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索维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有时候,其他国家发行的货币要比本国发行的货币更受欢迎。从 10 世纪末开始,中国货币在日本要比日本本国货币更受欢迎。20 世纪的玻利维亚经历了比索恶性通货膨胀,1985 年玻利维亚大多数的储蓄账户都是美元。2007 年,《纽约时报》报道:“南非兰特已经取代了毫无价值的津巴布韦货币,成为津巴布韦的首选货币。”美国南北战争后期,南方人倾向于使用华盛顿发行的货币,而不是他们自己的联邦政府发行的货币。
虽然黄金不能赚取利息,存进银行的货币却能够获得利息,但是许多国家仍然偏好将黄金作为通货。黄金价格的变动不仅反映了珠宝制作(占黄金需求的 80%)和其他产业对黄金需求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这些变动还反映了人们对通货膨胀削弱官方货币购买力的可能性的担心程度。这就是为什么重大政治或军事危机会导致黄金价格急剧飙升,此时人们会抛售货币竞相购买黄金,因为货币的价值可能会受到影响,而黄金则是保住已有财富的一种可靠方式,尽管它不能赚取任何利息和红利。
黄金价格取决于人们对货币价值的预期,它会因为不断变化的经济和政治环境大幅上升或大幅下降,或突然扭转。黄金价格在一年中涨幅最大的一次是 1979 年的 135%,而最大的降幅就发生在两年后,跌幅达 32%。
通货膨胀或预期的通货膨胀通常都会导致黄金价格的上涨,因为人们会想方设法保护自己的财富不被政府用通货膨胀悄悄掠夺。经济长期繁荣及价格稳定则会使黄金价格下降,因为人们为了增加财富会将财富从黄金转移到能够赚取利息或红利的其他金融资产。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和 80 年代早期的经济危机过去之后,随之而来的是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和低通货膨胀,黄金价格因此从原来的每盎司约 800 美元降到了 1999 年的每盎司 250 美元。而 21 世纪早期美国以及欧洲许多国家破纪录的政府赤字,又使黄金价格猛增至每盎司 1,000 美元。
隐藏在黄金需求后面的巨大恐惧就是对通货膨胀的恐惧。这并非是不理性的恐惧,不论何种政体,从君主制到民主制再到专制政体,都将通货膨胀作为一种不必直接向公众征收高额税收的敛财方式。
提高税率常令当政者陷入政治危机。选民会反对提高税收的人,令他们的政治生涯毁于一旦。有时,公众反抗高税收甚至会酿成武装叛乱,正如高税收引发了美国反抗英国的独立战争。提高税收除了引来负面的政治行动,还会引发负面的经济活动。当税收过高,某些经济活动将被抛弃,因为人们发现这些经济活动的税后净回报不足以弥补他们的付出。罗马帝国衰退时期,人们大量放弃农业,涌入城市,政府不得不救济越来越多的民众,而同一时期如此之多的人放弃耕种使食物供应也不断减少。
为了避免提高税率引起的政治风险,几千年来,世界各地的政府都选择采取通货膨胀。正如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观察到的:
没有不改变法定货币的持续战争或社会巨变,每一个有完整编年史的国家,都能够从有记载以来的经济记录中看到法币真实价值的不断恶化。
如果一场大规模战争需要一半的国家年产出,政府并不会将税率提高到人们收入的 50%,而会选择印更多的货币来购买战争物资。在货币越来越多的同时,国家一半的资源都被用于生产军用装备和物资,于是民用商品越来越稀缺。货币与民用商品的比率变化将引起通货膨胀,因为更多的货币在竞购更少的商品,价格上涨就是其结果。
通货膨胀通常伴随军事冲突而来,但并不是所有的通货膨胀都是由战争引起的。即使在和平年代,政府也需要花钱办很多事,包括国王或独裁者的奢华生活,民主政府和非民主政府中都屡见不鲜的各种华而不实的工程。为了应对这些开支,利用政府权力印刷更多的货币通常被认为比提高税收更容易、在政治上也更安全。换言之,通货膨胀实际上是一种隐性税收。人们的储蓄被剥夺了部分的购买力,政府正是通过新发货币将这部分购买力转移到了自己手中。
通货膨胀不仅是一种隐性税收,而且还是一种大范围税收。政府可以宣布不提高税收或只对“富人”(然而这需要界定)提高税收,但是通过制造通货膨胀,政府实际上能够从所有货币持有者那里拿走一部分财富;也就是说,它从各个阶层吸走财富,从最富有的人到最贫穷的人。富人会将一部分钱投资股票、房地产或其他随通货膨胀升值的有形资产,于是能够轻松免于这种事实上的税收,而低收入群体却无法幸免。
纸币时代,转动印钞机就能增加货币供应。而在印钞机出现以前,政府则通过减少既定面额硬币中的金银含量这种简单的方法来制造更多的货币。因此法国法郎或英国英镑刚开始时都含有一定量的贵金属,但慢慢地,法国或英国政府发行的硬币中贵金属含量越来越少,于是政府在黄金或白银供应量既定的情况下也可以发行更多的货币。新硬币与旧硬币法定价值相同,因此随着货币增多,它们的购买力都减弱了。
政府控制中央银行的国家还采用了更复杂的方法来增加货币数量,但最终结果仍然是相同的:货币数量增加,实际商品的供应却没能相应增加,意味着价格上升,也就是说将产生通货膨胀。相反,19 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由于产出大增,而货币供应量没有相应增加,英国的物价反而下降了。
商品数量保持不变的时候,货币供应量增加一倍,物价水平可能增加不止一倍,因为当人们对保持货币价值失去信心,货币的流通速度就会加快。1998 年俄罗斯卢布急剧贬值期间,一位莫斯科的记者曾报道:“许多人赶在货币还有一些价值时尽可能快地花掉缩水的俄罗斯卢布。”
