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50中文>玄幻奇幻>有种后宫叫德妃(全)> 有种后宫叫德妃.6_第九章 德妃教儿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有种后宫叫德妃.6_第九章 德妃教儿媳(2 / 3)

推荐阅读:

胤祯却仰着脑袋说:“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我可不能偷懒。”更急于表白,“额娘,我骑射比十三哥好,我念书也不差,为什么我不能随驾东巡去?”

岚琪没有回答,摸到儿子衣领都湿透了,便唤宫女去拿十四阿哥的衣裳,可小家伙却往边上一坐,耷拉着脑袋说:“额娘,我想去东巡,我知道您不会替我去求皇阿玛的,我自己去求好吗?可您不能动气。”

儿子聪明,对自己的脾气摸得很透,岚琪自觉不必多说什么,只道:“你若能求得阿玛带你一道去,额娘当然不会动气。可皇阿玛不带你去一定有他的道理,但你一心想去,天大的道理在你眼里都不算事,你若懂事,也不需要我们解释什么。”

“那我……”胤祯站起来,稍稍胆怯了一下,但心里实在不服气,还是说,“我这就去问皇阿玛为什么,额娘,您不能拦着我。”

岚琪往边上让开些,抬手说:“去吧,不过这样一身汗,见了你阿玛还没开口,就该先挨一顿训,要去就换了衣裳再去。”

这些既定下的途中大事,早早就知晓了六宫。听说圣驾要驻跸端静公主府,原本懒得出远门的布贵人兴冲冲地跑来永和宫。从来没正经求过岚琪什么事,这一回却拜托她,怎么也要让皇帝带自己出门。女儿出嫁六年,这一次若不能见,可能往后再没有机会。

岚琪则笑道:“怎么会不带姐姐去?皇上就是看到沿途经过额驸的部落,才决定在那儿停留,端静是皇上自己的闺女,皇上就不想看看哪?而且叮嘱我要请姐姐一道随驾,说姐姐稳重,放在太后身边伺候他就安心了。”

但布贵人并不在乎皇帝夸赞她什么,能出门一趟看望女儿,她就知足了。

路线大方向定下,随扈的皇子名单也早早有了结果。毫无悬念,大阿哥依旧领皇家亲兵随行,此外三阿哥、五阿哥、七阿哥并九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都将随行,看着热热闹闹,可是不去的那几个,也挺奇怪。四阿哥、八阿哥都不随扈,带了十三阿哥却不带十四阿哥。

胤祯十一岁了,正在最自以为是的年纪,那日圣旨传到书房,九阿哥他们都随驾,十二阿哥今年咳喘一直未好,书房也不大来,不出门很正常,可他好端端的,怎么就不带上了?到时候兄长们都走了,书房就剩下他一人,就十四阿哥那上天入地的顽皮性子,早晚会被闷死的。

转眼入了三月,春暖花开的季节,皇帝下旨册封诸位皇子,大阿哥与三阿哥分别册封为直郡王和诚郡王。大阿哥年纪轻轻,屡立战功,得郡王之位无可厚非,倒是三阿哥引来一番争议。但救驾的功劳给了他很大的助益,皇帝更是屡屡在朝臣亲贵面前感慨三阿哥救了他的事。皇帝如此态度,给了个郡王似乎也合情合理。余下诸位成年离宫的阿哥,都册封为贝勒。

太子之外,六位皇子中两位封了郡王,四位封了贝勒。九阿哥以下,恐怕要等这一批兄长再次晋封,或是底下弟弟长大一道再封。之后的日子里,就算九阿哥、十阿哥成了亲,也只是普通的皇子。好在皇子的身份已十分贵重,没有爵位,只不过是对朝堂上的前程有些影响。

然而三月册封皇子的热闹才过不久,甫入四月,皇帝在宁寿宫请安时,道太后如今腿脚灵便、精神尚好,愿侍奉太后东巡省亲,只要太后点头答应,这就布置下去,等过了酷暑,八月初秋就动身。

这事儿在宫里宫外都很新鲜,可到了岚琪面前,皇帝却又把更新鲜的事告诉她。眼下还没说明,但预备来年开春要继续带太后南巡,这一次东巡,太后若是能经得住车马劳顿,南巡也不在话下。

玄烨说,他从前的遗憾,是没能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侍奉皇祖母回一趟故里。年幼时无能为力,等他有足够魄力时,皇祖母已老。当年南巡未能带着皇祖母同游也是遗憾。如今太后身体尚可,实在想带她南北走一走。

毓溪见他说得认真,便起身道:“她不舒服,我该去瞧瞧,可用不着你出面。一整天累了,好好歇着才是,我去去就回。”

