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我一个靠媳妇的人 (第5/5页)
坐望敬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夫妻俩先是上二楼跟胡启明打了个招呼,坐了一会儿便打算去录音车间去。
一般人听到“车间”这两个字,第一印象通常都是摆满机床的工业车间,燕影厂的车间实际上也是工业生产场所,但不单是生产场所,而且还是行政单位。
在燕影厂,电影制作所涉及每一道工序都有相对应的行政单位。
包括了摄影、制片、编导、美工、录音、照明、服装、化妆、道具、洗印、剪辑等诸多流程。
名称不尽相同,但级别都是一致的。
《孩子王》目前的剪辑、配乐都完成了,已经进入了混音阶段。
到这个阶段,后期制作的工作基本已经完成了90%,就差最后一哆嗦了。
林朝阳夫妻和胡启明到录音车间的时候陈凯戈父子俩也在,两人的精神都有些萎靡,胡子拉碴,不修边幅,显然是这几天都没怎么休息好。
柏林电影节每年的报名参赛时间截止为年度的11月底,所以早在两个多月前,《孩子王》就已经通过电影局方面报名参加了明年的柏林电影节。
不过报名是报完了,可电影制作却还没完成了。
《孩子王》9月份才开机,现在这个进度对于国内的制片进度来说已经很快了。
为了赶进度,剧组还超支了3万元。
现在已经是1月下旬了,而柏林电影节的开幕日期在2月20号。
距离电影节开幕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现在电影后期制作还未完成,不仅是时间紧张,陈凯戈父子俩同样紧张。
林氏影业对这部电影投入不菲的资金,寄予厚望,他们父子俩也同样投注了心血,当然希望电影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如期参加柏林电影节。
寒暄过后,林朝阳见陈怀恺一脸疲色,特意问候了一句,“老陈,辛苦了!”
陈怀恺揶揄道:“你小子少跟这猫哭耗子,还不是你出的主意。”
“主意是我出的,钱可是你拿的。再说了,大侄子拍电影,你这当爹的出点力怎么了?”
林朝阳说的理直气壮,而且句句是实话,陈怀恺也拿他没办法。
闲话几句,投资人都来了,当然得看看电影的成色。
虽然电影的后制没有彻底完成,但不妨碍大家观看。
《孩子王》的故事改编自阿诚的同名小说,剧情讲述的是人道洪流时期,山区师资奇缺,生产队长安排队里的知青老杆去学校当“孩子王”。
学校分配老杆教初三,他抛弃了学校原本的那种死板的教学方式,以自己的方式教导学生们,最后却被学校退回到生产队的故事。
小说本身的剧情张力很强,如果改编得当的话不失为一部优秀的教育主题的影片。
但后世陈凯戈在改编这部小说时,增加了太多的个人表达。
使得电影充满了晦涩复杂的各种意象,节奏缓慢,人物的行事动机看上去莫名其妙,让观众看的云里雾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这部影片的上限和观众的接受度。
这一次,陈凯戈的剧本有林朝阳把关,拍摄和剪辑由父亲陈怀恺全程监督,完全没有浪的机会,结结实实的当了一把“工具人”。
他的心里是很不爽利的,但没办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
谁让这俩人辈儿都比他大呢!
放映室内,放映机嗡嗡嗡的声音停下了,陈凯戈去打开灯光。
陈怀恺有些期待的问:“朝阳、玉书,你们觉得质量怎么样?”
陶玉书没有说话,而是看向了林朝阳,不仅是他她,在场的几人都把目光投向了沉吟不语的林朝阳。
林朝阳此时的沉吟不是犹豫该如何表达,而是在对比后世和现在两版《孩子王》的成片效果。
跟后世的《孩子王》相比,这一版的《孩子王》当中象征旧教育制度的“石磙车”这一类的意象反复出现的次数变少了。
这些意象当然对于观众理解影片主题和导演意图有帮助,但过度使用就会使得影片的表意变得隐晦,难以理解,也影响了观影感受。
再有就是长镜头的表达变得克制了,长镜头容易给观众带给沉浸感和感受人物思想情感,但也会带来节奏缓慢、拖沓、审美疲劳、镜头转换滞涩的问题。
剪辑方面,因为少了一些无意义的长镜头,整体流畅度明显变高了,情节与人物的关系也变得自然了不少。
这些都是好的一面,当然了,弊端依然有。
比如除了老杆、王福之外,其他人物的性格依旧单薄,缺乏令人过目难忘的印象。
不过总体而言,这一版《孩子王》的成片质量要超出原版不少水平。
林朝阳沉吟片刻,眼神望向陈凯戈。
见他看过来,陈凯戈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