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得起放不下的中国史 贰 出将入相不容易(2) (第5/5页)
王汉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何晏不只在外面为非作歹,回了家中依旧不安分。他纳了很多美妾,还迷上了五石散,有时候吃多了药就疯疯癫癫、没有人样。他妻子金乡公主实在难以忍受,便跑到母亲沛王太后那里控诉:何晏行为一天比一天恶劣,早晚会惹祸上身的,这可怎么是好?!
沛王太后却笑着说,这样倒省得你起嫉妒心了。
公主贤,谓其母沛王太妃曰:“晏为恶日甚,将何保身?”母笑曰:“汝得无妒晏邪!”(《魏末传》)04何晏还向曹爽建议,把郭太后迁居永宁宫软禁起立,这样就可以孤立皇帝,达到彻底独揽朝政的目的。
曹爽深以为然,照搬照做。这下可彻底激怒了朝廷上的反对势力,他们聚集在司马懿周围伺机而动,准备拉曹爽下马。
司马懿知道这时候的自己无法与曹爽抗衡,为躲祸便称病不出。这事儿他在曹操当政的时候就干过,一回生二回熟,这回装病装得更像了,曹爽没有一点怀疑,还以为自己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何晏又鼓动皇帝曹芳亲近小人,教他终日在后宫饮酒作乐。他还恬不知耻地劝皇帝:陛下,今后我们游园一定要有大臣陪伴,这样既不耽误玩儿,又可以随时商量政务、讨论诗书礼仪。您这样节约时间,一定会成为世世代代效仿的楷模!
正直的大臣闻讯脸色大变,赶忙请求皇帝曹芳不要采纳这个瞎胡闹的意见,可曹芳觉得何晏说得很对,还是一意孤行,听从了何晏的建议。
不久进入冬日腊月,何晏梦到十多只苍蝇落在自己的鼻子上,怎么都无法驱赶。何晏不解,想着这也许是什么预兆,便请著名相士管辂给自己相面,看看自己能否位列三公。
管辂说道:如今您身居高位,但是真正感念您德行的人很少,所以青蝇臭恶都云集其上了。大人如果追思文王的美德,就一定可以位列三公,苍蝇也就可以驱散了!
何晏听了,心中非常不高兴,但对于这些,管辂一点儿都不在乎。
他回家把经过告诉舅舅,舅舅责备他说话太直白,会得罪了何晏,但管辂让舅舅放心:一个死人罢了,跟他说话直白就直白,有什么可怕的!
转年正月,蛰伏待机的司马懿趁着曹爽兄弟带着曹芳拜谒魏明帝的高平陵时,勾结郭太后发动政变,以郭太后的名义封闭了洛阳城,并一举占据曹爽和曹曦的军营,随即列数曹爽的罪状,公布天下。
尚书陈泰劝曹爽投降司马懿。见大势已去,无奈之下曹爽最终交出兵权,被司马懿软禁了起来,而何晏作为曹爽的铁杆粉丝,也一同被罢官软禁了。
高平陵事变以司马懿胜利而告终。原本何晏已不再对未来抱什么希望,可没想到司马懿召见了他,让他审理曹爽谋反案件。何晏受宠若惊,认为自己向司马懿效忠的时候来了,于是全身心投入到了对案件的审理之中。
经过连续加班之后,何晏很快查清了事件真相并上报给司马懿,他奏报说:谋反已经查清楚了,共有七个家族参与。
司马懿听了,淡淡地道:据我所知,谋反的总共有八个家族,你再查查。
何晏将案件复核之后再次奏报,说确实只有七家。可司马懿坚持有八个,让他再去验查。
何晏急了:难道您说的是我吗?!
司马懿笑着答:没错!说的就是你!
