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 (第2/5页)
嘉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荷兰人对于荷包里面银子的态度是任其自由的,天底下全是“飞翔的荷兰人”,他们能出去见世面就出去。在上海虹口足球场,曾多次遇见申花球迷,居然是亲切的荷兰人。连三毛的《万水千山走遍》都描述过其与一位荷兰女背包客之间的故事。在荷兰,大部分人收入都是很高的,但几乎不见当地人穿名牌衣服或背奢侈包,质朴至极。午餐他们吃的是最简单的三明治,对于折扣他们更是趋之若鹜。
自由的定义很多。但人是社会的人,一切都要在法律的框架内行事。如果没有了这个框架,放纵所谓的自由,一切随心而为,又令人冒冷汗担心起社会秩序。
所以说,阿姆斯特丹无愧为最懂得适当的自由的城市。阿姆斯特丹人常被说成是冷漠无情的,与阿姆斯特丹旅行城市那热情自由的形象毫不搭界。但只要是在他们法律允许范围内行走,却又是万分自由的。只要你满足了要求,你就和任何人一样有平等的权利。交了学费就是本校的学生,就有权利在规定时间内收到作业评价与考试结果,老师没有达标就可以去告他;交了税就是社会合法公民,公司员工不满足社会最低工资标准,就有权利拿到该拿的数额。
在我身上发生过一件永生难忘挺悲剧的事: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一次考试,考前发现学生证弄丢了,于是班主任帮助写了证明书,以为会无事平安。但当日,系里掌管考试的荷兰人硬是不肯,无论多少老师前去替我求情,他都只是铁面无私地拿出了考试规章制度不肯通融,哭也不成闹也无门。结果,因为办个证太久,所以我那一周所有考试都没有资格参加。自此,每每有考试,我定会小心读规章制度。
这件事也可多少看出,在荷兰,中国所谓“关系行事”在这里是很难行得通的。马云的那句“人际关系是最不可靠的”在这里得到了最完全的诠释。即便你和老师一起深夜派对,但第二天考试回答不出来还是会被批评;和老板私底下关系好半夜去酒吧买醉,第二天迟到还是要扣工资。这里的一切公私分明,他们对于传统习惯的坚持亦是。从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在欧洲其他地方,见面与分别亲吻只有两次,但在这里硬是成为三次,难不成是阿姆斯特丹人为了掩盖太过冷漠专门设定的?每当在火车站看见正在道别的荷兰人,即使火车下一秒要开走了,他们也硬是要按照传统来匆忙亲吻三下。
阿姆斯特丹人冷漠与热情并存,我曾在火车上遇见一位大叔,他兴高采烈地和我一个陌生的异乡人聊起等下要开家庭聚会,多年不见的兄弟姐妹让他很是激动,忍不住与我分享。但是吧,你觉得他们如此温情如此坚持传统的时候,他们骨子里要自由的劲又来了。在阿姆斯特丹,年老的父母是从来不与子女住在一起的,往往被理所当然地安排到老人院。这让以孝道为首的中国人瞠目结舌,问其究竟,居然换来一句,大家都很独立,需要各自自由的空间,我们要,老人也要。
漫步在阿姆斯特丹,你就会看到运河两旁如积木般的房屋,无比高大而威严的房门,但走进去,里面也不过是充满生活气息的一个个小房间,为了节省空间,楼梯被设计得很狭窄。
大概,再也没有比阿姆斯特丹更懂得拿捏尺度的城市了吧!
鬼地方,我会想念你
城市永远不会变老,而只有我们,在不断行走不断经历,无时无刻不在细微地老去。无论曾经在这里挣扎也罢,厌弃也罢,始终,这里占据了我最青春最自由的一段时光。
《理想的下午》里,最喜欢舒国治写过的这段话:“有一种地方,或是有一种人,你离开它后,过了些时间,开始想着它,并且觉得它的好;然而你在面对它的当下,不曾感觉它有什么出众之处,这是很奇怪的。”
我会想念这里的一切小细节,我和所有人一样,曾经打心底里咒骂过它:
“无聊的鬼地方。”
“天气恶劣的乡下。”
“简直就是个大农村嘛!”
但无论这些小细节与我今后人生相关还是无关,这个住了一共两年的地方,它占据过我生命的一部分,曾带给我成长、失望和希望,这些我都一直没有忘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