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据我观察,在所有牲畜中,牛的眼神最好。转场途中,深夜降临之后,马安静地磨着牙,嚼着夜草;羊在黑暗中睁着眼睛,等待天亮;骆驼也静卧如山。只有牛,一只接一只开始鬼鬼祟祟地行动了。它们先靠近我们栖身的帐篷翻找食物,拱踢炉子,弄得四处窸窸窣窣。又渐渐地越走越远。到了凌晨三点,大家起身后,男人们拆临时帐篷,往骆驼身上绑包裹箱笼,加玛整理被褥和厨具,李娟则去赶牛……羊马骆驼都卧在原地不动,就它们走出半公里外了!
不知为何,小牛永远比大牛长得好看,不晓得好看在哪里。经过我仔细观察,原来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脸部的侧影——小牛的鼻梁是塌下去的,大牛是隆起的。至于为什么塌下去比隆起好看,就搞不清了。
但是长得漂亮又有什么用呢!小牛最可恶了,它们清楚我只有一个人,而它们有三个(我家两头小牛,新什别克家一头,平时一起放养)。于是一追赶,它们就往三个方向跑。每次追小牛,都累得我肝脏供血不足,肚子也饿得特别快,回家一定要大吃一顿……
虽然只是小牛,犯起犟来谁都莫可奈何。我双手攘着它的屁股推啊推啊,拼了命也只能推一两步远,累得够呛。居麻出馊主意:“你骑上去嘛,一骑上去它就听话了。”口吻极郑重,害我差点当真。
姜是老的辣,牛是老的贼。当我举起棍子追打时,大牛会先瞟一眼我的棍子,根据其粗细来判断是否需要反抗。而小牛不管三七二二十一,梗着脖子斗争到底,并且无论输赢都统统当成是自己的胜利。气死我了。
后来发现,追牛时,不能对直了猛追,那样只会把它越追越远。要讲究策略——先若无其事地往另一个方向走,让它慢慢放松警惕。等走到足够远的地方再慢慢绕着圈子走回来,一直绕到它的正前方——这时候才追!
然而总是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我费尽千辛万苦把它们赶到东面沙梁后的荒野深处,再转身回家。等我到家了,它们也到家了……只好重新再赶。
很多时候,站在沙丘上,无论朝哪个方向眺望都看不到小牛了!大惊,赶紧跑下去满世界找,先往东走,再往北走。无果。回家暖和一下,焦虑不已地喝两碗热茶,再接着出去找……一直找到天色都暗了。等筋疲力尽地回到家,发现它们早已好端端地等在沙窝子里了……神出鬼没。
第二可恶的是那只三龄花脸公牛,一整个冬天里它都是我们的重点监控对象。自从某天深夜这家伙闯进毡房(那时刚搬到此处,牛棚还没有收拾出来,天气也不太冷,大牛暂时露天过夜),咬坏了玉米麻袋和面粉口袋,默默享受了一夜后,就把此处风水宝地铭记在心了。一瞅着机会就钻进去搞破坏。而我们的毡房只挂有毡帘,没装木门。无论毡帘外绑再多的绳子,横着架再多的木头也没有用。它多有力气啊,一拱一挣就破门而入了。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严防死堵,看到就打。只要它靠近毡房十步远,就一顿猛打猛追,给它树立起一个“禁地”的概念。
唉,玉米粒弄撒了,还能从土中铲起,细细扬去沙土(居麻为此扬了大半天),而面粉就只能白白给糟蹋了。真是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