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种理解其实没错,放在先天之后他也是这么理解,但是在先天之后,随着灵觉进一步升华,神识觉醒,他对自身的感知也跟进一步后,他也渐渐重视起心灵上的修行起来。
心灵修行上的一个侧面是心性,一个人的心性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组成,先天因素决定的往往后天很难更改,但也不是注定。
人毕竟不是彻底被激素分泌影响操控的生物。
心性重要性体现在一点就是自持,也即自知之明。
解释的话,用一个成语‘德不配位’再好不过。
话题偏远,也说过,白明不过是一个假僧人罢了,杀人,放过,贪财,好色,杀生大戒他犯过,人常有的欲念他都有,而且未曾受戒,也未真诚发誓皈依三宝,顶破天也就算个野狐禅。
而这野狐禅,因为某种利益驱使,他按照自己的理念伪装成一个他想法中的有得僧人后,认真入戏,念经文,守斋戒,以慈悲心行事,却在一段时间后,隐隐的察觉到自己心性,或者心灵上越加趋向于平静,圆润。
以白明的见识理解来看,这应是‘守规’约束心猿意马,‘入世’体验世事无常,才有这种心灵上的提升。
心灵虽然虚无,但也像是一块顽石,‘守规’‘入世’,就是打磨心性的最常见方法。
同时的,白明在感觉自己心性有所提升时,也察觉到自身神识,也在缓慢的增长。
如果说练气是身体上的进化,那么修心,就是精神的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