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阿克洛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们的理论,尤其是第七章中关于货币政策及中央银行权力的理论,对当前的经济危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对绝大多数经济衰退来说,治疗的药方,就好像“吃两片阿司匹林,多休息”一样,就是降低利率(也就是依赖标准货币政策)和扩张财政。扩张财政要么采取增加支出的方式,要么采取政治上更加可行的减税。不过对于这次危机,我们需要做的可不只这些。
本轮衰退有所不同,它并不仅仅是因为需求不足,也不是因为能源价格过高,尽管2008年夏天的油价确实高得离谱。对当前经济威胁最大的因素当属信贷危机。如果信贷规模远远低于正常水平,实现充分就业这一目标就很困难,甚至根本就不可能。<sup><a id="w1" href="#m1">[1]</a></sup>
之前,金融领域也曾出现过不少问题。例如,我们在第三章看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储贷协会就发生过相当大规模的破产。重组储贷协会花掉了1400亿美元,这可不是笔小数目,尤其是在被浪费的时候。好在这笔数目只占当时GDP的2%,<sup><a id="w2" href="#m2">[2]</a></sup>储贷协会破产并没有对宏观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与之不同,本次危机广泛而深入,危及整个经济。它不仅和那些买了房子却付不起房款的人有关,还和加利福尼亚州有关,该州宣称再也借不到钱了;它不仅和世界各地的投资公司倒闭有关(这些公司本来似乎会永远存在下去),还与那些不想买车的消费者以及那些想要借款买车却得不到贷款的人有关;它甚至还和我们的邮箱有关,我们注意到,最近收到的给我们优惠条件的信用卡信息少多了。
为了避免可能从统计角度仅仅把信贷危机看成是另一个普通的危机故事,每个经济学家都用自己偏爱的统计指标来分析该问题。我们偏爱的指标是未偿商业票据。从2007年第三季度到2008年第三季度,名义GDP(未经通胀调整)增长了3.4%。在一般情况下,未偿商业票据的余额本来也会增加——至少应该增加一点儿,但情况并非如此。根据美联储公开的统计数据,未偿商业票据余额下降超过25%(从2.19万亿美元降到1.58万亿美元)。资产支持商业票据遭受的打击尤为沉重,其未偿余额下降超过40%(从1.21万亿美元降到7250亿美元)。人们通常认为,商业票据是企业获得营运资本的主要工具,所以它是我们偏爱的指标。企业要用这笔钱支付工资,向供应商支付货款。虽然商业票据融资并不是此类支出的唯一资金来源,但是如果企业的业务相当稳定而未偿商业票据余额却下降25%,那就意味着一定是发生了信贷紧缩。
前几章已经解释了为什么会发生信贷紧缩。旧的金融体系发生了变化。在过去,大多数发放贷款的机构都会把贷款保留在自己的资产组合中。后来,“新金融学”的鼓吹者们运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把贷款打包(将其“证券化”)并将这些证券拆分。再接下来,各种稀奇古怪的金融衍生产品又进一步把这些证券烩在一起。这些衍生产品甚至不需要基础资产作担保,它们只是承诺在未来发生某种情况时支付而已。靠着这种奇怪的金融炼金术,投资者们巧妙地把这些产品组合起来,幻想着以此来消除潜在的风险。2007年春天,就在金融市场开始注意到可能出了问题之前,风险溢价处于前所未有的低点。
这个在快速投机的年代(go-go years)里发生的故事,讲述的就是所有证券化和衍生产品都与“风险管理”有关。证券化和期货合约确实都能发挥风险管理的作用。但是,情况后来发生了变化。如同我们前文所说的,新情况表明,证券化和那些稀奇古怪的衍生产品只不过是兜售万灵药的新手段罢了。当关于华尔街本质及其产品的新故事取代老故事之时,金融市场的活力也就耗尽了。那些古怪的产品一旦没有了需求,信贷紧缩就随之而来。
信贷紧缩的爆发有三个不同的原因。第一个也是最明显的原因就是标准融资模式的崩溃。那些发放贷款的机构(如抵押贷款机构)再也不可能指望把贷款打包,并顺利地转手给毫无疑心的第三方。现在,如果它们还想发放贷款,就必须保证这些贷款绝对安全,否则就必须自己持有这些贷款。<sup><a id="w3" href="#m3">[3]</a></sup>
引发信贷危机的第二个原因涉及资本损失与杠杆率的关系。很多持有贷款或发放贷款的机构(包括存款银行、投资银行和银行控股公司)自己也投资了新型金融产品,它们的杠杆率也非常高。而当情况发生变化、信用崩溃时,它们的资产价值就会降低。这些机构的资产每损失1美元,其资本价值就会减少1美元。这不仅会把它们推向破产边缘,还会提高它们的杠杆率。此时,这些机构就必然面临一个三难选择:提高杠杆率、减少贷款或筹集新资本。如果它们选择减少贷款发放和发行其他证券,信贷紧缩就会发生。非存款机构借款期限短,放款期限长,这个事实使杠杆率问题进一步恶化。银行控股公司、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虽然名义上不是银行,但实际上都从事银行业务,换句话说,它们是影子银行体系。
使用已经承诺的信用额度是信贷危机产生的第三个原因。在经济景气时,银行授予客户一定的信用额度。现在,由于信贷短缺,这些客户就以出乎意料的规模提现,要银行兑现在经济景气时相对容易兑现的承诺。为了兑现这些承诺,银行发放新贷款的能力就进一步遭到挤压。
实现信贷目标是当务之急
上文关于已发生事件的总结并非原创。只要你认真阅读某一天的《金融时报》或《华尔街日报》,或多或少都能了解到关于各种事件的类似解释。这一解释已经成为故事的标准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