说完便下令将何晏逮捕,给他判了个“移三族”。
值得一提的是,何晏被处死之后,司马懿到处抓捕他的儿子,何晏的母亲便将孩子送给金乡公主看护。司马懿听闻公主之前对何晏的评价,对公主的贤明大为感叹,便饶恕了她和她儿子。
何晏是典型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他确实聪明,但当聪明与舞台不匹配,就会心理变态,一旦得势,就会发狂,这种人的结局注定会很惨。
王敦之死
有一句老话叫“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意思是真正的豪杰不受其他人影响,不被环境所左右,只有他引领潮流,没有潮流会吞没他。
两晋时期琅琊王氏的王敦,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年轻的时候是个有名的乡巴佬。大家一起参加京城大人先生们的聚会,别人进行才艺表演,无不潇洒大方,只有王敦,虽然他长得帅,可一嘴乡下口音,跟“一口伦敦腔”的首都人士相比土得掉渣。他表示我其他才艺没有,就会打鼓!
晋武帝令人给他摆上家伙什。只见小王高高站立,卷起袖子,扬起鼓槌,用力敲鼓,节奏越来越快,鼓声雄壮无比。
他意气风发,神情豪迈,旁若无人,这个气场把见过世面的京中官僚们都镇住了,忘了他的乡下口音,全都赞叹道:真雄壮!真豪爽!
01
琅琊王家,魏晋时已是名公大家,王敦的父兄也早已是晋室要员。
年轻的王敦气质洒脱,长相英俊,清谈水平更是一流,慢慢在京城打开了局面,最后娶了晋武帝的爱女襄城公主为妻,步入仕途,任太子舍人,即太子的卫士侍从,属于太子府的工作人员。
晋惠帝元康九年,擅权朝政的皇后贾南风废黜了太子,把他流放到许昌,下令严禁所有人送行。
身为太子属官的王敦不管她那一套,带头领了一批同事,在路边跪着,对着远去的太子车驾大哭送行。
王敦被朝廷卫士逮捕入狱,幸好朝野上下的舆论倾向都偏向太子,在官场前辈们的营救下,王敦很快就被释放,而他不畏强权、敢于替太子鸣不平的行为赢得了满堂喝彩,不久后就升了官。
贾南风等人的无法无天激起了司马家其他王爷的不满和野心,赵王司马伦篡位,开启了“八王之乱”的序幕。为收买人心,司马伦派王敦到他叔叔兖州刺史王彦处游说。不料王敦见着王彦,却极力劝说他起兵,配合其他司马王公,攻打司马伦。
正在摇摆不定的王彦立即就被说服了,成为打击司马伦的一支生力军。司马伦很快兵败被杀,王敦立下大功,被提拔为左卫将军,渐渐成了朝中的实权派。
永嘉年间,王敦升任青州刺史,时天下大乱,朝廷又征召王敦入京就职。王敦果断地把公主老婆的陪嫁侍女一百几十人全部许配给了军中的将士们,并散尽库府财物,独自赶赴京城洛阳。不久他又被任命为扬州刺史,正式进驻江东。
此时,他和堂弟王导一起,选择全心全意地辅佐琅琊王司马睿,使其在江东威望大增,逐渐取得了江东士族的拥戴,在南方站稳了脚跟。
永嘉之乱,洛阳被北方少数民族攻陷,皇帝被杀。司马睿趁机在江南登基称帝,是为晋元帝,国号仍旧为“晋”,史称东晋。
王敦、王导兄弟拥戴之功巨大。东晋建国后,王导在朝中为相,王敦拥兵在外,为镇东大将军,都督荆州、扬州等六州军事,可自行任命刺史以下的官职,王家子侄也占据了朝中各大机要部位。
王氏一时权倾朝野,名重天下,号称“王与马,共天下”。
02
司马睿刚一来到江东,可谓多灾多难。
江东大员全都不服管束,江州刺史华轶、巴蜀流民首领杜弢、竟陵太守杜曾等先后叛乱,在益州、荆州一带造成大混乱。司马睿派王敦总领晋军,与名将周访、陶侃等勠力同心,征战多年,才把这批人给平定了。
王敦在平叛过程中权力越来越大,开始排除异己,扶植党羽,擅自封降将杜弘、割据势力何钦等为将军,甚至对忠于朝廷的陶侃大起杀心。
他的所作所为渐渐让司马睿感到了威胁,对王家的势力更是忌惮,他开始疏远朝中的王导,防范拥兵自重的王敦,重用大臣刁协、刘隗等,培养敌对势力,抗衡王家力量。
这一切王敦都看在眼里,大为不满,君臣之间产生嫌隙。
王敦早年的忠君为国是有目共睹的,他在江东全力支持司马睿建立东晋王朝,居功至伟。但人的地位越来越高,想法就越来越多,王敦又是桀骜不驯的个性,有统领全局的能力,这就注定了他绝不会有甘于人后的心胸。
早在朝廷任命王敦为扬州刺史时,名士潘滔就说:如今把处仲(王敦的字)送到江东,就是遂了他的英豪之愿,分明是在为朝廷树立一个敌人!
