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东西南北乱 (第1/5页)
飘雪楼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再起波澜
话说冯异收服赤眉军后,并没有马上班师回朝,而是继续向关中进军。因为关中此时还盘踞着延岑、吕鲔、张邯、蒋震、任良等诸侯。他们各霸一方,割地为王,此时不乘胜而除之,终将是心腹大患。
冯异把目标瞄准的是自称为武安王的延岑。擒贼先擒王,拿下了延岑,其他诸侯就好办了。延岑关键时刻没有选择独自战斗,而是联合了张邯、任良。但事实证明,延岑临时组合成的“三个臭皮匠”,还是抵不过冯异这个“诸葛亮”。两次大战延岑都以失败告终,最终,他选择了三十六计走为上,带领残兵败将逃往了南阳。
接下来,冯异推出了“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对关中的其他诸侯作出硬性规定:对于反抗不投降的,坚决予以消灭;对于归顺立功的,坚决予以奖励。结果除了吕鲔、张邯、蒋震等人投降了割据巴蜀的公孙述之外,其余诸侯全部归降。
如果你认为这就大功告成,那就大错特错了。建武二年(公元26年),刘秀怎么也想不到他最宠爱的大将邓奉在这个节骨眼上反叛了。
邓奉是刘秀二姐夫邓晨的侄子,邓晨在革命之初为了支持刘秀兄弟,那可是率着全族老小,倾尽所有的家产。刘秀登基后,没有忘记这位可爱的姐夫,他封邓晨为房子侯。而且邓氏家族其他的人也都得到了重用,特别是邓奉,因为特别勇猛,立下了不少战功,刘秀便封他做了破虏将军。
按理说,这个“破虏将军”可以和汉武帝时的卫青、霍去病相提并论,邓奉应该很满足才对。邓奉是对刘秀感激涕零的,因此他在战场上很卖命,甚至不要命。然而,世事难料,邓奉终于还是走上了反叛的道路,只因他回了一趟家乡。
功成名就,邓奉对回乡自然很是憧憬,荣归故里,那应该是一件很值得炫耀的事才对。
当兴致勃勃的邓奉回到老家时,发现不但家乡人没有出现“十里相迎”的场景,而且家乡的变化太大了,大到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房屋东倒西歪,乡亲们也多半是非死即伤。
一打听,才知道这个凄凉的场景是吴汉的部队干的。
吴汉大家都知道,他是刘秀的得力部将。邓奉以前也对他很是敬佩和尊重。建武二年(26年),刘秀在派冯异西征的时候,还派吴汉率军平定南阳南郡等地。吴汉虽在军事上节节胜利,连续收复宛城、涅阳、郦县、穰城、新野等地,但他纵容部下掠夺乡民,搞得民怨沸腾。但此时邓奉亲眼所见吴汉的军队犯下了如此的暴行,他对吴汉的观念顿时改变了。吴汉欺人太甚,连自己人也搞,不给他点颜色看看不行啊!
