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秦一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有郡守和虞令压阵,虞丞颁布的命令平添了几分威压。将乡里所有人的爵位剥夺,理由是他们未能在保护乡里的战斗中取胜,依据的也是秦律;自然,战死或战残的,他们已经尽了自己的力,爵位可以得以保留。
由于虞地邑里分布相对集中,从一个乡转到另一个乡不需要走太长的路,蒙骜他们一天几乎可以处理两个乡的事务。虞地有农户约五千户,不过五六个乡,三四天就把事情给办妥了。由于距离近,消息扩散快,从第二天起,蒙骜他们还没去,乡里就已经自动协商好了新的乡里啬夫,给蒙骜他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这几个乡里,还没有敢出来挑事的!
田亩分配已定,而春耕有一段时间。虞尉下令各乡里,冬季的军事训练于两天后开始!冬训为期二十天,在各乡里训练十五天,到城下集训五天。随后,虞丞在城内看家,蒙骜和虞令陪着虞尉下到各乡里部署训练。
由于有爵位的人多半带伤,行动不便,虞尉倒也没有歧视,直接让那些刚刚被剥夺了爵位的人主持训练。——他们虽然作战无功,但指导训练还是可以的。
冬训按时开始,所有农人按照秦律进行队列训练和金鼓训练。训练一般安排在中午最温暖的时间进行,但无论刮风下雪都不间断。虞尉一个乡一个乡地巡查,指导他们的工作,对训练工作开展得好的则表示赞扬。虞地不大,各乡里的训练场也相距不远,虞尉驾车,一次可以巡视好几个乡的训练情况,一天基本可以把各乡跑遍。
半个月后,各乡的壮丁自带五天糇粮,齐集虞城下,开始一场声势浩大的对抗训练。第一天是百人队之间的对抗,第二天是五百人队之间的对抗,第三天是千人队之间的对抗。在城下,两队对面而立,在金鼓的指挥下,各执木棍,快速冲向对方,贴近后,双方侧身,穿过对方的队列,才算一个回合结束。双方交换位置,重新开始对抗。一般一天要打上三四十个回合。
最后一天是集体冲锋。所有参加训练的人集结成一个大方阵,在金鼓的指挥下,向山上的关城发起进攻。到了关城之下,他们不能从城门进入,必须爬城墙,翻起城内;那些手脚笨拙的人被宣布阵亡,手脚灵便,一溜烟就爬上城的则被记为先登。最后由先登居前,“亡者”在后,越过关城,直冲过山顶,进入北坡。北坡上漫山遍野站满了整齐的士卒,仿佛是在向安邑示威!
回到城下,城外安放了粗树桩和长二丈的木柄。凡能单手举起树桩、双手平端木棍的人,将被授予“壮士”称号。夜间,虞城搬出粮食和盐梅,与参训的士卒聚餐,被授予“先登”和“壮士”称号的士兵受到极高的礼遇,他们单独坐席上,接受郡守、虞令尉丞的大礼;而且,他们还可以享有一碗酒和一块肉。
那些没有来得及或根本没有参加集训的人,被注销了农籍,全家都不得在乡里居住,要搬到城内来。在他们搬迁的时候,春分就要到来了。
这里那里燃起一堆堆大火,将去年的枯枝败叶全部烧掉,烟雾腾起,几乎遮蔽了半个天空。不光虞城这样,几乎整个河东,连安邑在内,全都笼罩在烟雾中。
虞丞向城内的那些商人们通报,虞城的商路可以开放了。他又招募了一支百人的关卒,到山下设卡收税。开始大家以为是肥缺,纷纷应募,但不多久,一个一个的关卒因为擅自多收税金被判为“盗”罪,刮掉胡子去服劳役。虞城这里暂时还无力看管,遂被押往魏城乃至蒲坂服刑!送出去二三十人后,关卒全都老老实实按率收税。
过了立春,天气转暖,而夏历新年就要来了。虞城的魏公子被请出了虞城。他们决定不回安邑,而是直接返回大梁。荀志允许他们每家带走一千石粟,算作他们一年的俸禄;除了随身衣物外,其余的一切用品都不许带走。他们好说歹说,让荀志将三千石粮按每石三十钱折成钱,佣了车拉上一家妇孺。人员、车乘沿着大道南下茅津,从那里佣船转入济水,入鸿沟,到大梁。
三位公子回到大梁,立即引起轰动!安邑的信使并没有完成使命,他们已经不知所之。三位公子是第一个向魏王通报虞城失陷消息的人。
秦王明诏讨伐魏国,魏王自然是知道的。但魏王不知道秦王兵锋将指向哪里。他一面加强了长城一线的防御,一面与韩王盟约,订立攻守同盟。如果秦军出洛阳北邙,韩魏将共同与秦军作战。整整一个冬天,韩魏两国都枕戈待旦,密切关注着荥阳大道上的动静。——再远的地方,已经在他们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外了。
等了一两个月,秦军并没有出现在这条道路上。眼看春天就要来了,秦军的威胁看来有可能被解除,他们可以好好过一个新年了。但虞城三公子的突然出现,打破了大梁的宁静。
三位公子全家乘着十艘大小船只陆续驶入长城,他们立即登岸,出示节符,表明自己的身份。结清了船钱,近三百口人住进了长城内的馆驿中。那些长城守将纷纷前来拜访。三位公子说起虞城之事,涕泗横流。他们一再表示,自己将部队全都集中在城中,背城借一,准备与秦军决一死战!怎奈虞人私下通贼,打开城门。他们为免全城百姓遇难,不得不虚与委蛇,终于逃了出来。
三位公子的话自然是漏洞百出,单看馆驿内的妇女环佩丁当,就知道所谓危难都是虚文。但诸将本着看破不说破的原则,陪着切齿痛恨了一番,偷笑着出来,各自回家。不久,虞城被袭,虞城公子逃回的消息就通过驿站,一站站传到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