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奇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安全感是每个人都能体验到的感受,是人最基本的需要。对安全感缺乏,我们从起源学和当下两个方面分别给出五个解释。起源学的解释是:现在安全感的下降,跟早年经历的关系,也就是跟人格特征有关。
●早年关系中如果充满不确定因素,比如父母的情绪不稳定、他们之间的冲突、父母缺席等,这些都是人际环境的“地震”“海啸”,孩子不可能感到安全。尤其糟糕的是,这些不安全感会渗透到人格层面,孩子即使长大之后在安全的环境中,仍然会感到不安全。童年经历在相当程度上等于命运。
有一个暂时不可能实现的幻想,就是每一对想要孩子的夫妻都事先签一份合同,包含以下三个条款:
1. 在孩子12岁之前,父母要确保至少某一方不中断地陪伴孩子,这包含不可以长时间让上一辈带孩子。
2. 父母任何一方都保证不在孩子面前情绪失控,也不在孩子面前激烈争吵。不失控、不争吵很难,不在孩子面前这样做,相对容易多了。
3. 父母分别保持完整的功能,各尽职责。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妈妈该怎样、父亲该怎样。
写到这里我有点悲伤,因为我知道以上这些简单的条款也会有人做不到。
●认同了父母的不安全感。父母对孩子的很多方面都有过度的担心。从效果上来说,过度的担心等于诅咒。表面上看,父母担心的是孩子出问题,潜意识担心的却是孩子不出问题之后的远走高飞,父母自己就被抛弃了。这就是“诅咒”的原因。孩子的安全感下降,父母就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