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够坏如何能拯救大明 第 26章 辽东告急 (第3/5页)
立在山峰的太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朱由校想了想道:“说说你们对辽东战事的看法。”
“这……”罗喻义是个学究,讨论三纲五常或礼义廉耻是他的长项,谈到军事方面的问题则纯属小白。
周延儒也不懂军事,但好不容易得到皇帝征询意见的机会,岂有不努力表现的道理?他沉吟片刻道:“陛下恕臣直言。”
“但说无妨。”
“袁经略的奏疏臣有所耳闻,用辽人守辽的思路从财政负担方面考虑确属上策,然前朝高淮之乱遗害尤深,辽人之心不稳,尚需安抚。臣以为守辽暂时还得靠朝廷调去的客军。”(高淮之乱发生于万历朝,因矿税而起,自此之后直至明亡,辽东的老百姓对大明朝廷都报以敌视的态度。)
周延儒的见解并非他的首创,前任辽东经略熊廷弼早在五年前给万历的奏疏中已有深入分析,只不过自从萨尔浒惨败以来,朝廷的财政赤字愈发严重,对辽东前线的供给难以维持,才不得以采用了大力招募辽人扩充军队的方略。
与关内调去的客军相比,辽人的饷银要少得多,大概是外地士兵的一半到三分之二,且辽人更适合当地的气候,不易生病,非战斗性减员的情况很少。
朱由校听后沉默良久,首先想起的竟是客氏昨晚在寝宫内的私语:周宁对大明朝忠心耿耿,一时口无遮拦也是怀着一颗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绝非有意触怒万岁爷。
忠不忠心还在其次,翰林院的讲官和孙师傅貌似也不看好辽东的战事,反倒是外廷的声音都认为此战必胜。
朱由校毕竟还小,自个儿没什么主见,只是希望朝廷的军队能一雪前耻,他也好安安稳稳的做个太平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