胤禛点头,毓溪又说:“但她们毕竟是为你生儿育女的人,我不会拦着你对她们好,可我们之间,她们不可以插进来。今天我也对额娘说了,我从来就没放开怀抱看待她们,从前是,将来也是。我知道,你将来还会再纳侧福晋、收侍妾,我是没法儿真心对她们好的。”

毓溪说着这些话,只见丈夫不正经地只管点头,她不免娇嗔:“实在讨厌。”

这样的字眼儿,这两年早就从他们的生活里消失了,两人过的生活像挂名夫妻一般,每天说不上几句话,还都是客客气气的。今天被婆婆责备她装过头时,毓溪还觉得委屈,可想了一下午,自己的确不知不觉地把对付外人的嘴脸也用来对待丈夫。心里越讨厌他对妾室好,就越想装出贤惠端庄的模样,想着自己不能和妾室一样,硬是要在丈夫心里留下最美好的模样,却忘了胤禛当初认识且喜欢上的乌拉那拉毓溪不是那样的。

那之后几天,夫妻俩的关系得以缓和。毓溪一直很努力想要做好,可不知不觉努力错了方向,反而和丈夫渐行渐远,她的心是正的,路却走歪了,而那一天除了被婆婆劈头盖脸地责备外,最震撼她的话,她并没有对胤禛说。

十四阿哥欣喜不已,抽出短刀,亮闪闪地晃了晃,差点儿一兴奋就说明年春天他就要跟皇阿玛去江南,却先听十三阿哥指着盒子说:“四哥,那里为什么空了一个位置?还有一把刀吗?”

晚膳时和哥哥姐姐坐在一起,闹腾了一天的十四阿哥终于老实了,乐滋滋地吃着饭菜。温宪怎么逗他都不上当,问额娘怎么回事,岚琪也只是摇头,因为他们母子说好了,绝不告诉别人。

原来岚琪哄儿子时,听说皇帝让他来问自己明年开春能有什么奖励,与玄烨默契如她,自然晓得能让儿子高兴,并与东巡相比肩的事是什么。便悄悄把来年皇阿玛要南巡的事告诉了胤祯,说草原虽美,可皇阿玛每年都要去一两趟,不稀奇。江南走一遭则不容易,又说自己去过,知道那一路风光多有趣新鲜,哄得儿子眼睛发亮。她便敦促他要安心留下念书,若学得让皇阿玛赞许,明年就能随扈南巡。

胤祯继承了父母的聪明,虽然骄纵些,可脑筋清楚得很,从小明白求不来的事他就是满地打滚都没用。额娘说到这份儿上了,他立刻掉转枪头,把对草原的热情转到江南风光上去,答应额娘一定不叫皇阿玛失望,那之后都乐呵呵地把不高兴的事都忘了,真正还是个孩子脾气。

只是岚琪提到他今天在乾清宫顶撞兄长的事,责备了儿子无礼,要他明天去向胤禛道歉,见儿子勉勉强强,满面不情愿,便把胤祥找来说:“明儿你带着弟弟去找四哥,让他向四哥赔个不是,回来告诉额娘他们说了什么。你看着点胤祯,别叫他又跟哥哥顶嘴。”

但是隔天不等他们从书房抽出空去找哥哥,四阿哥却主动派小和子来书房传话,说一会儿在额娘那里见。胤祯当时就对十三哥嘀咕:“四哥肯定要找额娘告状,一点儿也不像个大人。”

八阿哥大笑,让他安静等一会儿,很有耐性地陪着等,一直等到太子退出来。太子见他们在门前,听说十四阿哥是为了不能东巡去不高兴,随口玩笑道:“原来是你们在吵闹。傻小子,二哥我可是哪儿都没去过呢。你个小不点儿,着什么急?”

太子撂下这句玩笑就走。梁公公这边派人请工部几位大臣进来,那边去禀告皇帝十四阿哥求见。

皇帝果然没空闲见儿子,知道是为了东巡的事,让梁公公传话,说叫胤祯留在宫里好好念书,他会留下课目,等东巡回来就要考他,若是考得好,明年开春有奖赏,让他回去问额娘奖励什么。

十四阿哥哪里肯服气,还是要硬闯,胤禩不免拉着他训斥:“你是真胡闹了,不怕挨打?”好说歹说,把弟弟送回了永和宫。岚琪知道八阿哥来,本想留他喝杯茶,可是胤禩客气地道了声安,就告辞了。

