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文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想到此,他起身到书柜边,从最内侧取出一个锦盒,打开锁,揭开盖,里面是一个小瓷瓶,七根胡须。
七根胡须是他这一生所犯的七桩错,他一根根拈起那七根胡须,一桩桩回想当年情景,不由得又笑起来。回味罢,才叹着气,用汗巾将它们包好,揣在怀中。而后,他展开一方白锦,另取了一支笔,饱蘸了墨,在上面写下一句话:
对外只说病死。
写完,搁下笔,他拿起那个瓷瓶,里面是鸩酒,已经存了多年。他拔开瓶塞,一股刺鼻之气冲出,幸好未干。
这时,书房外传来妻子和仆妇说笑的声音,杜周嘴角一扯,最后又笑了笑,一仰脖,饮下了鸩酒。<a id="noteBack_5" href="#note_5">[5]</a>
* * * * * *
未央宫,御书房。
司马迁支开小黄门,又抽取那些旧年锦书简册,一卷卷打开细看。
身任中书令,有一处便宜,可以查看历年大臣密奏。
许多密奏是大臣背着史官呈报给天子,因此司马迁原来无从知晓。现在所有奏书都由他掌管,其中有些便是密奏。这些密奏都收藏在御书房中,不曾销毁。
司马迁无事时便来御书房查看陈年密奏,越看越惊心,往昔诸多疑团豁然开朗,更有不少事情他从未料及。其中阴狠诡诈,让他寒毛倒竖,不敢再看,却又忍不住不看。
今天,他又展开一封锦书密函,见落款是吕步舒,随即一眼扫到“孔壁论语”四字!司马迁大惊,忙细读奏文:扶卿在临淮跟从孔安国学习孔壁《论语》,其中有诸多违逆之语,扶卿心中惧怕,上报给吕步舒。
看到密奏上有“临淮”二字,司马迁猛然醒悟:兒宽帛书中的“鼎淮间,师道亡”之“淮”正是临淮,而“鼎”字则是元鼎年<a id="noteBack_6" href="#note_6">[6]</a>!
元鼎年间,孔安国正在临淮任太守!<a id="noteBack_7" href="#note_7">[7]</a>
在任上时,孔安国全家男女老幼同日而亡。据当时刑狱勘查,孔安国全家是中毒而死。在点检尸首时,独少了孔安国的儿媳朱氏。因此,官府怀疑朱氏施毒,当年曾下了通牒,四处缉捕朱氏,后来却不了了之,再无下文。
司马迁当年听闻这噩耗,曾痛惜不已。此刻却不免心中起疑,再一看扶卿那封密奏落款日期,与孔安国过世竟是同一年!
他心中一寒:这定然不是巧合!
兒宽是孔安国弟子,经书中所写“鼎淮间,师道亡”正是在说这一隐情。看来孔安国合家猝死绝非由于一个不贞妇人,恐怕另有原因,而幕后指使可能正是吕步舒!吕步舒这样做,定是因为得了扶卿密报,杀人毁书,断绝孔安国家人继续传授孔壁《论语》!
* * * * * *
朱安世马不停蹄赶往长安。
起先,他还唾骂孔延年父子,骂累之后,猛地想起一件事:去年,在赶往鲁县的路上,驩儿讲起自己经历,朱安世曾问他是否到过鲁县伯父家,连问了两遍,驩儿才说没有。
驩儿当时在说谎!他到过鲁县、见过伯祖伯父!
朱安世猛地勒住马,张着嘴,瞪着眼,眼珠几乎鼓出眼眶,手里紧攥的皮缰绳吱吱绞响。
我当时的猜测是对的!孔延年是驩儿亲伯祖父,驩儿母亲当年逃亡,要投奔的第一个地方便该是鲁县孔府。他母亲逃离临淮后一路北上,从琅琊过泰山,不正是想去鲁县!驩儿母亲一定是到了孔府,孔延年父子因为惧祸,不愿接纳,驩儿母亲不得已,才又逃往常山。
这孩子!他一定是听扶卿说跟着我会让我罪上加罪,不愿意拖累我,所以才说谎!
朱安世悔恨欲死,现在驩儿生死未知,就算活着,也免不了苦楚折磨。他再顾不上疼惜马儿,狠狠挥鞭,拼命疾赶。
到了长安,他绕到西北面的横门。横门距西市最近,进出城的人最多。朱安世下了马,挨着几个客商,低下头,避开门吏,混进城,赶往樊仲子家。
<a id="note_1" href="#noteBack_1">[1]</a> 《史记》中的“本纪”是帝王传记,西汉第二代皇帝是汉惠帝,但《史记》中并没有《惠帝本纪》,代之以《吕后本纪》。
<a id="note_2" href="#noteBack_2">[2]</a> 《初学记·职官部》中记载:“中书令,汉武所置。出纳帝命,掌尚书奏事。”司马迁是历史上第一位中书令。《汉书·司马迁传》中记载:“迁既被刑之后,为中书令,尊宠任职。”
<a id="note_3" href="#noteBack_3">[3]</a> 参见《史记·淮南王列传》。
<a id="note_4" href="#noteBack_4">[4]</a> 孔安国献书一般认为是汉景帝末年,《汉书·艺文志》却记为“武帝末……安国献之。遭巫蛊事,未列于学官”。苟悦《汉纪》认为“武帝时孔安国献之”,清代汉学家阎若璩怀疑“天汉后安国死已久,或其家子孙献之”。
<a id="note_5" href="#noteBack_5">[5]</a> 《汉书·武帝纪》中记载,(太始)二年,御史大夫杜周卒。
<a id="note_6" href="#noteBack_6">[6]</a> 元鼎:汉武帝的第五个年号,公元前116—前111年。
<a id="note_7" href="#noteBack_7">[7]</a> 孔安国生卒年至今不详,众说纷纭。《史记》载其官至临淮太守,据《汉书·地理志》,临淮郡初置于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因此有一种观点认为孔安国卒于元鼎年间,本文从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