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秦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那死亡了多久?”赵伟问。
王小美说:“这个就要根据经验来估计了。结合咱们之前检验的那么多尸体现象,我认为死者大约死亡了15个小时。”
赵伟侧头看了看解剖室墙壁上挂着的时钟,说:“现在是4月8日下午3点,15个小时前,应该是4月8日凌晨0点左右!”
Chapter13死亡时间的推断
影视剧中,常常会见到这样的一幕——一名拎着勘查箱、戴着蛤蟆镜的法医英姿飒爽地走到尸体旁边,碰了碰尸体,说:“死者在昨天晚上8点半到9点半之间死亡。”这个动作,就是法医对死亡时间的推断工作。
死亡时间的推断,对于法医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确定死亡时间就可以基本确定作案时间,从而划定侦查方向和范围,甄别犯罪分子,也有利于进行现场重建从而刻画犯罪嫌疑人特征。最重要的,它会是证据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为影视剧的剧情需要,夸大了法医对于死亡时间判断的能力。其实死亡时间推断,是法医界最大的难题。因为不论什么手段推断死亡时间,都会受到环境和个体差异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巨大的,有时甚至可以大到让推断毫无意义。同时,对死亡时间的推断,也受到尸体状态的影响。比如死亡在24小时内的尸体,比死亡48小时的尸体,推断的时间要准确得多。窒息死亡的尸体,比失血死亡的尸体,推断的时间要准确。
鉴于影响死亡时间推断的多因素性,法医对一具尸体死亡时间的推断,应该综合多种方法进行。从统计学意义上说,多种方法综合得出的平均数值,有更大的概率接近准确值。
那么,对于死亡时间的推断,究竟有多少种方法呢?其实法医前辈们已经研究出了很多种死亡时间推断方法,运用于不同环境、不同案情、不同尸体状态的情况下。现在也仍有很多法医同仁,在大量积累实践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新的死亡时间推断的方法。今天,老秦就把一些常用的死亡时间推断方法介绍给大家。
1.常规综合判断
法医在到达现场后,会对现场进行一个初步的勘查,首先对尸体进行静态勘查,然后对尸体进行动态勘查。所谓的动态勘查,就是初步检验尸斑、尸僵、角膜混浊,甚至超生反应等尸体现象。而对尸体进行常规的检验,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大概预估一个死亡时间。在“早期尸体现象”章节中,我们已经介绍过很多判断死亡时间的方法,详细叙述了每一种改变大概的时间范围。在这里,我就不再一一重述了。但是大家可以注意到,常规检验中,是不可能估算出精确到小时的死亡时间的,而大多是一个时间范畴。而且即便是推断时间范畴,也必须综合多种尸体现象进行综合判断。比如,法医到达现场后,发现尸体的尸僵不是很坚硬,那么,尸僵到底是正在形成呢?还是已经开始逐渐缓解了?但从尸僵来判断,肯定无法进行。所以法医还会观察尸斑的现象,比如按压尸体的尸斑还能褪色,说明死亡在12小时之内,那么尸体的尸僵就不应该是缓解期,而是在正在形成期。这样又可以根据尸僵还没有在大关节形成,判断死亡时间大约是在8小时之内。可以综合判断的指标越多,死亡时间推断的范围越小,就越接近准确的死亡时间。
2.尸温
在对尸体的死亡时间掌握了大概的范畴之后,如果死亡在24小时之内,那么法医就会对尸温进行检测。因为利用尸温来进行死亡时间推断,是目前最常用的、可以精确到小时的办法。所谓的尸温并不是尸体表面温度,而是尸体内部温度,法医检测尸温通常会检测直肠温度或者肝脏表面温度。这就解释了一个问题:在香港TVB电视剧中,法医到达现场后,会在尸体右上腹插一根针,测量“肝温”,而在老秦的小说里,大家看到的是法医在尸体肛门插入一根温度计,测量的是“肛温”。很多人问老秦,为何会有“肛温”和“肝温”的方法差异?是打字打错了吗?其实不然,不管测量“肛温”和“肝温”,其实都是在检测尸体的内部温度,方法不同而已。
利用尸温来推算死亡时间,也有很多种计算方法。法医有的时候会多用几种计算方法,然后计算几种方法得出的结果的平均值。这是因为在统计学意义上,方法越多,就越接近准确值。一般情况下,法医最常用的是中国刑警学院编著教材的死亡时间推算方法:尸体在死亡后10小时之内,每小时温度下降1度;死亡10小时以后,每小时下降0.5度。直到降低到环境温度。利用这个规律,在已知正常人体温和尸体体温的条件下,就可以轻易计算出死亡时间了。但是,尸温下降程度最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夏天尸温下降得慢,冬天则快。所以公式还考虑到了环境因素,为夏天或冬天的尸体,死亡时间加上了一个系数。