小家伙在屋子里气哼哼的,好容易被允许去问为什么,结果连父亲的面都没见着。岚琪在旁看着他,心想,不知不觉,这孩子怎么就成了这样的个性?可玄烨喜欢小儿子,就因为他眼里皇阿玛是阿玛,而不是皇帝,比起他的兄长们,他的率性反而更像是个儿子。

十四阿哥一愣,他知道哥哥恪守礼仪规矩,见哥哥脸色不好看,一时不敢顶嘴,忙躬身向兄长行礼,便听八阿哥在一旁温和地说:“你急着找皇阿玛什么事?皇阿玛还有要紧事与太子说,恐怕还有些时候,不如明天再来。”

梁公公也在边上说:“还有一刻钟,皇上要召见工部几位大人,人都在外头候着了。”

十四阿哥白了梁公公一眼,虎着脸不高兴。胤禛见他如此,更加不高兴,严肃地说:“这里是你胡闹的地方吗?额娘知不知道你来这里?还不赶紧回去!”

胤祯顶嘴道:“额娘当然知道我来了,额娘让我自己来问皇阿玛,为什么我不能跟着去东巡。”

胤禛皱眉:“我和你八哥也不去,哪里来那么多为什么?不让你去,就在书房好好念书便是。”

岚琪温柔地宽慰他:“你们各有所长,额娘眼里胤祥就是最好的,现在你们还是孩子,能让额娘安心省心的才是好孩子。说实在的,把你弟弟留下,额娘也不放心。”

这边母子说话的工夫,十四阿哥已经兴冲冲跑来乾清宫。傍晚时分,暑气将散未散,正是闷热的时候,胤祯着急要门前的太监去通报,里头的人迎出来说:“十四阿哥等一等,皇上正在和太子、四贝勒、八贝勒说话呢。”

“既然是哥哥们,我有什么不能去的?”胤祯一向受阿玛喜爱,平日里若有事,进出乾清宫十分容易,今天更是有要紧的事要来商量,却吃了闭门羹。可正因皇帝吩咐过不能让任何人打搅,这才把十四阿哥阻拦下。

胤祯不服气,冲他们道:“你们再去通报皇阿玛,皇阿玛若不见我,那我自然就走。”

这边太监竭力应付着十四阿哥,梁公公那儿又不能通报进去,幸好僵持不过小半个时辰,书房里终于散了。胤禛和胤禩一道出来,见梁公公正皱眉头和小徒弟说话,随口问:“这是怎么了?”

胤禛没好气地瞪她,口中却道:“那日大皇兄带兵回城,我让他在城门前卸甲进城,大皇兄看我的眼神,是我这辈子从未见过的。那一刻我心里很慌,可不知为什么又觉得很得意,那种感觉真奇怪,哪怕从前念书骑射赢过他们,也没有过这样的感觉。”

“是不是你偶尔想和我说说,我眼里却只有弘晖?”毓溪愧疚地说,“额娘就这样说我,她

说我没见得把弘晖照顾得如何好,却把你丢了。额娘说,端庄稳重是做给外人看的,对着你还装什么装?装过头了什么都不像,妻子做不好,母亲也做不好,还要埋怨是你的错。”

“额娘训我的话也不少,她不是针对你,是我们虽然为人父母,却还是从前小孩子的脾气。”胤禛冷静地说,“直到那天大皇兄看我的眼神,才让我明白,一切都不一样了。”

毓溪点头,再要开口时,外头响起丫鬟的声音:“宋格格身体不适,请四阿哥过去看看,让给找个大夫呢。”

等十四阿哥洗漱干净换了衣裳,便兴冲冲地带着小太监跑去乾清宫。正好十三阿哥从前头延禧宫回来,瞧见弟弟往外走,不知他要去哪儿,但急着先来禀告岚琪,骄傲地说:“额娘答应跟我们一道出门了,我说要带敦恪骑马去,妹妹缠着要出门,到后来都要哭了,额娘总算点头了,还是妹妹有办法。”

岚琪笑着道:“那额娘就把她们交给你照顾,一路上车马仪仗绵延数里路,前后照应说句话都难,你和哥哥们骑马前后走动时,多看顾一下你额娘和妹妹。”

“是。”胤祥正气地答应。

岚琪摸摸儿子的脑袋说:“胤祯的脾气有哥哥一半好,额娘就放心了,他像头小牛似的,总爱横冲直撞。”

胤祥却说:“十四弟聪明胆大,皇阿玛很喜欢,我羡慕他,可我不管怎么努力,就是不如弟弟好。”

那日和胤祥一道自书房散了,小家伙回到永和宫就闷在自己屋子里不出来,连请安也一并免了。他是聪明的孩子,知道这事在额娘面前是求不来的,若是求得来,早把他带上了。

胤祥性子好,又心疼弟弟,反而与额娘说:“若是人太多带不了,把儿臣留下吧。胤祯天天盼着出宫去见见世面,这次大家都去,怎么就不带他呢?”

