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立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司马迁

仆观其(指李陵)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卬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余日,所杀过当。……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李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流涕,沫血饮泣,张空弮,冒白刃,北首争死敌。……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汉。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

司马迁成了一个自觉的悲剧人物。荒谬的身体,悲怆的精神,无情的世界,不能不令司马迁瞪大眼睛,他抛弃了灵魂里的最后一丝虚伪。司马迁裸体面对历史。他自觉地在荒谬中度过余生。他使用着这具无根躯体,直面并超越这个给他了巨大耻辱的当代世界,以惊人的意志,伟大的才华,坚强的人格,将自己送入历史。

名将阵前降敌,深深刺激了朝廷心脏。事件中心不是李陵,而是皇帝。刘彻的心情,才是“臣妾们”最关心的。他们在揣度此时刘彻爱听什么话。从前赞扬李陵的人都说李陵坏话了。司马迁对无人为李陵说句公道话甚为不满,臣妾心态又使他牵挂刘彻,希望皇上能把心放宽一些。适逢皇上召问,小臣司马迁发言了:

与通常的阉割摧折人格作用相反,司马迁涌起的是反精神阉割的狂潮,是人格旗帜的高扬。

李陵全军覆没的消息掀起轩然大波。刘彻一开始听说李陵阵亡了,接着又有消息说投降了。他便让相师给李陵母妻相面。相师说李陵母妻脸上皆无死丧之色。独裁者往往乐见他人的牺牲,牺牲愈壮烈,独裁者心境愈欣慰:这样是好的。一将功成万骨枯。李陵阵亡或自杀,他这当皇帝的才有面子:李陵竟不肯为我一死,他至少应该和他祖父李广一样啊。

司马迁有哪些思想精神资源?

李陵却陷入了复杂的选择。

司马迁之世去先秦不远。他不难感受先秦那思想自由文化繁荣气息。同时,汉武帝时代大一统气象又令其振奋。他认可自己欣逢盛世,一直取“紧跟”时代态度。

李陵投降前二十年(公元前119年),其年过六十的祖父李广最后一次出击匈奴。李广已转战疆场四十余载,匈奴人都惊呼他为“汉之飞将军”。时乖命蹇的李广始终未能封侯。他想用战功说话。可是,部队却因迷路而贻误战机。为向皇上谢罪,亦为本人和家族免受羞辱乃至屠杀,李广果断自杀于阵前。

靠铁血政策完成统一大业的秦朝,还没来得及为帝国安装“软件”,就土崩瓦解了。秦创立的国家体制却基本由新兴汉朝继承了下来。秦帝国企图用绝对权力绝对控制每一个人,建立一个传之万世的超稳定结构,不料迎来的却是昙花一现的宿命。“传之万世”又何尝不是后世帝王心事呢。只是秦之忽兴忽亡的惨烈事实活生生摆在面前,牧民之术再也不能像暴秦那样蛮横露骨了。

李陵投降了。

董仲舒极力将儒教加以神化和俗化,贴近皇权,贴近政治,他提出的天人感应、天不变道亦不变等主张,被确立为时代命题。这种貌似不容置辩的理论,很合统治者胃口。秦朝“以吏为师”求思想统一归于失败,武帝“独尊儒术”却大获成功。好在短命的秦朝难以完全阻断先秦那伟大的气息,百家争鸣的历史局面虽难以再现,司马迁时代却无疑尚能感受诸子的流风余韵。

李陵像他的祖父李广一样急于立功。公元前99年秋天,李陵主动要求率五千步卒出击匈奴。进入漠北已是寒风吹彻的冬天。这注定是一个与他过不去的冬天。在浚稽山一带,李陵部众与单于三万骑兵展开了遭遇战。单于很快发现他这三万骑兵竟不能制服李陵五千步卒。单于又调集八万余骑,对李陵摆成合围之势。李陵部众的一百五十万支箭全飞向了匈奴人。部队损失惨重,且成了一支赤手张空弓的部队。他下令部众解散,各自突围。单于太想活捉李陵了。李陵未能冲出重围,最终为单于活捉。

道家人物司马谈却让儿子习儒。这是很耐人寻味的。司马谈晚年,崇儒已成大势,他当然希望儿子瞩目于时代显学。司马迁没有辜负父亲期望。对孔子的倾心仰慕赞美,是弥漫整部《史记》的。司马迁要求自己做孔学衣钵传人,他自觉“折中于夫子”,即以孔子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司马迁对李陵家族的敬仰和同情由来已久,而他与这个家族向来毫无瓜葛。“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欢。”(《报任安书》)与李陵连一杯酒的交情都没有,却为他蒙受奇耻大辱。

司马迁对道家又深情喜爱。《史记》许多篇章对此都有流露。后世有个性的士人往往都表现为尊儒而喜老庄。所谓儒道互补,是士人精神张力所在。司马迁可称之为开先河者。有趣的人,不论在儒在道皆有趣,反之则皆无趣。

