李舜臣的位置。

但可以肯定的是,元均同志的脑筋并不是很好使,因为他忽略了一个十分重要而明显的问题——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还要承担义务。

想想倒也是,几千人打几万人,毕竟没有投降,也算不错了。对于领导的关心和理解,杨元感到异常地温暖。

但是,他并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事实上,就在他备感安慰的时候,麻贵在给兵部的上疏中写下了这样几个字——“按军法,败军则诛。”

所谓“非战之罪”,并不代表“非你之罪”,虽然杨元很能打,也很能逃,但城池毕竟还是丢了,丢了就要负责任。数月之后,他被押到辽阳,于众军之前被斩首示众。

麻贵很理解杨元,却仍然杀掉了他,因为他要用这个人的脑袋,去告诉所有人:不胜,即死!

比如南原,守将杨元,守军三千人。

比如全州,守将陈愚衷,守军两千五百人。

经过计算,结果如下:攻击南原的日军,约为守军的16.3倍;而攻击全州的日军,约为守军的26倍。

大致就是这么回事。算起来,估计只有神仙,才能守住。

杨元不是神仙,但也不是孬种,所以南原虽然失守,却一点也不丢人。面对十几倍于自己的敌人,杨元拼死抵抗,并亲自上阵与敌军厮杀,身负重伤,身中数枪率十余人突围而出,其余部队全部阵亡。

驻守蔚山的,是加藤清正,兵力约为两万,就人数而言,并不算多,看上去,是一个再理想不过的下手对象。

但事情并不那么简单,日军明显吸取了四年前的教训,在布阵上很有一套,顺天、泗川、蔚山各部日军,摆出了“品”字形阵形,形成了一个十分坚固、互相呼应的防御体系。

所以麻贵决定耍阴招。他先后派出两路部队进逼顺天、泗川,造成假象,使其无法判断进攻方向。此后,他将主力明军三万余人分成左右两路,分别向不同的目的地挺进,以降低日军的警觉。

一切都按计划进行,万历二十五年(1597)十二月二十日,左右两军突然改变方向,在距离蔚山不到百里的庆州会师,麻贵的最后一层面纱终于揭开。

明军即将亮出屠刀,敌人却还在摸黑。相对而言,日军的将领都是比较实诚的,接到敌情通报后,小西行长和岛津义弘立刻加紧自己防区的戒备,严防死守。而没有敌情的加藤清正,由于没有任务,竟然离开了蔚山,跑到附近的西生浦出差去了。

此外,朝军一万余人,进军全州。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阵形,因为各路大军的进军方向,正是日军的集结地,而他们,将面对各自不同的敌人。

中路军的前方,是泗川,这里驻扎的,是日军岛津义弘部。

朝军的前方,是顺天,待在此地的,是日军小西行长部。

两路大军气势汹汹地向着目标挺进,然而,他们是不会进攻的。

日本的这次侵朝战争,经侵朝、议和、再侵朝、战败之前后长达七年的历程,给朝鲜的国土物资

带来严重的伤害,也在朝鲜人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伤疤。而日本由于补给线过长、物质资源匮乏,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唯一得到的好处,该算是掳掠了不少朝鲜百姓,而这些人中,很大一部分是从事制陶工作的,从而使日本摆脱了旧陶土工艺的制约,飞速发展。

虚张声势的麻贵赢得了时间,而不许后退的邢玠也没有让他失望。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他已完成了部署,并抽调两万余人进入朝鲜作战,加上之前陆续赶到的部队,此时在朝明军的数量,已经达到五万。

错失良机的日军这才恍然大悟,但已于事无补,随即全军撤退,龟缩至南部沿海釜山一带,离下海只差一步。

战争的主动权再次回到明军的手中,麻贵知道,该轮到自己了。

这是日军的又一次崩溃,简单说来,是两千明军追击一万五千日军,且穷追不舍。这一景象给日军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在相关的日本史料中,留下这样的记载:稷山之战,明军投入了数万大军,布满山林,不见首尾(遍山盈野)。

只有鬼才知道,那多余的几万人,是从哪里寻来的。

就这样,日军大队被两千明军追着跑,损失极为惨重,追赶鸭子的游戏一直进行到下午四点,直到日军右路军主力到达,才告结束。

此战,日军大败,阵亡八百余人,伤者不计其数,史称“稷山大捷”。

这是极为关键的一战,虽然日军仍占有绝对优势,但麻贵的冒险迷惑了对手,几乎所有的日军指挥官都认定,在王京等待着他们的,是一个更大的陷阱。

他很清楚,这已是他的全部家底,如伏击不能成功,待日军前来,就只能成仁了。

生死成败,一切都在冥冥之中。

九月七日,日军先锋部队一万两千人到达稷山。

在日军指挥官看来,眼前形势很好,不是小好,是大好,十几万大军对几千人,无论如何是赢定了。

上级领导的乐观也感染了广大日军,他们纷纷表示,在进入王京时,要全心全意地烧杀抢掠,绝不辜负此行。在这种情绪的指导下,日军各部队奋勇争先,力求先抢,军队的队列极其混乱。

