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索维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种资源交换并不仅局限于工业化国家。当西非农场开始种植可可树时,那里的非洲人为了能够从可可树中赚到更多的钱,减少了其他农作物的种植量,最终西非的可可产量达到世界的一半以上。而且他们的收入也因此增加了,足以从其他地方进口食物。这些食物不仅包括该地区原本能够生产的肉类和蔬菜,而且还包括被认为是奢侈品的大米、鱼罐头和水果。
生产任何一件东西的真正成本,是人们本可以用相同的精力来生产的其他东西,因此英国要想在食物方面自给自足,它就要放弃很多工业和商业中的资源,并将它们转移到农业生产中去。从农业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进口食物对英国来说是更好的选择,即使<strong>英国农民的效率比其他国家农民的效率</strong><strong>更高</strong>。
规模经济
比较优势不仅是一个理论,而且还是许多国家历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事实。一个多世纪以前,英国就能够为人民提供足够多的食物了,而英国人之所以有足够多的食物,就是因为它集中精力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如制造业、船舶业以及金融服务业,并使用这些产业的收益从其他国家购买食物。比起英国自给自足种植粮食,从其他国家购买食物能够让英国消费者吃得更好,而且还能够获得更多的制造品。
虽然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是人们从国际贸易中获益的主要原因,但它们并不是仅有的原因。有时,某种产品的生产需要对机器设备及其所需的技术工程进行巨额投资,还要培养专业化的劳动力;也只有当产出足够大时,产品最终才能以具有竞争力的低价格销售出去。这就是第 6 章讨论过的规模经济。
比较优势意味着每个国家,不管它多么贫穷,都能在自由贸易的庇护中找到立足之地,因为每一个国家的人在生产某种产品时总能比生产其他产品更有效率。
据估计,汽车要想最有效地节约单位成本,最低产量必须达到每年 200,000~400,000 辆。在美国这样幅员辽阔的富裕国家,达到这样巨大的产量并不是大问题,因为美国国内三大汽车制造商——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每一家都至少有一种汽车的销售量超过 400,000 辆,丰田汽车也能达到这样的销售量,而福特 F 系列皮卡的销售量更是在 800,000 辆以上。但是对于人口较少的国家来说,比如澳大利亚,不可能在国内销售如此多的汽车,也就无法弥补汽车行业高昂的初始投入成本,也无法在价格上与产量巨大的美国或日本汽车竞争。
对贫穷国家来说,比较优势的益处尤其重要。有些人指出:
任何一种汽车在澳大利亚的最大销售量,都仅达到了实现规模经济所需数量的一半。尽管澳大利亚的人均汽车拥有量要高于美国,但是美国人口是澳大利亚的 12 倍以上。
要理解个体的案例和国际贸易案例,关键在于理解资源具有稀缺性这一基本的经济事实。和所有人一样,一名外科医生一天只有 24 个小时。他花时间做某一件事情,就无法同时做其他事情。对国家来说同样如此,国家拥有的劳动力、时间或其他资源都是有限的,做某件事情就必须放弃做另一件事情。这就是经济成本的含义:<strong>放弃其他选择</strong>。它适用于所有经济体制,不管是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还是其他任何经济体制,也不管是在国内交易还是国际交易。
即使是澳大利亚本土制造的汽车,也是由其他国家研发的——丰田和三菱汽车来自日本,福特和通用汽车来自美国。它们实际上就是澳大利亚人制造的日本或美国汽车,这意味着日本和美国公司已经付出了巨大的技术工程、研发以及其他成本。但是澳大利亚市场不足以实现有效的规模经济,因此澳大利亚无法用低成本从零开始生产本国的汽车,也就无法与市场上的进口汽车进行竞争。
同样的原理也适用于个人的日常生活。例如,假如你是一名眼科医生,而你曾经依靠洗车的打工收入来支付大学学费。现在假设你有了属于自己的汽车,你应该自己清洗还是雇用其他人来清洗呢?假设你打工的经验能够让你比所雇之人在更短的时间里完成洗车的工作。显然,不论是对于你的财务状况,还是社会整体福利来说,你不在手术室里医治人们的眼睛而是花时间去洗车毫无意义。换句话说,虽然你在这两件事情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你在治疗眼疾方面的比较优势要更大一些。