潘滔号称知人,在很早前就曾经对王敦说,你蜂目已露,但豺声未发,今后一定会吃人,也一定会被别人吃掉。所谓“蜂目豺声”,是指眼睛像胡蜂、声音像豺狼,在中国传统的相法中,这是凶残之相。
狠得下心,沉得住气,王敦的这个性格在洛阳时就出了名。
西晋末年奢侈之风大行,权臣石崇的摆阔行为不是现代人可以想象的,用钞票点烟之类的做法,根本入不了他的眼。
王敦、王导兄弟出席石崇的宴会,席间有美女劝酒,石崇放话,谁不喝,就杀了给谁劝酒的美人。
王导心软,即使不会喝酒也次次酒到杯干。
王敦会喝酒,却故意不给石崇面子,看着美女痛哭求情一动不动。石崇连杀三个美人,王敦的那杯酒还是没有喝下。
王导劝他,你就喝一杯又怎么啦?
王敦冷笑道:他杀自己家里人,干我何事?
03
司马睿为防止王敦尾大不掉,积极培植自己的势力,派遣亲信戴渊、刘隗等率军出镇合肥、淮阴等军事要地,名义上是防止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犯边境,实际是为了防范王敦。
太兴四年,晋名将周访、祖逖等先后去世,而大将陶侃远在南方广州。
祖逖就是成语“闻鸡起舞”的主角,一个忠于晋室的狠角色。当年王敦过于跋扈,祖逖说:阿黑(王敦的小名)这老东西,怎敢这般无礼!再这样,我就率我家的三千长矛兵打你了!王敦这才收敛了不少。周访、陶侃两人是儿女亲家,都是战争奇才,王敦对他们也颇有忌惮。
如今这些人死的死,散的散,余子碌碌,不在话下,于是王敦觉得时机到了,终于没人能治得了自己,便放心大胆地顺江而下,准备攻打首都建康,声称要杀了皇帝身边的小人刘隗、刁协。
司马睿发兵与王敦交战。
然而这个时候,门阀士族们的态度相当暧昧,不少人认为王敦这么做是事出有因,其他几个州的长官也在观望。就连司马睿本人也没有对住在建康城内的王家人下狠手,而是饶恕了王导等王敦的亲族。
这个朝廷的抗敌阵线原来是这样的不统一。
王敦是一流的将帅之才,双方交战,司马睿的部众连连败北,王敦一路杀进建康,占领石头城,控制了整个首都的局势。司马睿在皇宫里成了地地道道的孤家寡人,只好派出使者与王敦讲和,宣告天下说王敦无罪,还封他为武昌郡公。
司马睿的亲信刁协被杀、刘隗逃往北方,王敦一朝权势在手,豺声大发,纵兵抢掠建康城,又操纵更换了一批朝臣。
王敦在建康期间自始至终不去朝见司马睿,即便退回武昌,也依然在遥控朝廷。司马睿又气又恼,在忧愤中去世,太子司马绍继位,史称晋明帝。
04
司马绍是司马家少有的英明之主,善断大事,能统领大臣。
面对强大的王敦,他虚与委蛇,先是同意王敦的建议,征召他入朝,并允他“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给予王敦最高礼遇。
