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力挽狂澜 (第2/5页)
当年明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建议南迁之人,该杀!”
大臣们在思考着对策,他们毕竟经验多,阅历丰富,即使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他们也能够冷静下来,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
发言者,兵部侍郎于谦。
怒吼
于谦
大明王朝即将陷入绝境。
洪武三十一年(1398),明帝国送走了它的缔造者——朱元璋,这对于帝国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损失。
在我看来,实在没有办法。
但也就在同一年,浙江钱塘县(现属杭州市)的一个普通家庭诞生了一个帝国未来的拯救者。这自然就是我们的主角于谦。
守也守不住,打也不能打,该怎么办呢?
由于家庭环境不错,于谦有着自己的书斋,他就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光。与当时的所有读书人一样,于谦也是从四书五经开始自己的求学生涯的。
不知道也就算了,问题是大家都知道也先手中的这个人是皇帝,而也先很清楚这一点,只要把大明皇帝放在他的队伍里,明军投鼠忌器,自然不敢真打,万一有哪个不长眼的在乱军中把皇帝打死了,那可就是灭族的罪过。
说老实话,像四书五经这种东西是很容易培养出书呆子的,但于谦似乎是个例外。他十分上进,读书用功刻苦,却从不拘泥于书本上的东西,除了学习考试内容,他还喜欢阅读课外书籍(如兵法等)。历史告诉我们,喜欢看课外书的孩子将来一般都是有出息的。
其实朱祁镇的真正作用不在于他是皇帝,而在于所有的守军都知道他是皇帝!
就如同现在的追星族一样,于谦也有着自己的偶像,他把这位偶像的画像挂在自己的书斋里(此举比较眼熟),日夜膜拜。
而且也先进攻的时候必然会带着他的人质朱祁镇,作用很简单——当人盾。
有一次,教他读书的先生发现他经常看那幅画像,便好奇地问他为什么这样做。
由于王振一味想靠人数压倒也先,所以他出征时带走了京城三大营的全部兵力和北方明军的精锐,此时的北京城中,所剩兵力不到十万,还都是老弱残兵,而且士气低落。也先击溃了明军主力,必然会借助余威攻击北京城。照目前的情况看,凭借着这点兵力是很难抵挡住对方的攻势的。
于谦闻言,立刻正色回答:“将来我要做像他那样的人!”
然而这并不是最麻烦的,更大的问题在后头。
画像上的人物就是文天祥。
钱不是问题,要钱给你就是了,问题是即使给了钱,人也不一定能回来。如果让也先尝到了甜头,他可能会每年过年都会来要一次,就当是压岁钱。拿钱后又不放人,你要是敢不给,就是不顾皇帝死活,舆论压力也是顶不住的。
除此之外,于谦还在书斋中写下了两句话作为对文天祥的赞词:
可是现在的情形恰恰是最差的一种,人不但活着,还做了绑匪的人质,明目张胆地找你要赎金。
殉国忘身,舍生取义;
死了最好,死了可以重新立一个,失踪也不错,起码可以先立个皇帝,把事情解决完,等到一切走上正轨,即使前皇帝最终沿途乞讨回来了,也没有什么大的作用了。
宁正而毙,不苟而全!
这就麻烦了。
在我看来,这正是少年于谦对自己未来一生的行为举止的承诺。
于是,大明王朝的精英们就此得知:他们的好皇帝还活着。
三十余年后,他用生命实现了自己的承诺。
千真万确,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皇帝还是容易立的。大明王朝的子孙繁衍速度是很快的,排队等皇位的人足以从东直门排到西直门。如果不赶紧,万一新立皇帝,手上的这个活宝就不值钱了。
永乐十九年(1421),于谦二十三岁,此时的他已经乡试中举,即将赴京赶考。
这也算是个举世奇闻,绑匪竟然怕“撕票”?
他将从此告别自己的家,告别江南水乡的故土,前往风云际会、气象万千的北京。
所以他释放了一个叫梁贵的俘虏,让他赶紧回去报信,务必在对方“撕票”之前,把消息送到。
前路艰险,但于谦却毫无怯意,他明白,一个更为宽广的世界在等待着自己,实现平生抱负的时候到了。
这是一件十分紧急的事情,当年没有电话,必须要找人去报信,而且这一次绑架比较特殊,报信的人必须加快速度,如果晚了的话,可能会出现“撕票”的情况。
于谦收拾好行李,告别家人,遥望前路漫漫,口吟一诗,踏上征途。
在做好一切准备后,绑匪也先开始实行绑架的最后一个步骤:通知人质家属。
拔剑舞中庭,
而此刻以心腹自居,得意洋洋的喜宁也没有料到,在不久的将来,他会死在这个叫袁彬的人的手里。
浩歌振林峦!
也先不会想到,他的这个随意的决定却给了朱祁镇极大的支持,在后来的岁月里,袁彬用他的忠诚陪伴着朱祁镇,并最终等到了自由的那一天。
丈夫意如此,
由于喜宁的背叛,朱祁镇身边没有了人照顾,于是也先为大明天子另外挑选了一个仆人,这个人叫袁彬,也是在大战中被俘虏的。
不学腐儒酸!
也先雄心勃勃,在他看来,有了喜宁出谋划策,一统天下的梦想很快就能实现。
于谦,天下是广阔的,就此开始你波澜壮阔的一生吧!
估计这位太监与大明有仇,或者本来就是卧底,除此之外,实在无法理解他的行为动机。
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