岚琪也不知道皇帝是怎么想的,不过她一双亲生儿子都没去,一定不简单。胤禛那儿好像没什么反应,小儿子什么都挂在脸上,她早料到胤祯会不高兴,这会儿听胤祥这样说,一面安抚他没事的,一面则道:“不如你替额娘去劝劝你额娘,额娘想她出门散散心呢,可是她不想走动。如今敦恪大了不难照顾,带着妹妹一起去看看端静姐姐多好?你这会儿去趟延禧宫,替额娘劝劝她。”

胤祥极听话,立时便往延禧宫去。岚琪这边则只身往小儿子屋里来。小家伙在屋子里打拳发脾气,一拳一式虎虎生风,乍见母亲在门前,收住了招式,别过脸说:“额娘,我也想去。”

眼下正值暑天,稍稍一动就浑身烦躁,岚琪拿了自己的帕子,上前为儿子擦拭额头上的汗,温和地说着:“大热天的,你别中暑气,练功夫不急在这一会儿,屋子里又闷。”

岚琪原本想皇帝这样连着出远门,且带着太后必然要带妃嫔和孩子们,不知要花费多大的人力财力,可一听玄烨这话,就觉得值得了。犹记得从前太后与她忆往昔时的眼泪,先帝是愧对太后的,他不爱太后没有错,可他为了别的女人屡次三番地欺侮太后是不争的事实。玄烨如今孝敬太后,多少弥补了太后昔日的痛苦,也不枉费皇祖母的托付。

“你好好养着身子,别临出门了头疼脑热不能跟着。”玄烨一本正经地说,“反正下半年都不在宫里,你别操心那些有的没的了。”

岚琪却笑道:“皇上真是霸气,臣妾可没想好是否随驾,您怎么就要带人家走了?”

玄烨幽幽地往她面前凑:“朕有的是法子带你去,只要你不嫌丢脸。”

待圣旨正式颁布,四月之后的日子,皇帝与大臣们根据是年气候变化拟定东巡的路线,预计今夏酷热散得早,提前了起程的日子。初拟七月末动身,八月驻跸喀喇沁端静公主府邸,之后将奉太后往发库山祭奠其双亲,圣驾将前往太皇太后之父的灵前祭奠。

婆媳俩关起门来,说了绝不能让外人听见的话。婆婆问她心里的抱负是什么,问她肩上背负了孝懿皇后怎样的期许,虽然没有明言那些话,可婆婆却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她身体孱弱,本不能生养,上天既然把弘晖赐给她,她只要怀着感恩的心享受天伦之乐就好,不要把想要实现理想的包袱压在孩子的身上。她若想陪着丈夫走到那一步,子嗣虽然重要,却绝不是关键所在。若是像赫舍里皇后那样留下子嗣,自身却香消玉殒,不能陪心爱的人走到最后,还谈什么理想抱负?

毓溪回来想了一下午:到底是孩子重要还是丈夫重要?她难以取舍,可是她不知不觉却为了孩子,把丈夫丢下了。而明明丢下了,却又指望弘晖能作为她陪伴丈夫一辈子,并陪他将来走到那一步的资本。正如婆婆所说,她看似一心一意对孩子好,说到底,是怕孩子有闪失,不能圆了自己未来的梦想。

从走错的路折回来,必然要多花费一番工夫。岚琪对毓溪说,只要能走回正道,再辛苦也值得了,就怕半途而废又跑回错路上去,再走错一次,可未必有勇气能面对现实再折回来。

有了母亲开导扶持,四阿哥府里渐渐云开雾散,小两口找回了昔日的甜蜜。岚琪在宫中听得一二,满心安慰之余,明白将来还有风浪波折等待他们,他们若能一起面对,才能相伴到最后。

胤祥向来崇拜四哥,又不愿与弟弟争执,就没理会他的埋怨,待书房散了后回永和宫,四哥却还没过来,兄弟俩在门前徘徊好一阵才见到四哥的身影。胤禛先给额娘请了安,禀告了圣驾东巡后他在京城要做什么。岚琪听着,叮嘱他别为了差事把家里忘得一干二净,见他要和弟弟们说话,也就不管了。

兄弟俩在门外等了好一阵了,胤祯怕热,又闷出一头汗,见了兄长就说:“四哥,我们去屋子里说,那里有冰。”

