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霍利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打下胜利的基础后,谢尔曼提出了他日后最为著名的作战方针“海上进军”,直捣南方阵营的心脏地带。这个具有极强战略性的大胆计划并非来自敢于创新的军事奇才,其根源还要追溯到他年轻时游历别人眼中的穷乡僻壤,对地形做了详细的侦查和研判。
他从这件事中学到了教训,在之后的作战中真正展示出了自己的才华。比如在多纳尔森战役中,他的军衔本来在尤利西斯·辛普森·格兰特将军之上,但在其他将军都把军权紧紧攥住的情况下,他反而慷慨释权,主动选择积极响应、支持格兰特的决定。在发往战区的供给品中还亲自附了一封信,写道:“这是属于你的战场。有任何我能帮上忙的事情,一定尽快告知。”终于,经过两人的共同努力,多纳尔森要塞被一举攻下,这成为北方军最早的胜战之一。
尽管谢尔曼一度过于谨慎,但在战争中后期却越来越有信心。对于其他胸怀大志的人来说,信心是与生俱来的品质;但对谢尔曼来说,信心却是逐步积累的结果。从查特怒加到亚特兰大,再到海上战场,他的作战方式屡屡打破传统。学过军事历史的人应该很清楚,即便是同样的进攻,如果只受自我控制,而不像谢尔曼一样目标明确的话,最后的结果必定是天壤之别。
其实即便是谢尔曼,也并非一直如此自控自律。战争开始不久时,他在手中兵力匮乏的情况下受命守住肯塔基州。情况危急,可他冲动的性格和自我怀疑却在此时埋下了祸根。先说兵力不足,单凭这一点就让他狂躁不已;他还一直对敌军的行动提心吊胆,甚至到了偏执的程度。重重因素下,他终于情绪崩溃,当着新闻记者说了些欠考虑的话。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上级为了平息风波,不得已命其短暂退位,几个星期后他才慢慢缓了过来。如果没有类似的几场灾难,谢尔曼的职业生涯几乎可以说是平步上升的。
由北向南朝敌军腹地进攻,这在他人看来是个不可实现的计划,可谢尔曼却在分析了现实情况后,毅然确定下来。纵观他的战术策略,原则主要有三:避免正面战场冲突,在激战中隐藏锋芒,以及不受敌军挑衅。他对战况一概保持镇定,只坚守自己的计划。
此时此刻的谢尔曼觉得做个次要角色更自在一些。他深知自己能力几何,位居次席倒是最适合现在的自己。设想,一个野心勃勃的人拒绝了晋升的好机会,只因为他想等做好准备后再向前一步。这难道真的很荒唐吗?
战火将熄时,谢尔曼已成为美国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但他依然不想在政府谋职,对政治毫无兴趣,只希望结束工作后安稳退役。美国人民对这位战争英雄的褒奖与关注源源不绝,他却写信给朋友格兰特上将,提醒他人的同时也警示自己:“保持本真,保持自我。再多荣誉不过是夏日海面上吹过的一阵凉风罢了。”
早年在西点军校求学,毕业后应招入伍。服役的前几年里,他坐在马背上穿越了大半个美国,在每次驻派任务中逐渐累积经验和见识。内战的炮火声隆隆响起时,他投身东部战场,短暂参与过布尔伦河战役。彼时,那片战场早已大败,狼藉遍地。前线无人领导,他临危受命,升为准将,会见了林肯总统和其王牌军事顾问。几个回合下来,他向总统建言献策,制定了不少作战计划,然而在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却提出了一个非常奇怪的请求:可以接受提拔,但前提是绝不挂帅。这个请求林肯会同意吗?在其他将军都想要更高职权的情况下,林肯听到这个请求竟高兴地答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