虽然利用尸温来推算死亡时间是最常用的办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尸温下降受到环境、个体差异、尸体体态、有无覆盖物、室内室外、生前体温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准确。而且,在尸体温度已经降低到环境温度以后,这一办法则无法再使用了。这就是尸温推断死亡时间的弊端。
3.胃肠内容物
正常人都是按时进食的,消化也都会有一定的规律。正常情况下,进食2小时左右死亡,食物会有一定程度的消化,并且有食物从胃内向十二指肠推移。进食4小时左右死亡,胃内还可以看到食糜。进食6小时后死亡,胃内和十二指肠内均系空虚状态。这样,根据调查来的死者末次进餐的时间,就可以大致推算出死者的死亡时间了。
但是,如果胃完全排空了,只知道是末次进餐后6小时以上死亡,究竟以上到什么程度呢?如果调查查不清楚死者的末次进餐时间,而只能查清楚死者的次末次进餐(末次进餐的上一顿)时间,那又如何推断呢?鉴于这些问题的存在,老秦在师父的带领下,完成了一个课题,就是食物完全进入小肠后,根据食物在小肠内迁移的规律来判断死亡时间。这项课题研究现已完成,实践证明还是非常准确的。因为人的小肠有5至7米长,能容纳末次进餐和次末次进餐的内容物。所以根据这一方法,弥补了胃内容物推断死亡时间的不足。
看起来,这是一个天衣无缝的办法。即便是早期尸体现象已经消失,即便已无法用尸温来推算死亡时间,即便是腐败尸体,利用这种办法,都可以推断出死亡时间,而且比尸温更准确。但大家别忘了,这一项推算,必须建立在调查部门查清楚死者的末次或者次末次进餐的具体时间。如果调查有误,死亡时间的推断也就不可能准确了。
4.昆虫学
在说到晚期尸体现象的时候,老秦说过,在野外的尸体腐败后,会有大量蝇蛆附着,经过研究发现,蝇蛆的生长规律,和死亡时间也有紧密的关联。比如,在炎热的夏天,尸体死亡1小时,苍蝇就会在眼、口、鼻、肛门等处产卵;20小时就可以孵化成蛆;蛆每天会长长3毫米,四五天就成熟了,大概长1.2厘米左右;再经过一周左右蛆蛹破壳成蝇。利用这一规律,法医可以判断死者究竟死亡了几天。当然,在尸体旁边寻找蛆蛹的时候,还要注意是第一代苍蝇,或是第二代苍蝇,这也直接影响到死亡时间的推断。
5.其他方法
除了上述三种办法以外,法医还可以通过尸体化学变化、组织化学变化、组织变化和酶组织化学变化等办法进行死亡时间推断。但是这几种办法都必须要有现成的仪器和在组织化学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家相协助,而且不具备及时性。所以,很少有人会用到。
另外,也有很多院校、研究所正在研究一些新兴的办法。比如老秦在读双学士学位的时候,就跟随导师做过“DNA推断死亡时间”的课题研究。这种办法可以根据DNA物质的降解来判断死亡时间。虽然这种办法可以解决碎尸案件中只有尸块等案件的死亡时间,但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仅发现对仪器有很高的要求,而且对操作手法、观测手段也有苛刻要求。所以这种办法在现阶段还不能普及。
综上所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可以不受内外因影响、可以精确到小时、可以脱离侦查独立推断死亡时间的推断方法。所以老秦说死亡时间推断是法医界的一个重大难题,一点也不为过。希望将来有更精准的推断方法出现。
老秦的小说和微博里,也经常会说到死亡时间推断的方法。有很多朋友很担心,说如果犯罪分子完全掌握了你们推断死亡时间的办法,从而人为改变推断指标,怎么办?其实不需要担心。看完这篇文章,大家都应该知道,法医对于死亡时间的推断,是多种办法综合进行的,有些办法观测的指标可以人为改变,而有些指标则不可能被改变。犯罪分子如果这样做,只会弄巧成拙,给我们留下更多的线索和证据。另外,死亡时间虽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但是并不是侦查破案所必需的。法医只能在有依据的情况下进行死亡时间推断,如果丧失了条件,则不能乱加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