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蒙德·P.谢德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巴比伦帝国强大而短命。到公元前539年,波斯人居鲁士将之征服,继而建立规模空前的大帝国,从印度一直延伸到埃塞俄比亚。在对待被征服者方面,居鲁士比前辈仁慈:他允许臣民拥有一定程度的自治,让他们的首领承担政治责任,尊重他们的宗教膜拜。在公元前538年,即征服巴比伦后不久,居鲁士下令在新设立的波斯犹地亚省重建犹大地人的社群和膜拜。流亡者获准在约雅斤之子设巴萨王子的带领下返回故土,此人是倒数第二位犹大王。
年表
<table cellspacing="0"><tbody><tr><td width="30%">犹太历史</td><td width="35%">时间</td><td width="35%">世界历史</td></tr><tr><td> </td><td>前539</td><td>居鲁士征服巴比伦</td></tr><tr><td>重建开始;首批流亡者回归犹大</td><td>前538</td><td> </td></tr><tr><td> </td><td>前525</td><td>波斯人征服埃及</td></tr><tr><td>所罗巴伯执掌犹大</td><td>约前522</td><td> </td></tr><tr><td> </td><td>前522—前486</td><td>大流士一世</td></tr><tr><td>第二圣殿建成</td><td>前515</td><td> </td></tr><tr><td> </td><td>前490</td><td>马拉松战役</td></tr><tr><td> </td><td>前465—前424</td><td>亚达薛西一世</td></tr><tr><td>以斯拉</td><td>前458?</td><td> </td></tr><tr><td>尼希米主持耶路撒冷城墙重建;以斯拉颁布《托拉》</td><td>约前445</td><td> </td></tr><tr><td> </td><td>前423—前404</td><td>大流士二世</td></tr><tr><td>象岛圣殿遭毁</td><td>前410</td><td> </td></tr><tr><td> </td><td>前404—前358</td><td>亚达薛西二世</td></tr><tr><td> </td><td>前401</td><td>埃及脱离波斯统治</td></tr><tr><td> </td><td>前333</td><td>伊苏斯战役</td></tr><tr><td>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巴勒斯坦</td><td>前332</td><td>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td></tr><tr><td> </td><td>前323</td><td>亚历山大逝世</td></tr><tr><td> </td><td>前323—前285</td><td>埃及托勒密一世</td></tr><tr><td> </td><td>前312—前280</td><td>叙利亚塞琉古一世</td></tr><tr><td>托勒密一世征服巴勒斯坦</td><td>前301</td><td> </td></tr><tr><td> </td><td>前223—前187</td><td>叙利亚安条克三世</td></tr><tr><td>安条克三世征服巴勒斯坦</td><td>前200—前198</td><td> </td></tr><tr><td> </td><td>前175—前163</td><td>叙利亚安条克四世</td></tr><tr><td>安条克四世废黜大祭司奥尼亚三世</td><td>前175</td><td> </td></tr><tr><td>耶路撒冷变成希腊人的城市,改名为安条克</td><td>前172</td><td> </td></tr><tr><td>安条克四世掠夺圣殿</td><td>前169</td><td> </td></tr><tr><td>安条克宣布犹太教非法并亵渎圣殿;
马卡比起义开始</td><td>前167</td><td> </td></tr><tr><td>犹大·马卡比领导起义</td><td>前166—前160</td><td> </td></tr><tr><td>犹大举行仪式将圣殿再次献给上帝</td><td>前164</td><td> </td></tr><tr><td>犹大完全征服耶路撒冷;
尼迦挪战役;
犹大和罗马签约</td><td>前161</td><td> </td></tr><tr><td>犹大遇害,约拿单取而代之</td><td>前160</td><td> </td></tr><tr><td>约拿单任大祭司</td><td>前152</td><td> </td></tr><tr><td>前大祭司奥尼亚