尽管澳大利亚是一个现代化的富裕国家,人均产出也跟英国差不多,比加拿大还高,但是稀少的人口限制了它的总购买力——还不到日本的 1/5,只是美国的 1/7。
只有当美国<strong>在每一种产品上的生产效率都同比例优于</strong>加拿大时,贸易才无法带来任何利益,因为此时将不存在比较优势。这种情况在现实世界中几乎是不可能的。
出口让一些国家实现了只靠国内销售量不能达到的规模经济。许多工业企业会将它们的大部分产品销往国外。例如,喜力啤酒的销售不必依赖荷兰本土的小市场,它在 170 多个国家销售。诺基亚手机在全世界都有销售,而不仅限于芬兰本土。著名的英国杂志《经济学人》在美国的销售量是英国的 3 倍。丰田、本田以及尼桑汽车的大部分利润都来自北美市场,而且总体来讲,从 2006 年开始,日本汽车制造商在境外生产的汽车数量超过了本土。很多像韩国这样的小国家,也都依靠国际贸易,才能生产出远远超过本土销售规模的产品。
经济学家会说,美国在这两种产品的生产中都具有“绝对优势”,而加拿大在生产椅子上具有“比较优势”。也就是说,将资源转而用于生产椅子时,加拿大放弃生产的电视机数量,要比同样情况下美国放弃生产的电视机少得多。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人用他们生产的电视机与加拿大人交易,就能够得到更多的椅子,而不用自己直接制造椅子。相反,加拿大人也可以生产椅子,并与美国人制造的电视机进行交换,来得到更多的电视机,而不用自己直接生产电视机。
总而言之,国际贸易对许多国家实现规模经济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而规模经济使它们能够与世界市场上的相似产品在价格上展开竞争。需要在机器设备和研发上进行巨额投资的产品,只有极少数富裕的大国才能达到单独依靠国内市场,就能弥补所有成本的产出水平。利用国家的绝对或比较优势,以及国际贸易在世界范围内的规模经济创造的高效率,即使是有些国家的国内市场规模不足以吸收大型生产性产业的全部产出,它们也能因此获益。
两个国家的工人生产率都没有发生变化,但是相同数量的工人,总产出却增加了:电视机的总产量为 100,000 台,而不是 90,000 台;椅子为 225,000 张,而不是 190,000 张。这是因为每一个国家现在都在生产它们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不管这一产品是否具有绝对优势。
和其他情形一样,我们要理解某种行事方式的益处,也可以先观察用其他方式行事时会发生什么。多年来,印度一直鼓励小企业发展,并对相关的竞争性进口产品设置壁垒。然而,20 世纪末和 21 世纪初,印度取消了进口限制,彻底改变了一切。正如《远东经济评论》指出的:
0
印度玩具产业的噩梦来自于一种小型塑料玩具。这种玩具由中国制造,能够播放流行的印度电影歌曲,售价只需要大约 100 印度卢比(2 美元)。印度的家长们在全印度的市场上抢购它,本地的玩具公司惊呆了。要想跟上这些玩具的生产速度、规模和技术(正是这三个因素使得这些玩具能够以极低的价格出售),印度公司远没有这样的能力……在玩具生产、鞋子制造等行业中,中国已经发展出巨大的规模经济,而印度却人为地限制了生产商的规模。
0
进口管制给印度玩具制造商带来的严重问题,使得他们在自由贸易中面临的经济问题黯然失色。这种管制政策使得这个贫穷国家中的数亿人必须支付不必要的虚高价格才能买到大部分商品,仅仅因为国家想要保护小规模生产商免受国内外大生产商的竞争。幸运的是,印度最终在 20 世纪的最后十年终止了这些实施了数十年的政策。
100,000
国际贸易限制
500
对整个世界和单个国家来说,国际贸易有诸多好处。然而,和所有高经济效率的行事方式一样,它会取代低效率的做事方式,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就像汽车的出现使马车行业遭受了巨大损失,大型连锁超市导致很多社区小杂货店倒闭,进口其他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也会使本国的相关行业在收入和就业上遭受损失。
电视机(台)
虽然国际贸易带来的经济收益一般来说完全能够抵消损失,但是在政治上,还是会有人大声疾呼,要求政府对进口实行各种各样的限制,避免国外的竞争。许多存在已久的经济谬论,就来自人们试图证明国际贸易限制的合理性。尽管亚当·斯密早在两个多世纪以前就反驳了大部分此类谬论,但是只要经济学家仍然存在担忧,这些谬论在今天的政治中就仍然有生命力,有效力。
2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