刘彻对司马迁施以宫刑,皇帝心事依旧,司马迁心事已非。

司马迁这样确立创作目标:“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司马迁并无系统异端思想,但对儒学神化迷雾,却有独持异见的勇气,不时冲破当代儒术的羁绊。虽然我们从《史记》中得不出“究天人之际”后的明确答案,但司马迁之天不等于董仲舒之天,是可以肯定的。司马迁对孔子止于“圣化”,董仲舒则将儒教“神化”。董之天不可究,迁则究之。《史记·伯夷列传》中写到伯夷、叔齐品性高洁而饿死,盗跖暴戾以寿终,司马迁不禁感慨:“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司马迁的思想不时旁逸邪出,超越正统儒家规范,对汉代儒术更是颇有微词,其思想又体现出多元混沌乃至矛盾状态。

任安是他少数几个朋友之一。公元前98年司马迁入狱并受宫刑,次年出狱,且意外地尊崇任职——任中书令(皇室机要秘书)。七年后,任安因“巫蛊案”下狱,论腰斩之罪。任安下狱前数年,曾致信已任中书令的司马迁,希望他“尽推贤进士之义”,就是利用职务之便向刘彻推荐自己。司马迁竟数年未复此信,直至任安死到眼前才复信。两千年后一读再读《报任安书》,司马迁那颗流血的心仍会令人心惊胆战:老朋友任安你太不理解我的心事了。

司马迁之魂,正是混沌又清澈,坚定又怀疑之魂。这是司马迁的深邃所在。

司马迁朋友很少,撰写《史记》这一浩大工程要求他必须心无旁骛,家族、职位亦决定他不会成为朝廷股肱之臣,无巴结权贵的必要。虽然如此,皇帝刘彻的身影却不能不深深地笼罩他。宫刑之前,他是这种心态:“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务壹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报任安书》)谁都可以不必巴结,皇帝却是生存意义所在。青年郎官司马迁小心翼翼,让皇帝满意,讨皇帝欢心是最高行为准则。与皇权下的许多臣子近侍一样,司马迁亦具“臣妾心态”。

多元混沌的司马迁,最坚定明确的精神追求是把自己的名字擦亮。只有把名字擦亮,才能对得起自己经受的苦难,才能对得起列祖列宗、天地宇宙,才能对得起手中的“史笔”。他是以悲壮之情对待这一点的。

人们对李陵的这份历史情感较大程度上是司马迁给奠定的,是他抚哭叛徒情怀的濡染和发酵。

重名是儒家传统。“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论语》)司马迁视孔子此语为座右铭。“立名者,行之极也。”(《报任安书》)司马迁视确立名节为人生终极目标。《史记》中,他常常用名不虚立、名冠诸侯、名垂后世、名重泰山等语深情赞颂所述及的杰出人物。“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史记·陈涉世家》)这是起义草民陈涉的豪言壮语。“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报任安书》)司马迁对自己的文采早有自觉,他认为如不把才华表达出来并传之后世,那是可耻的。

其他小说推荐阅读 More+
公子怀璧

公子怀璧

夜合
上辈子,檀闻舟为了盛怀瑜,抛弃了首辅嫡子的身份,换上嫁衣与他私奔,最后却落得家族覆灭,被人唾弃的下场。重活一世,她决不再受女子身份的羁绊,定要参加科举,步入朝堂,让盛怀瑜再无青云直上的可能!可等她官拜左相,当朝太子未来暴君却日日邀她去上书房,甚至要考较她:闻舟,你觉得断袖之癖如何?
其他 连载 0万字
完美之十凶再起

完美之十凶再起

是幻天帝吗
执苍天之意志,代天刑法,掌乾坤之雷霆,灭度苍生。
其他 连载 0万字
暗夜窥伺

暗夜窥伺

麦麦LL
不是爽文+女主没有金手指+剧情娓娓道来。第一次杀人预告,男同事莫名死于家中。原因是夫妻矛盾,妻子蓄谋已久。第二次杀人预告,女上司死在饭局上。原因是长期酗酒,呼吸衰竭。第三次、第四次……严霜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卷入这场复仇悬案中,她在公司只是一个兢兢业业的小透明。她总觉得,她身后还有个影子……在黑暗中一直盯着自己。
其他 连载 0万字
女帝业

女帝业

怀瑾舟行
一个位面三个女主? 重生女未卜先知,魂穿女妙手回春,胎穿女嚣张跋扈。 楚婳不知道自己是穿越还是投胎,居然带着现代记忆在一个架空世界出生,并获得了一个金手指——瞬间记忆! 说她出生新贵没有内涵没有底蕴?那就考! 天家特允,唯一一个女子参加科举,开国第一女探花。 家中祖母偏心蛮狠,便宜大房带着一家子来投奔。 极品亲戚想要仗着祖母之势吞家产?重生女也想搞垮楚家分一杯羹?穿越女意图抢自己的未婚夫婿?上京勋
其他 连载 0万字
白银大超,从超神学院开始

白银大超,从超神学院开始

何家老二
雄兵连刚刚建立时,罗凡穿越到超神学院,成为了雄兵连一员的罗凡,表示有点慌。因为他知道这个世界太危险了。噬嗥率领的饕鬀军团马上进攻。恶魔之王莫甘娜虎视眈眈,...
其他 连载 0万字
万古神皇(好大浩子)

万古神皇(好大浩子)

好大浩子
关于万古神皇(好大浩子): 这是一个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更是诸雄并起侵扰如火的铁血时代。悠悠岁月,尘封了无尽的过往,荏苒时光,铸就了无穷的传奇梦想。
其他 连载 6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