胤禛摇头:“这点苦都吃不得?你可知道随扈可不是游山玩水,日日夜夜骑马,颠得你骨头都要散架,你这么娇生惯养怎么成?还自不量力地一门心思要跟着。”

但做哥哥的心情不坏,示意小和子上来,捧过一方盒子。他在两个弟弟面前打开,里头卧了两把带鞘的短刀,他拿过一把给胤祥,又拿过一把给十四,说道:“十三,这把刀已经开锋,这次随皇阿玛东巡,你就

带在身边,要好好保护阿玛、额娘。胤祯,你的刀还没开锋,几时你也能跟着皇阿玛出远门了,四哥再为你去开锋。”

要说玄烨做皇帝快四十年,对九五之尊的崇高早就麻木,小儿子受宠,一定是让他感觉到了做父亲的滋味,这里头父子间的微妙,还真不是旁人教得来,兴许就是他们父子的缘分。

十四阿哥跑出去时,温宪和温宸正好从宁寿宫回来,刚才就听说弟弟跑去乾清宫找皇阿玛理论,这会儿听底下的小太监说被四贝勒撞个正着还动了气,温宪在边上煽风点火说:“你傻不傻?跟他顶嘴还有你的好?他没揍你就是你运气了。你等着,姐姐明日帮你去求皇阿玛,再不济,咱们求皇祖母呀。”

她得意扬扬地说着,却被妹妹拽了几下,顺着妹妹指的方向看过来,额娘一脸严肃,像是要训人了。小宸儿拉着她悄声说还是走吧,温宪冲额娘笑笑,抛下弟弟就跑了。

胤祯却记着刚才的话,追到门前喊:“姐姐,咱们这会儿就去求皇祖母可好?”

可是姐姐二人一溜烟儿就跑得不见了,他站在门前发脾气,只听母亲在身后道:“胤祯,你过来,额娘跟你好好说。”

弟弟哪里肯服气,大声说:“四哥你不想去,和我有什么相干?”

这句话嚷嚷得大声了,皇帝在里头一定会听见。胤禛不免动了气,拎起弟弟的衣领就把他往外带。小家伙张牙舞爪地乱蹬要挣扎开,到了乾清宫外头,眼看着要被哥哥扔出去,八阿哥上前拉开了他,好声道:“你太胡闹了,在皇阿玛门前嚷嚷?”然后对胤禛说道:“四哥先去忙。我和他等一等,既然十四弟想问个明白,或许皇阿玛那儿也有话说的。”

胤禛无暇发怒,父亲刚交代了差事,胤禩这一说反而冷静了,喝令弟弟不许再胡闹,便匆匆往宫外去办差。这边胤祯扯着自己歪了的衣领,很不服气地说:“总是那么凶,等我再大些,就不用怕他了。”

胤禩听着好笑,拍拍弟弟的脑袋说:“那你快些长大。可你再大也是弟弟,做弟弟的当然要听兄长的话。”

胤祯哼哼着:“四哥就对我凶,对十三哥就像八哥你这样好脾气了,难道我头上长角?他怎么老不待见我?”

梁公公忙上前道:“请问四贝勒,皇上是不是还在与太子说话,这会儿奴才可否进去打搅?”

胤禛摇头:“自然不能,什么事?”

梁公公便说十四阿哥等在外头要见皇帝。听说缠了很久,胤禛脸上不好看,与八阿哥一起出来,果然见十四弟在门前晃悠。

天气闷热,胤祯急得脸上通红,才换的清爽的衣裳,又透出一片汗渍,见到哥哥们出来,立马推开守在门前的太监,跑过来就问:“我能见皇阿玛了吗?”

胤禛却冷着脸道:“见了我和你八哥,就这样打招呼?这里是什么地方?”

胤禛不耐烦地说:“等一下。”

毓溪脸上也不好看,别过脸说:“她们如今都敢挑衅我了。莫说我不心疼弘昐,弘昐身体一直不好,他额娘却偏偏在昨天找你,本来我满腔热情要好好照顾你,结果你头也不回地跑了。现在宋格格又来拉你了,四阿哥,您倒是去呀。”

胤禛虎着脸:“刚才不是还好好的?”

毓溪却道:“一家之中,妻为主妾为奴,奴才敢挑衅主子,谁给的胆儿?”说着转来霸气地瞪着丈夫说,“我之前那样打她,也未必长了主母的气势,你看她还是敢来硌硬我。说到底,她们能不能敬我,看你怎么做喽!”

“我怎么做?”明明都板着脸,可胤禛心里却一点儿不憋着。毓溪本该是这样的人,反而之前总是搬出大道理要他如何如何时,才让他无所适从,此刻不禁笑道:“自然你要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推荐小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350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