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响了。老谢去开门。进来时,他身后跟着一位长着娃娃脸,斜挎着双肩包的年轻小伙。那小伙儿我看着面熟,最近应该见过,好像总跟一位戴眼镜的姑娘一起。沈新给我作了介绍,小伙子叫詹旭阳,是一位电子通讯技术员。我想,他这技术可能在进行电子跟踪方面派得上用场。詹旭阳走到沙发边蹲下,从包里取出一台笔记本电脑放在茶几上。
“调出二号目标最后的影像资料。”沈新对他说。
詹旭阳没吭声,手指头在键盘上敲了两下。然后,我看见屏幕上弹出一个视频资料。他点击了一下,那段视频开始播放。
我看见视频边框上有白色的小数字在跳动,还有英文编码。那些编码和数字不止一组,有时会进行切换。而且画面角度也进行过切换。我想,这应该是由好几个不同机位的摄像头拍摄的视频信息,已经过编辑处理。
所谓最后的影像资料,就是指“另一个我”最后一次回到家里,直至消失的全部过程。他们居然叫他二号目标。
不知道我算不算他们的目标,会排在第几号。
视频里,那人一出现,就让我心砰砰直跳。他的外形跟我一模一样,身上跟我此刻穿的一样,也是黑色套头衫,虽然戴着帽子和口罩,但仍可一眼就认出是我的样子。他一只手揣在兜里,走到茶几边,拨了电话。这段镜头很短,电话拨通后,只讲了几句就挂了。视频是无声的,没听见他在电话里讲什么。
挂了电话,他进了书房。因为书房的玻璃门正对着客厅,所以他们没在书房里单独安装探头。除了书桌端头那一个角落,书房里的大部分地方都在监控摄录范围内。进书房时,他还有意看了看镜头方向。
他知道自己一举一动都在监控之中。
在书房里坐下,他写了会儿东西,应该是完成了笔记。写完之后,他走到书架边,蹲下身,从地上抱起那块我还没认真鉴赏过的石头,看了看,然后将其放在书桌上。因为背对着客厅,镜头里看不出他在干什么。
过了会儿,他离开书房,在屋里转了一圈,又去院馆喝了会儿茶,然后又回到了书房。这时,他把每个房间的灯都关闭了。我以为他要出门,但他却再次走进了书房。墨绿色的光影中,他的身影站在书桌边,又开始看那块石头。原来这次是开了手电在看。视频中,那个背影专注地立在那里,他的面前有一团不太明亮的灯光。我知道,用这种方式是为了看清石纹。
因为受到光照,自动感应探头再次调整,从夜视模式跳换为正常模式。虽然只是一瞬间转换,约有十几秒,画面上除了那团微弱的光,别的几乎什么也看不见了。短暂正常模式之后,因为光线不足,视频再次更换为夜间模式,绿幽幽的屋子里,只剩那团不大的光晕。人影不见了。
“他去哪儿了?”我问。
“你认为呢?”沈新反问我。
“我怎么知道。没拍到他离开的镜头?”
“这就是全部内容。”沈新用很有节奏,带着思考的语调说,“整个过程你都看见了。那十几秒钟,画面捕捉得并不清楚,而他似乎早算计好了时间,就在那短暂的空档里,从监控设备眼皮子底下溜掉了。我想请教的问题是,若换成是你,那时候,他到底在书房里干什么?”
“我?如果是我,那时肯定是在鉴赏石头。有时候,为了看清深层纹理,奇石鉴赏者会关掉室内照明,用聚光灯照着仔细看。”我看了看书房那边,“如果需要,我现在就可以给你们演示一下。”
“不,不用演示。”沈新表情古怪的看着我,“鉴赏石头?你认为在刚刚经历过那样一场搏斗之后,他会有闲情逸致欣赏石头?”
“我看不出那个行为有别的意图。”
“他难道不是在故意利用那个光线变化,避开监控对他的摄录吗?”
“如果想避开,最好的办法是直接走开。我没注意到现场有什么限制他离开或随意走动的设施。他没必要多此一举。”
“正因为如此,我才将这段视频反复看了十几遍。”
“看出点啥?”
“他知道监控的漏洞,但正如你所说,却没必要那样做。”
“你们在两道门外面也都有监控对吗?”
“是的。却没有拍到他离开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