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劳斯·施瓦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们尚处于后疫情时代的早期阶段,但各种新趋势已加速扑面而来。这对有的行业来说是福音,而对有的行业来说则意味着重大挑战。但是,对于各行各业的所有企业来说,只有果断、快速地采取对策,才能充分利用这些新趋势。越是灵活、敏捷的企业,就越容易发展壮大。
_不断加速的数字化
早在疫情暴发之前,大多数企业的董事会和执行委员会已将“数字化转型”奉为圭臬。在他们看来,数字化已经成为“钥匙”和“决定成功的先决条件”,因此必须“果断”实行。此后的短短几个月内,这一准则已势在必行,甚至能决定部分企业的生死存亡。这一趋势非常明确,也容易理解。在疫情期间,从工作、教育到社交,我们的绝大部分生活完全依赖网络。正是得益于网络服务,我们的生活才能维持正常。因此,“线上”商业自然成为新冠疫情的最大受益者,极大地推动了各种技术和流程的发展,让我们能够远程完成很多事情:无处不在的宽带互联网、移动和远程支付,以及行之有效的电子政务等。由此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此前已经开展线上业务的企业必定会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借助移动设备和计算机,越来越多的各式商品和服务进入我们的生活,电子商务、无接触经营、数字内容、机器人和无人机送货(仅举几例)等各行各业的企业将获得巨大发展。这样看来,阿里巴巴、亚马逊、奈飞和Zoom等公司在疫情中逆势“胜出”就绝非偶然了。
总体来看,消费行业的行动最早,也最快。从疫情期间许多食品零售企业打造无接触体验,到制造业企业为客户提供虚拟展厅、让他们浏览和选择钟爱的产品,大多数消费型企业快速洞悉了客户的需求,积极为客户打造“端到端”的数字化体验。
随着部分封禁措施解除和部分经济体开始勉强复苏,B2B(企业对企业)商务生态中出现了类似的机会,尤其是为了应对挑战(疫情对生产线的影响)而紧急采取社交隔离措施的制造业。物联网开始大规模进入制造业领域。一些企业在疫情暴发前不久还行动迟缓,不太愿意应用物联网技术,但如今已开始全面拥抱物联网,并制定了广泛开展远程经营的具体目标。从设备维护到库存管理,从供应商关系到安全战略,所有这些经营活动现在(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通过一台计算机便能实现。物联网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执行和维护社交隔离措施的手段,而且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提升了企业经营的灵活性。
在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时候,O2O(线上线下融合)的商业模式获得了极大发展,凸显了线上和线下业务并举的重要性,打开了业务翻转的大门(甚或是闸门)。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威廉·吉布森认为,这种模糊了线上线下界限的现象表明,“我们的世界正在翻转”<sup><a id="note1" href="#note1n">[1]</a></sup>,并表示不断开放的网络空间正在成为后疫情时代的强大趋势之一。新冠疫情加速了这种翻转的现象,因为它迫使并鼓励我们走向数字化,走向前所未有的“失重”世界。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别无选择,只能以数字化形式开展,包括教育、咨询和出版在内的许多经济活动都是如此。我们甚至可以说,瞬间移动短暂地替代了交通运输:大多数高管会议、董事会、团队会议、头脑风暴活动和其他个人或社交活动都只能以远程的方式进行。网络会议平台公司Zoom的市值变化已经反映了这一新的现实:2020年6月,该公司的市值飙升至700亿美元,超过了当时任何一家美国航空公司。与此同时,亚马逊和阿里巴巴等大型电商公司大力发展O2O业务,特别是食品零售和物流业务。
远程医疗和远程办公等在疫情期间快速发展起来的趋势不太可能消退——它们不可能退回到疫情暴发之前的那种主要状态。远程医疗尤其会从中受益。出于一些显而易见的原因,医疗是世界上监管最严的行业之一,这难免会延缓行业创新的步伐。但为了应对本次新冠疫情(以及为了保护医务工作者而允许他们远程工作),各种手段被迫登场,从而消除了远程医疗应用面临的一些监管和法律障碍。未来,远程医疗服务肯定会越来越多,这反过来会加速推动可穿戴和居家诊断技术的发展,比如能够追踪健康数据和开展健康分析的马桶。同样,新冠疫情也可能会给在线教育带来福音。在亚洲,在线教育的发展趋势特别明显,数字化课程的参与比例迅速提高,在线教育企业的估值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资本流向“教育科技”领域的初创企业。这枚硬币的另一面是,传统教育机构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它们必须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以及收取高额学费的理由(稍后我们会就此展开分析)。
数字化的发展速度着实惊人。“在英国,2019年的时候,远程在线问诊的比例不到1%;本次疫情期间,这一比例已达到100%。此外,2019年的时候,美国一家领先的零售商打算启动一项街边提货服务,但光是计划就酝酿了18个月;本次疫情期间,它只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就上线了这项服务,既为顾客提供了服务,又为员工保留了工作机会。与此同时,在线银行业务的比例从10%提升到了90%,不仅没有降低服务质量,而且提高了合规性,同时为客户打造了超越业务本身的良好体验。”<sup><a id="note2" href="#note2n">[2]</a></sup>类似的案例举不胜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