四世在埃及狮城建造圣殿</td><td>约前145</td><td> </td></tr><tr><td>约拿单遇害,西缅取而代之</td><td>前142</td><td> </td></tr><tr><td>西缅被任命为族长和大祭司</td><td>前140</td><td> </td></tr><tr><td>约翰·许尔堪任大祭司</td><td>前134—前104</td><td> </td></tr><tr><td>亚利多布一世</td><td>前104—前103</td><td> </td></tr><tr><td>亚历山大·雅拿</td><td>前103—前76</td><td> </td></tr><tr><td>撒罗米·亚历山德拉王后</td><td>前76—前67</td><td> </td></tr><tr><td>庞培介入内战;罗马控制犹地亚</td><td>前63</td><td> </td></tr><tr><td> </td><td>前44</td><td>尤利乌斯·凯撒遇刺</td></tr><tr><td>希律</td><td>前37—前4</td><td> </td></tr><tr><td> </td><td>前27—公元14</td><td>罗马皇帝奥古斯都</td></tr><tr><td>圣殿重建</td><td>19</td><td> </td></tr><tr><td>犹地亚、撒玛利亚、以土买合并为一个罗马行省</td><td>6—41</td><td> </td></tr><tr><td>本丢·彼拉多</td><td>26—36</td><td> </td></tr><tr><td>耶稣受十字架刑</td><td>约30</td><td> </td></tr><tr><td>卡利古拉推行帝王崇拜而引发危机</td><td>37—41</td><td>卡利古拉皇帝</td></tr><tr><td>亚历山大城反犹暴动</td><td>38</td><td> </td></tr><tr><td>希律·阿格里帕</td><td>41—44</td><td> </td></tr><tr><td> </td><td>41—54</td><td>克劳狄皇帝</td></tr><tr><td> </td><td>54—68</td><td>尼禄皇帝</td></tr><tr><td> </td><td>62</td><td>使徒保罗逝世</td></tr><tr><td>亚历山大城犹太人遭屠杀;
犹地亚叛乱开始;
韦斯巴芗征服加利利</td><td>66</td><td> </td></tr><tr><td> </td><td>69—70</td><td>韦斯巴芗皇帝</td></tr><tr><td>提图斯征服耶路撒冷;圣殿被毁</td><td>70</td><td> </td></tr><tr><td>马萨达陷落;狮城圣殿关闭</td><td>73或74</td><td> </td></tr></tbody></table>
<a id="ck32"></a>约雅斤早在公元前597年就被流放到巴比伦,在巴比伦帝国崩溃以前,尼布甲尼撒的继任者将他从囹圄中释放,并给予一定优待;在巴比伦,他定然成为来自犹大地的流亡贵族圈的核心人物。随着波斯帝国的崛起,许多在巴比伦的犹大地人也飞黄腾达,这群上层人士中的一些人跻身波斯宫廷权贵。这类人已经没什么动力返回新设立的波斯犹地亚省。巴比伦的犹大地人依然觉得与犹地亚人有历史、家族、文化和宗教的联系,他们也依旧是个独特的族群和宗教团体;但他们已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流亡者,因为他们自愿留在国外。
同样的事还发生在埃及。靠近阿斯旺的尼罗河中有一座小岛,名为象岛,岛上驻扎着一支雇佣军,由犹大地人组成,他们可能早在公元前7世纪中期就已到此;这个殖民地存在了200多年,和波斯的犹地亚省一直有联络。象岛犹大地人建造了一座圣殿,举行与耶路撒冷相同的献祭仪式,哪怕耶路撒冷的第一圣殿毁灭后,他们仍将献祭仪式维持了很久。他们也并非埃及唯一的一群犹大地人,在公元前587年犹大王国覆灭以后,有些犹大地人曾逃到埃及北部。
巴比伦和埃及的犹大地人的社群,可以看作是最早、最持久的流散社群(Diaspora communities),这个术语指生活在以色列地之外的犹太社群。伊拉克的犹太社群绵延不绝,一直维持到1951年;埃及的犹太社群虽然几度濒临消亡,但次次绝处逢生,不过现今似乎真要永久泯灭了。
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才适合谈论今天所谓的犹太人。在历史上和世界各地,这些人自认为彼此不仅相互联系,还与古代以色列人王国的子民有联系,无论这种联系是族性、文化、智力传承还是宗教方面的。
<a id="ck24"></a>《圣经》
《圣经》是希伯来语古籍的汇集。尽管想尽办法,我们仍然无法弄清这些书是何时又是如何被遴选、集结成一部权威正典的。我们只知道,到公元1世纪,所有今天组成《圣经》的书籍都被视作神圣的经书。在希伯来语中,《圣经》叫Miqra(“读物”)或Kitve haqodesh(“神圣的经书”);有时又称Tanakh,此词由三个词的首字母组合而成,犹太传统用这三个词分别代表《圣经》的三个部分:《托拉》(Torah,又称《摩西五经》),《先知书》(Nevi'im),《圣录》(Ketuvim,或《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