但王敦身体渐渐不妙,有时日无多之感,决心在干不动之前来个彻底的篡党夺权。不料这事被他的亲侄儿王允之偷听到,转身就密报给了朝廷。从这倒是可以看出,司马绍在朝廷大臣中的威望已树立起来了。
朝廷得知消息,开始全面布置兵力,准备对付王敦。
司马绍亲自到前线,微服去看王敦的营寨。他母亲是鲜卑人,所以长相异常,一把黄胡子,看见他的王敦守卫都觉得这人不一般,不敢贸然上前。
当时王敦正在午睡,突然梦见有太阳照在头顶上,一下子惊醒过来,说:一定是那个黄胡子的鲜卑小子来了!急令精骑去追击。
不过这时候司马绍早已骑马离开了。路上,他碰见路边一个卖零食的老太婆,便把自己常用的“七宝鞭”给她,说后面如果有骑兵到,就把这鞭子给他们看。又见马刚拉的粪有热气,就用水泼上。
追兵赶到,见了这么漂亮的鞭子,大家你传我我传他,欣赏了半天。再见地上马粪冷了,想来目标已经跑远了,就没有再追下去,转而回营去了。
司马绍这一次表现出的胆量和机变相当不凡,王敦是碰上对手了。
王敦的病越来越重,自己上不了战场,只好委托几个手下以重任,可惜他们才不堪托,被朝廷军屡屡打败。
此时司马绍已得到王敦快不行的消息,干脆直接向外散布王敦已死的谣言,这一招果然灵验。王敦部队军心大乱,一战即溃,战线很快就土崩瓦解了。王敦听说这样的战局,恼气交加,竟然真的死了!
这个名噪一时的枭雄人物,就这样走完了自己不凡的一生。他死后,树倒猢狲散,下属降的降死的死,一场叛乱算是让朝廷平定了。
朝局稳定后,王敦被开棺起尸,长跪斩首,当时的人对他深深唾弃,后世的《晋史》也把他当作叛臣写入历史。
只有与他命运相仿、后来和他并在一个传里的大将桓温,对他极为赏识。路过王敦的墓,桓温赞叹说:“可儿,可儿。”
真是个称我心意的人儿啊!
大清第一官二代的英年早逝
01
在二十四岁以前,天底下人人都羡慕丰绅殷德。
他老爹是和珅,是皇帝最信重的老哥们,他是他爹的嫡长子,更是独子,连名字都是乾隆皇帝亲自取的。
他老婆是固伦和孝公主,乾隆最宠爱的小女儿,所以他也就成了乾隆最宠爱的女婿。
他家的权势滔天,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皇帝什么事都听他家的。
他家里有万贯家财,几辈子也花不完,真真是“白玉为床金做马,珍珠如铁金如土”,就算把家里的地砖都换成金的,也不过花费九牛一毛。
更重要的是,他长得还好看,又聪明又有才,满京城的女人都把他当梦中情人。
旁人要奋斗几十辈子,祖坟冒上八百八十八年青烟都不一定会碰得上的好事儿,丰绅殷德全占了,顺理成章做了清朝第一官二代。
