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哈格斯特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巴菲特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家。他的伟大从何而来?人们为何给他这样的赞誉?在我看来,这其中只需要看两个简单的变量:相对跑赢大盘和持续时间。两者都需要。因为有无数人都在一段时间内跑赢过大盘,但仅仅是短期跑赢大盘不算什么,只有能做到长期跑赢大盘,这样的案例才有借鉴意义。
迈克尔·莫布森在他的《成功方程式》(2012年哈佛大学出版)一书中,恰当地描述了在企业界、体育界和投资界中,对于运气和技能两种因素的衡量,指出区别二者的方法是对结果的长期测量。运气或许在短期内会扮演角色,但历史会告诉我们,技能最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巴菲特就是一个无与伦比的例子。
巴菲特管理资金的时间横跨60年之久,可以划分为两个时代:一是1956~1969年管理巴菲特投资合伙企业时代;一是管理时间更久的伯克希尔时代,始于1965年他接管该公司。
巴菲特开始他的合伙企业之初,年仅25岁,他只动用了很少的本金(他自己的投资只有100美元)。尽管当时的目标是每年至少6%的回报,但巴菲特自己设定了一个更高的目标:每年击败道琼斯指数10%。实际上,他干得更好,1956~1969年,巴菲特的合伙企业年回报率达到29.5%,比道琼斯指数高出22个百分点。在合伙企业成立之初,投入的每10000美元,在其1969年结束之时,在扣除管理费之后,成长为150270美元。同期,如果投到道琼斯指数上,将成长为15260美元。在上述期间,道琼斯指数有五年回报为负数,但巴菲特从没在任何一年亏损过,而且每一年都击败指数。
当年,几乎没有什么投资家可供巴菲特学习。20世纪60年代中期,杰拉尔德·蔡(即传奇华人投资家蔡志勇)和弗雷德·卡尔,这两位最为著名的基金经理正处于辉煌年代,而此时巴菲特已经在考虑关闭合伙企业了。上述两位著名的投资家通过投资热门股而成名,也因热门股的崩塌而毁掉了一世英名。
卡罗尔·卢米斯早期发表在《财富》杂志的一篇题为“无人企及的琼斯”的文章中,将巴菲特的业绩与著名的对冲基金经理阿尔弗雷德·温斯洛·琼斯进行比较,当时,琼斯有10年的投资记录,而巴菲特只有9年的记录。以5年为期,比较的结果是巴菲特获胜,击败琼斯334%~325%。但卡罗尔指出,巴菲特不久就关闭了他的合伙企业,而琼斯与那些没有预见到股市严重高估的人们一起在苦海中沉浮。
即便抛开巴菲特早期合伙企业阶段不可思议的优秀投资记录,他在伯克希尔期间取得的巨大成功,也无愧于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家称号,参见表8-1。1965~2012年,伯克希尔的每股账面价值从19美元上升到114214美元,年回报率达到19.70%。相应地,标普500指数(包括分红在内)年回报率为9.4%。在这48年里标普500指数有11年亏损纪录,几乎占到1/5的年头,伯克希尔仅有两年为负。
表8-1 伯克希尔公司回报率与标普500指数对比
<img alt="" src="/book/uploads/2022/02/20220211-16-13.jpg">
<img alt="" src="/book/uploads/2022/02/20220211-16-14.jpg">
看着这些长期持续超级表现的数字,毋庸置疑,巴菲特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家。但这些数字背后的巴菲特是怎样一个人呢?
私下里的巴菲特
巴菲特从艾森豪威尔总统时代开始其投资生涯,持续六十年而长盛不衰,我们该如何看待这样一个传奇人物?