四年前,我跟随着你,爬上了城楼。现在,你未竟的事业,将由我来完成。

麻贵的行动十分迅速,万历二十五年七月七日,他已抵达王京,开始筹备作战。因为根据多年的军事经验,他判定,日军很快就会发动进攻,时间已经不多了。

但事实上,他的判断是错误的,时间并非不多,而是根本没有。

万历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全面进攻开始。

日军十万余人,分为左右两路。

邢玠的答复很简单:不行。

既然领导说不行,那就只有死磕了,毕竟杨元的例子摆在前面,自己可以杀杨元,邢玠就能杀自己。

但手下就这么点人,全带出去死拼,拼未必有效果,死倒是肯定的。琢磨来琢磨去,麻贵决定:打埋伏。

经过仔细筹划,埋伏的地点设在王京附近的稷山,此地不但地势险要,而且丛林众多,藏个几千人不成问题。

九月六日夜,麻贵亲自选派两千精兵,深夜出城,前往稷山设伏。

万历二十五年(1597)六月,元均走马上任,七月七日,日军来袭。

从技术角度讲,打仗是个水平问题,能打就打得赢,不能打就输,而元均,就属于不能打的那一类。

日军的水军指挥官是藤堂高虎,就其指挥水准而言,他比之前的九鬼嘉隆要低个档次。但很不幸的是,和李舜臣比起来,元均基本算是无档次。

双方交战没多久,不知是队形问题,还是指挥问题,朝军很快不支,死伤四百余人。元均随即率军撤退,并从此开始了他的逃窜生活。

七月十五日,逃了一星期后,元均被日军追上了,双方在漆川岛展开大战,朝军再次大败,元均再次逃窜。

现在,摆在麻贵眼前的,是一个极端的危局。

攻陷全州后,日军主力会师,总兵力已达十余万,士气大振,正向王京进军。

此时,另一个坏消息传来,朝鲜水军于闲山大败,全军覆没。

虽然朝鲜打仗不怎么样,但必须承认,搞起政治斗争来,他们还是很有点水平的,第一次战争刚刚结束,就马不停蹄地干起了老本行。

这次遭殃的,是李舜臣。击退日军后,李舜臣被任命为水军统制使,统帅忠清、全罗、庆尚三道水军,大权在握,十分风光。

相对而言,全州的陈愚衷就灵活得多了。这位仁兄明显名不副实,一点也不愚忠,倒是相当灵活,听说日军进攻,带着兵就溜了,所部一点也未损失。

南原和全州失陷了,两路日军于全州会师,开始准备向王京进军,四年之后,他们再次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胜负之间

杨元逃回来了,麻贵亲自接见了他,并对他说了一句话:

“南原之败,非战之罪。”

将领水平如此低下,当兵的还不挨打,那就没天理了。万历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夜,明军从庆州出发,黎明到达蔚山,进攻正式开始。

先锋李如梅率先出击,带领三千骑兵直插日军城外大营。对于这群不速之客,日军毫无思想准备,当场被斩杀一千余人,损失惨重。明军乘胜追击,彻底击溃了城外敌军,日军全线退守城内。

明军进攻之时,加藤清正正在西生浦扛砖头修工事,而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没有最慢,只有更慢。

派出这两支部队,只为一个缘由——迷惑敌人。

日军有十二万人,明军只有四万,所以分别击破,是明军的唯一选择。

而麻贵选中的最后目标,是蔚山。

蔚山,是釜山的最后屏障,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交通便利且可直达大海,是日军的重要据点。

麻贵据此判定,只要攻占蔚山,就能断绝日军的后勤,阻其退路,全歼日军。

为了让日军毫无顾虑,放心大胆地下海,麻贵制订了一个全新的作战计划。

四万明军随即分为如下三路:

左路军,统帅李如梅、杨镐,一万六千人,进军忠州。

中路军,统帅高策,一万一千人,进军宜宁。

右路军,由麻贵亲率,一万四千人,进军安东。

于是他们停下了脚步。

这是一个极为错误的军事判断,此后,他们再也未能前进一步。

稷山大捷

参考消息

侵朝的收获——陶文化

这正是明军所期待的。

拂晓,日军进入伏击圈,明军指挥、副总兵解生发动了攻击。

没有思想准备的日军顿时大乱,明军又极狡猾,他们并没有立即冲出来肉搏,而是躲在丛林中发射火枪、火炮,所以虽然杀声震天,人却是一个皆无。挨了打又找不着主,日军越发慌乱。

第三军军长黑田长政闻讯,当即带领三千人前来支援,可慌乱之间毫无作用,自己的军队反而被败退的前军冲乱,只得落荒而逃。

眼看时机成熟,解生随即下令发动总攻,两千明军全线出击,奋勇追击日军。

麻贵的事迹

左路军统帅小西行长,率四万九千人,进攻全罗道重镇南原。

右路军统帅加藤清正,统军六万五千人,进攻全州。

从军事计划看,日军的野心并不大,他们不再奢求占领全朝鲜,只求稳扎稳打,先占领全罗道,以此处为基地,逼近王京。

而要说明军毫无准备,那也不对,因为在南原和全州,也有军队驻守:

推荐小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350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