俄罗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 1917 年革命之后的数年间也发生过非常类似的情况。到 1921 年,俄罗斯政府发行的货币量与 1913 年战争前夕流通的货币量相比,增加了数百倍,物价水平与 1913 年相比上涨了<strong>数千</strong>倍。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对物价的影响,相当于流通中的货币增加。当货币增加和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同时大范围地发生,就会引起恶性通货膨胀。1991 年,苏联的最后一年,也是暗涛汹涌的一年,俄罗斯卢布的价值低到人们用它来作墙纸和厕纸,而墙纸和厕纸则供不应求。
20 世纪最著名的一次通货膨胀发生在 20 世纪 20 年代的德国。1920 年 6 月,40 马克相当于 1 美元,但到了 1923 年 11 月,4 万亿马克才值 1 美元。人们发现他们毕生的储蓄还不够买一包香烟。事实上,德国政府仅靠 1,700 多台印刷机夜以继日地开工印刷货币,就几乎夺走了人们拥有的每一件东西。有些人指责这一时期的经济混乱和急剧崩溃为希特勒和纳粹的登台铺平了道路。就在德国恶性通货膨胀期间,希特勒生动地将德国人描述为“饥饿的亿万富翁”,因为那些拥有 10 亿马克的德国人却买不起足够的食物来养活自己。
通货膨胀率通常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化来衡量。与其他指数一样,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只是一个近似值,因为不同物品的价格变化是不一样的。例如,到 2006 年 3 月的 12 个月内,美国的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了 3.4%,这些变化包括能源价格上涨 17.3%,医疗价格上涨的 4.1%,但服装价格却实际下降了 1.2%。
虽然通货紧缩的影响要比通货膨胀的影响更明显——货币越少意味着购买力越低,新商品的产量也就越低,相应地又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然而,通货膨胀同样也会引起经济停滞。恶性通货膨胀意味着生产商面临生产风险,因为出售产品收回的货币与投入生产的货币在购买力上可能并不一致。当拉丁美洲的年通货膨胀率在 1990 年达到 600% 的最高点,拉丁美洲的实际产出毫无疑问下降了。但是,当通货膨胀连续几年趋于平缓,实际产出以每年 6% 的速度稳健增长。
通货紧缩
虽然通货膨胀带来的问题已有几个世纪之久,但在某些时间和地点,通货紧缩也会产生许多问题,其中有些甚至是毁灭性的。
从 1873 年到 1896 年,英国的物价水平下降了 22%,美国下降了 32%。当时,英国、美国及其他工业化国家都实行金本位制,而且这些国家的产出比世界黄金供应增长得更快。虽然现有产出和投入的价格一直在下降,用货币计算的债务却保持不变——实际上,以真实购买力衡量的贷款和其他债务比它们发生时的负担更重。当债务人不再偿还债务并违约时,债务人的问题就变成了债权人的问题。
物价水平下降对农民的打击尤其严重,因为农产品的价格会大幅下降,但农民需要购买的物品的价格却几乎不变,并且贷款和其他农业债务的金额仍然和以前一样。
20 世纪美国发生了一次灾难性的通货紧缩。第 16 章开头提到,1929 年到 1933 年美国的货币供应下降了三分之一,使得美国人无法<strong>在原有的价格水平上</strong>购买同样多的商品和服务。有些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确实下降了,1931 年的西尔斯目录有许多商品的价格要比 10 年前更便宜,但也有一些价格因涉及法律合同而不能变更。
住房、农场、商店以及办公大楼的抵押贷款,都规定了每月支付一定金额的货币。经济中的货币稳定增长时,这些规定可能非常合理而且很容易得到满足;但是当时来看就好像这些还款额被随意提高了一样——事实上,从实际购买力来看,它们的确被提高了。国家货币供应缩减之后。许多房屋所有者、农民和企业就无法偿还贷款,于是失去了居住和生产的地方。租户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因为他们越来越难以负担房租。企业和个人信用卡购买大量产品和服务所产生的债务,也同样要比在大量供应货币、信贷扩张的经济体中更难偿清。
薪水和工资在合同中有明确约定的人——从工会工人到职业棒球运动员——与最初签订合同时相比,则能够合法地拥有更多的购买力了。政府雇员也是如此,他们的薪资水平由法律强制规定。但是,虽然<strong>仍然保有工作的人</strong>能够从通货紧缩中获益,企业却越来越付不出工资,也就意味着许多人将失业。
同样地,许多人辛辛苦苦偿还贷款,而拥有抵押贷款的银行则能够因为这些贷款的购买力增加而受益——<strong>如果它们能够收回全部贷款的话</strong>。但是,很多人无法偿还债务,导致许多银行纷纷倒闭。从 1930 年到 1933 年的四年时间里,就有 9,000 多家银行停业。许多债权人同样也因为债务人无法偿还债务而蒙受损失。
为了在货币进一步丧失价值之前购买商品,人们会比以往更快地花掉贬值的货币,这就让通货膨胀雪上加霜;同样,人们持有货币的时间更长也会让通货紧缩进一步恶化,特别是在经济萧条时期,大范围的失业导致人们的工作或生意得不到保障。1929 年到 1932 年的经济低迷时期,不仅流通中的货币减少了,而且货币流通速度也减慢了,这就进一步减少了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进而减少了对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劳动者的需求,从而引起大规模的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