在童年时代,巴菲特就对每个人宣称自己在30岁之前会成为百万富翁,如果做不到就从奥马哈最高的楼上跳下去。当然,关于跳楼的部分是开玩笑,甚至他是否成为百万富翁也没有人当真。今天,他的成就远远超出年轻时的目标,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巴菲特根本不在意什么亿万富翁的生活方式。他仍然住在1958年在奥马哈买的老房子里,开着老款的美国车,喜欢吉士汉堡、可乐、冰激凌等花样美食,他唯一的癖好是他喜欢的私人喷气飞机。他说:“并不是我喜欢钱,而是我喜欢看着它们增长。”<a id="ch1" href="#ch1-back">[1]</a>在第1章,我们知道他将钱回馈给社会时,自己也享受着巨大的快乐。
现今社会,当爱国主义经常被认为是陈词滥调时,巴菲特却在美利坚高高擎起这杆大旗。他毫不掩饰地指出,美国这片土地给任何愿意打拼的人们,提供了众多的成功机会,他总是以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看待这一切。一般认为,人在年轻的时候容易乐观,随着年龄渐长,悲观主义渐渐抬头,但巴菲特似乎是个例外。我想部分原因是他在经历了六十年的风风雨雨、各种创伤与阵痛之后,最终看到的是市场、经济、国家终将复苏和持续向前发展。
用谷歌搜索一下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以及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看看发生过的重大事件,有太多的事件载入史册,特别重大的包括核战争边缘政策、刺杀总统或总统辞职、国内骚动和暴乱、地区战争、石油危机、恶性通货膨胀、两位数的利率、恐怖袭击等,更不要说时不时的经济衰退以及周期性的股市崩盘。
当被问及,如何在动荡不安的股市大海上航行时,巴菲特以一贯的平易近人的口吻说:我只是“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而已”。但我认为这背后有着更多故事,巴菲特具有了历经千锤百炼的技能,使他不仅能在危机之时生存下来,也能在艰难时期积极进取、大举投资。
巴菲特优势
多年以来,学者们和投资界人士一直在争论市场有效理论的正确性。如同你在第6章所看到的,这个具有争议的理论认为,市场的股价已经反映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所以分析股票是徒劳无益、浪费时间的。在这个意义上说,市场已经做了所有你需要的调研工作。那些坚持认为该理论正确的人,会半开玩笑地说,投资人随手往行情表上扔出一个飞镖,据此作出的投资决策,与那些花数小时仔细阅读年报、季报,经验丰富的金融分师相比,拥有同样的胜算。
然而,那些持续击败市场指数的投资家的成功——尤以巴菲特最为突出,说明市场有效理论存在漏洞。包括巴菲特在内的人认为,大多数基金经理跑输大势的原因,并非因为市场是有效的,而是他们的投资方法不完善。
管理咨询顾问们相信成功企业具有三个明显的优势:行为优势、分析优势、组织优势。<a id="ch2" href="#ch2-back">[2]</a>研究巴菲特的行为,我们可以看看这三个因素是如何作用的。
行为优势
巴菲特告诉我们成功的投资不要求有高智商,或在商学院接受高等教育。最为重要的是性格,当他谈到性格时指的是理性。理性的基石就是回望过去、总结现在,分析若干可能情况,最终做出抉择的能力。简而言之,沃伦·巴菲特就是这样做的。
那些了解巴菲特的人都认为,是理性令其与众不同。芒格说:“在我哈佛法学院的班上,有数以千计的同学,我熟悉所有的尖子生,但他们中没有一个能像巴菲特那样,大脑如同超级理性的机器。”<a id="ch3" href="#ch3-back">[3]</a>与巴菲特相熟50多年的《财富》杂志的卡罗尔·卢米斯也相信,理性是巴菲特投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特点。<a id="ch4" href="#ch4-back">[4]</a>《巴菲特: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一书的作者洛温斯坦说:“巴菲特的天分体现在耐心、自律和理性。”<a id="ch5" href="#ch5-back">[5]</a>
作为伯克希尔董事的比尔·盖茨,也同样认为理性是巴菲特最为突出的特征。他们两人曾花一下午时间,在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礼堂里,回答学生们的提问。第一个学生的问题是:“你如何成为今天的样子?你怎么变得比上帝还富有?”巴菲特深吸了一口气,开始回答:
“在我的例子中,如何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实际上非常简单。这与IQ无关,我肯定你们听了会很高兴。最重要的是理性。我总是将IQ或天赋视为电机的马力,但是动力的输出——也就是马达的效率——却依赖于理性。很多人拥有400马力的电机,但是只有100马力的输出功率,这还不如只有200马力的电机全数输出的效率。”
“那么,为什么聪明人没有发挥出上天赋予的能力?这与一个人的习惯、特质、性格以及如何行为的理性方式有关,不是你任性的行为方式。正如我曾说过的那样,每个人都能做到我做过的事情,并可能做得更好,但有些人成功了,而另一些人失败了。那些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一意孤行,不是因为这个世界不给你机会。”<a id="ch6" href="#ch6-back">[6]</a>
所有认识巴菲特的人都认为,巴菲特的驱动力是理性。他投资的策略就是理性配置资本。决定如何配置公司的盈利是管理层最为重要的决策;决定如何配置自己的资金是一个投资人最为重要的决策。在决策时运用理性思维是巴菲特最为欣赏的特质。尽管有各种变量存在,但金融市场上始终有一条理性之线贯穿其中,巴菲特的成功就是这条理性之线的结果,从未偏离。
分析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