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扩张之路 (第1/5页)
飘雪楼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釜底抽薪
刘秀化解了刘玄的阴风血招,并不代表他从此就可以在河北坐享其成、无忧无虑了,相反,河北的局势还处于四分五裂、极度混乱的状态。
当时在河北除了刘秀,还有铜马、大彤、高湖、尤来、青犊、五校、五幡、五楼等二十多支部队,总人数加起来超过百万。一百万,这是个怎样的天文数字,想必大家都清楚。曹操在赤壁时号称他的百万大军,人人投一鞭可以使江截流,从中可想而知,这支大军的分量了。他们的存在对刘秀的威胁太大,他们个个像猛虎,出来咬一口就闪人,叫你防不胜防。而刘秀如果不采取行动,任其为所欲为的话,那么,他非但会被咬得遍体鳞伤,而且还会有重蹈覆辙的危险。
如何虎口拔牙,这是刘秀需要面对的。如果把刘玄比喻成是“内”的话,那么河北的这些义军就是“外”了。刘秀采取的是“安内先攘外”的策略。
而攘外的过程中,刘秀虽然采取的是“三步跨栏”的跳跃式发展战略,但整个过程却被他演绎得跌宕起伏、荡气回肠。
下面我们首先来看刘秀的第一步:釜底抽薪。
釜底抽薪,语出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古人还说:“故以汤止沸,沸乃不止,诚知其本,则去火而已矣。”这个比喻很浅显,道理却说得十分清楚。水烧开了,再兑开水进去是不能让水温降下来的,根本的办法是把火退掉,水温自然就降下来了。此计用于军事,是指对强敌不可用正面作战取胜,而应该避其锋芒,削减敌人的气势,再乘机取胜的谋略。釜底抽薪的关键是在于抓住主要矛盾,很多时候,一些影响战争全局的关键点,恰恰是敌人的弱点。指挥员要准确判断,抓住时机,攻敌之弱点。比如粮草辎重,如能乘机夺得,敌军就会不战自乱。
公元24年秋天,刘秀开始了“攘外”之旅。都说枪打出头鸟,刘秀首先把目标对准河北势力最大的义军——铜马。铜马来自山东,和赤眉的关系可以用亲密无间来形容,而两者的兴衰则可以用此消彼长来说明。最开始是赤眉的强大至极,随着赤眉的慢慢衰弱,铜马则越来越强大。最后铜马甚至到了“唯我独尊”的地步。
刘秀选择铜马开刀还是有道理的,毕竟打败了铜马以后事情就好办了。可是铜马正如其名字一样,如铜一样坚硬,如马一样刚毅。想打败铜马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至少刘秀就亲身体会到了铜马的厉害。
两军正式交战在清阳(今河北清河),刘秀派出的开路先锋叫盖延。
盖延,字巨卿,是渔阳当地人。他人如其字,身材高大,臂力惊人,(身长八尺,弯弓三百斤)是刘秀的得力猛将。盖延本来根本就没把铜马放在眼里,哪知一上来就连遭败绩,最后还被铜马军队围了个严严实实,幸亏策应的邓禹及时赶来,盖延才避免了死无葬身之处的后果。
听说盖延失利后,刘秀的另一员猛将铫期主动请缨去挑战铜马,结果也被铜马围着打,如不是刘秀亲率大军来救援,后果不堪设想。
接连的失利,让原本激动的刘秀冷静了下来,他不再和铜马进行硬碰硬地交锋了,而是选择安营扎寨,按兵不动,静思制敌良策。
令刘秀想不到的是,就在他“闭门思过”时,铜马却仿佛一刻也不得安宁似的,天天来叫阵,时时来挑战。
刚开始刘秀感到很烦躁,甚至准备和铜马决一死战,但又转念一想,敌人这样想决战,除了接连打了几个胜仗外,应该还有别的因素在里面,于是乎,他通过仔细观察,和多方位调查,很快得出结论:敌人急于求战,那是因为粮草供应不足。
哦,粮草问题就是铜马的“命门”所在啊!只要坚守不出,打持久战,打消耗战,铜马必败无疑。
刘秀由此想到了釜底抽薪的招数。于是乎,名义上他是“静”的,但实际上却是“动”的。他一方面派吴汉从幽州征调粮草以供自己需求,另一方面派铫期去切断铜马的粮道。
事实证明,刘秀的招数果然很绝,在他们吃香的喝辣的同时,很快,铜马军队就只能喝西北风了。西北风显然不好喝,于是乎,坚持了一个月后,铜马军队在一阵“扯呼”声中开始撤军。
凡是打仗的人都知道,撤军也是一门学问,很深的学问。诸葛亮死后,为了防止魏军的乘机追杀,就曾弄出真假诸葛亮来吓唬司马懿。而孙膑在退军中以灶数来迷惑庞涓,从而最终打败了庞涓。因此,在当两军相持对垒时,一方如果想撤军时一定不能慌张,一定要沉着冷静,制定好应对策略,以保证大部队能安全撤退。
然而,作为“野草部队”铜马军可不一样,他们独来独往惯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什么策略不策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于是乎,铜马在温饱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选择了集体撤军。
当然,他们选择的时间是深夜,以为这个时候撤兵神不知鬼不觉。但刘秀的双眼一直盯着铜马军一举一动,想撤,没那么容易。随着刘秀一声令下,蓄势待发的士兵马上追击出去。结果慌乱的铜马军队死伤惨重,最终大部分铜马军队选择了投降。降军加起来高达数十万,数量相当可观。
为了降军能死心塌地归心于自己,刘秀采取的战略和当年项羽的战略方针完全相反,项羽当年面对秦军数十万降军,采取的是坑杀,一了百了,这样就不会有纠纷了。但结果是杀了秦军降军,负了天下百姓的心,也伤了自己,最终被刘邦后来居上拉拢人心,取得最后的胜利。
刘秀面对数十万的降军,为了收服他们的心,采取了“双管齐下”的方针措施。一是本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则,封铜马各位将帅为列侯,以稳定铜马将士的心;二是以身犯险,亲自到铜马各营去看望各部,嘘寒问暖,及时解决各部士兵们的困难。对此,铜马士兵感动得热泪盈眶,纷纷表示:萧王这样诚心对我们,我们一定以死效忠,不负萧王的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