别看和珅攀上了乾隆这棵大树,连带得一家子鸡犬升天,但人家也是正经从三等侍卫做起,一级一级升上去的。等和珅做到御前侍卫,终于在乾隆面前露了脸的那一年,丰绅殷德出生了。
这小娃娃生来便旺父,从此和珅的官职升得比过山车还快,四年时间就成了军机大臣。
和珅常常抱着儿子来宫里,哄乾隆开心。乾隆是个颜控,见这娃长得好看,果然很开心,第一次见就给取了名字,叫丰绅殷德。
这名字听着怪拗口的,貌似很文艺,但翻译成汉语,其实就是“福禄兴旺”的意思,也就是说,小丰同学的名字大概跟“富贵”“旺财”差不多。
和珅一生的志愿就是要当好御前红人,立刻开开心心搂着儿子跪下谢恩。
乾隆一听,更加心花怒放,便说了一句,干脆把我的小甜心嫁给你吧。乾隆的小甜心,是他的宝贝小女儿,和丰绅殷德同岁的十公主。
那一年,两个娃娃才五岁,便被月老牵了媒。
02
乾隆六十多岁的时候得了这个小女儿,老来女最是珍贵,一天天把她捧在手心里,孩子才五岁,就急着要给她找满京城最好的亲事。丰绅殷德作为占遍了便宜的京城第一官二代,愉快当选。
乾隆五十二年,十公主获封固伦和孝公主。
这可是一件天大的事情,要知道,一般情况下皇后的女儿才能称为固伦公主,嫔妃之女最多封为和硕公主,而十公主是惇妃的女儿,按理说是没有这个资格的。可乾隆实在太溺爱这个女儿了,还曾言之凿凿地说:“汝若为皇子,朕必立汝储也。”
清代昭梿的《啸亭续录》不但记载了乾隆想立爱女为储的念头,还写了这么一件事儿:性刚毅,能弯十力弓。少尝男装随上较猎,射鹿丽龟,上大喜,赏赐优渥。
这段话是说,十公主性情刚毅,文武双全,能拉开十力的弓,还常常穿着男装上校场打猎。
看来乾隆是真的把她当男孩子来养的,而且乾隆还说过十公主长得很像他,虽然目前没有任何资料表明她长得像男人,但至少可以证明十公主不那么“女人”。
她被封为固伦和孝公主的那一年,丰绅殷德也被封为了固伦额附,乾隆甚至下旨说他可以穿跟贝子一样服色的衣服。这是真的把他当一家人了,宠爱非常。
两年后,十公主下嫁丰绅殷德,丰绅殷德也因此不断升官。
对于这桩婚姻,不管是公主还是官二代,都没有任何的选择权,一切都是乾隆圣心独断的。幸好乾隆并没有牵错媒,两人的婚后生活还算甜蜜。
当然了,面对从小被皇帝捧在掌心里的尊贵公主,丰绅殷德赔了一万个小心,说了一万句好话,奉承体贴伏低做小,公主想不甜都难。
他们刚结婚那会儿,都还很年轻,丰绅殷德更是小孩子脾气。一天下了雪,丰绅殷德拿挖土的小铲儿拨拉雪玩,公主就站在门口骂他:你都几岁了,还玩这些小孩才玩的东西?
丰绅殷德连忙回去跪了搓衣板,这事儿才算完。
一日积雪,驸马偶弄畚锸作拨雪戏,公主立责之,曰:“汝年已逾冠,尚作痴童戏耶?”长跽请罢乃已。
可见娶了公主,也并不是件多好的事儿。一方太强势,一方太弱势,后者难免过得憋屈。
但能有什么办法呢?人家是公主!