于是,邓奉振臂一挥,临时组建了一支“特种部队”,找吴汉去评理。如果邓奉个人单独去找吴汉商讨解决这事,那可能马上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然而,他带着一伙人,气势汹汹。吴汉的军队也是因为实在饿,才做出了不道德的事,自然据理力争。须眉不让须眉,结果自然可想而知了,话不投机半句多,双方立马就开打起来。
按理说,到这时候,只有吴汉出面才能平息这场内乱,但吴汉却选择了“袖手旁观”。吴汉之所以这样纵容部下,是有原因的。
原来,吴汉也是南阳人,他生在一个很穷的家庭,为了能出人头地,他很是刻苦勤奋读书,结果十年寒窗苦读没有白费,很快他被聘用为“亭长”。当年刘邦发迹时就是从亭长开始的,因此,这个亭长也是不错的。
吴汉是个爱交朋友的人,五湖四海的人都愿意跟他来往。但偏偏也是这种义气害了他。他家的门客做了违法的事,吴汉不忍心让他们受惩罚,刻意为他们隐瞒,但纸包不住火,结果他因为“包庇罪”,被免了职。他原本以为南阳的父老乡亲看在他平常慷慨解囊的份上,会帮助他渡过难关,然而,他很快明白了这样一句话“人在人情在”。当他变回一介布衣,没有人愿意跟他交往,更别说帮助他了。他遭遇的都是白眼和冷嘲热讽。痛心之下,吴汉选择了离开南阳。
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他对南阳的感情彻底破灭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他的部队在南阳掠夺时,吴汉才会选择了漠然。
本来邓奉来,吴汉是要给他几分薄面的。然而,邓奉的过激举动却彻底激怒了吴汉。他仿佛看到了当年自己孤独无助时,被人嘲笑和弃骂的场面。于是乎,即便是双方打起来了,他非但没有做“和事佬”,反而,多派人去“痛击”邓奉。
邓奉只带了这么点人马,自然不是吴汉的对手,落荒而逃。他越想越气,越气越恨,恨到心里痒痒的时候,便又再去招集父老乡亲。这一回,一呼百应,乡亲们都操起家伙来支持邓奉,邓奉原本就是一员骁将,在战场上取敌首级如探囊取物。因此,由他率领,大家很快就打得吴汉的军队落花流水。
吴汉败了,他马上向刘秀进行了汇报,说是邓奉反了。刘秀一听,大吃一惊,这可不是小事啊,于是马上又派了九名将军去南阳向邓奉讨个说法。
刘秀的意思很明显,我派九个重量级的人物来和你谈判,一是给足你面子,二来是施压,如果你只是闹着玩的,那就应该马上放下武器,回头是岸才对。
然而,当时的邓奉气晕了头,打败吴汉还不解恨,偏偏这时刘秀派来的九名将军又到了。他的火气自然也就往九名将军头上撒了。结果,九名将军受污辱后,自然向刘秀汇报说邓奉完全反了。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刘秀怒火中烧,派军队交给九名将军,联合吴汉,组成“十小龙”,一起征讨邓奉。
邓奉打败吴汉后,不但人气大增,而且还顺势取了吴汉军队所留下来的大量辎重和粮草,眼看形势发展到这一步了,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真的在城头扯起大旗,公然和刘秀的军队开战。
两军很快就进行了一次大决战。结果却成了一边倒,邓奉大败以吴汉为首的联合部队。“十小龙”伤了好几位,而且其中分量很重的朱佑还被邓奉生擒过来了。邓奉之勇可想而知。
眼看再放任邓奉这样“闹”下去,不但有损刘秀的国家形象,而且如果邓奉势力一旦进一步扩大,后果将是非常可怕的。刘秀思来想去,正准备给邓奉一点颜色瞧瞧,蓟城却传来彭宠反叛的消息。
雪上加霜
话说当年刘秀在河北遭遇王郎的“突然变脸”,一路追杀下,直到信都和城才结束生死逃亡。在接下来的反击战中,上谷和渔阳两郡的铁骑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而当时的渔阳太守彭宠倾尽了全部家产和兵力来支持他,又是供兵又是供粮的,功不可没。可以说,刘秀最后能平定王郎,军功章里有一半是彭宠的。
那么,他为什么会在几乎功成名就之时,选择走另一条不归路呢?
其实他和邓奉一样,也是因为恨一个人所致。
这个人便是他的顶头上司,名叫朱浮。朱浮也是最早跟随刘秀在河北干事业的人才之一。立下的战功不少。后来,刘秀派人杀了刘玄派来的幽州牧,就立朱浮为幽州牧。当时的幽州下面有十个郡,彭宠所在的渔阳郡便是其中之一。
朱浮身为一方官员,自然想干出一番大事业来,一是为了报答刘秀,二来为了能进一步飞黄腾达。
可是,扩充军队要钱,建房子要钱,请能人异士要钱,总之,朱浮深深体会到了什么叫“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感慨归感慨,朱浮马上就想到了筹经费的好办法——各郡多交粮多征税。上司发了布告,各郡积极响应,粮食和钱财都如期交上去了,唯独彭宠却交了一份白卷。
“你这是什么意思?”朱浮直接质问彭宠。
“现在天下还没有完全平定,百姓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您这又是加粮又是加税的,搞这些花架子工程建设,我们承受不起啊。我现在首先要保证我郡里军队的温饱问题,其他的请恕不能完成任务。”彭宠直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