03
丰绅殷德在乾隆皇帝的万般宠爱和公主的骄纵淫威下过了好几年的好日子。
他年轻,有才气,肯吃苦,点子多,干啥啥都行,人人见了都喜欢。可乾隆老啦,让他宠宠娃还行,处理政事就有点做不动了。于是,利用不能坐皇位坐得比爷爷康熙久的借口,乾隆把这费神劳心的位子让给了儿子嘉庆,自己做起了太上皇。虽说是太上皇,可乾隆仍不肯放权,一应事务都交给和珅和丰绅殷德父子去代办。
和珅把持朝纲已久,油水早已赚得盆满钵满,现在更是借乾隆之名手揽大权,如此便得罪了几近被架空了的嘉庆帝。没过几年,太上皇驾崩,终于亲政的嘉庆便对和珅下手了。
和珅本人革职下狱,其家被抄。据说从他家里抄出的银子足足有八亿两,相当于最鼎盛时乾隆朝十年间的财政收入。
这哪是富可敌国啊,这是富可敌十国!嘉庆当了这么几年皇帝,还从没见过这么多钱。这就是著名的“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和珅罪大恶极,原本死不足惜,不但要判凌迟,还要诛九族,是十公主救了公公和自己的丈夫。她在嘉庆面前哭得梨花带雨,最终,和珅被判在狱中自尽,而丰绅殷德因为跟皇家沾了亲,免于连坐,仍给其伯爵的地位待遇。
但对这位北京城曾经最风光的官二代来说,一切都已经随风飘散了。从此以后,他只能从意气风发的大少爷,变成夹着尾巴做人的软饭男。
悲惨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04
对于现在发生的一切,睿智的十公主早有预见。她早就跟丰绅殷德说过,他家再这样蛮横骄纵下去,总有一天要身家不保,甚至连累到她。
时驸马恃和相势颇骄纵,公主曰:“汝翁受皇父厚德,毫无报称,唯贿日彰,吾代为汝忧。他日恐身家不保,吾必遭汝累矣!”
但当时他们一家如鲜花着锦,正是好时候,这样的话他哪里肯听。终于,和珅攒下的万贯家财被一朝抄没,没过多久,丰绅殷德连最后的爵位也丢了。
人到了倒霉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嘉庆八年,丰绅殷德因为辞退了公主府长史奎福,遭到了奎福的诬告,被历数出三大罪状:一、丰绅殷德写的诗稿影射朝政;二、他日日习武,是要为父报仇;三、国丧期间,竟然跟妾室生了个女儿!
嘉庆也不是那么随便的人,不会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而是派人认认真真地去核查了。结果发现前两桩都是胡说八道,第三件事倒是真的。
原本,跟小妾生个娃也不是多大的事儿,但偏偏是在国丧期间,而且嘉庆一向疼爱妹妹,一看驸马宠爱妾室,那就是给妹妹委屈受了,一定要好好惩治一番!
于是丰绅殷德被革去所有官职,罚在家圈禁,闭门思过,直到三年后才放出来,重新升为头等侍卫。可这个时候的丰绅殷德早已彻底丧失了进取心,他变得颓废、庸碌,遇事畏缩,就连当年迷倒万千少女少妇的帅气脸蛋上,都多了一丝颓唐落魄的气息。
皇帝派他离京,去乌里雅苏台任职,他不声不响地去了,没过半年就被北方的大风闪了腰,只好又回京养病。
嘉庆看他病得厉害,也不再为难他,重新加恩赏给他个公爵衔,但到了这个时候,高官厚禄还有什么用呢?
丰绅殷德的病一天比一天严重,养了一个多月,却越养越坏,终于油尽灯枯撒手西去,年仅三十六岁。
从小到大,丰绅殷德什么都有。他的父亲给了他全天下除皇家外最好的吃穿用度,让他受最好的教育,当天底下最体面的官儿,娶天底下最尊贵的公主。家境的优渥,把他骄纵成了不知天高地厚的纨绔,也一点一点磨平了他的棱角。
其实,就像我们所有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一样,丰绅殷德也无法选择。
但除此之外,他同时也无法选择自己的职业,无法选择自己要过的人生,连妻子都是由皇帝一手包办了塞进来的,从来没有人问他一句你喜不喜欢。
而当家逢大难,父亲身败名裂而死后,所有人却都要对他说一句:该!
他投到了一个人人羡慕的娘胎里,过了半辈子人人羡慕的生活,死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领悟到自己其实就是个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