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玉的石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该书特点在于其是一本古今中外名家关于文章写作的论述汇编,作者选了比较有代表性的20多篇文章,加上编者的3篇文章附在了后面。应该说这些文章讲的内容都很浅显易懂,而且对基本道理分析得都很透彻与到位。实际上这些道理我们也明白,但经过这些名家的分析,让我们能够有更清晰的认识,也更容易在实际的写文章过程中加以落实。
比如书中选的毛泽东1942年2月8日在延安干部会上所作的报告《反对党八股》:“(文章)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绝不将速写材料拉成小说。”是不是于今天的我们仍然振聋发聩呢?
<b>3)《求是》——中共中央</b>
《求是》杂志鼎鼎大名,按照杂志自己的说法,“是中共中央主办的机关刊物,是党中央指导全党全国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论阵地,担负着深入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完整准确地宣传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的决策部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促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求是》里的文章大多读起来吃力,原因主要是作为国内层次最高的理论刊物,其刊登的文章站位极高,理论性极强。但对迫切想提高公文水准的办公室人员,石头还是建议大家要抱着这块硬骨头啃一啃。因为,公文的特性要求公文写作首先得吃透“上情”。不了解“上情”的公文,势必无法把握全局,不能准确传递上级的意图,使公文失去了应有的指导意义和引领作用。而多读《求是》,无疑是原汁原味地了解、吃透中央精神的一条通路。
《求是》里的文章,内容不好妄议,形式上绝对是公文里的王者。写公文的时候,需要推敲标题、布局和标准表述了,多看看《求是》,总会有收获。
<b>4)《习近平用典》——人民日报社</b>
石头说过写公文就像炒菜,要看时令,冬天北京主要吃大白菜。这,无疑就是一本时令菜谱。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文章中多处引经据典,生动传神,寓意深邃,极具启迪意义。据此,人民日报社特别组织编写《习近平用典》一书,从总书记的讲话和文章中遴选出他使用频率高、影响深远、最能体现他治国理政理念的典故135则,分敬民、为政、修身、任贤、天下、法治等13个篇章,旨在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引用典故追根溯源的同时,并究其现实意义进行解读,以期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文章)精神,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精髓。”
<b>5)《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美文》——梁衡</b>
作者梁衡一方面曾是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另一方面又是作家,还得过赵树理文学奖,可以说有兼顾形式美和内容美的便利条件。他首次提出“政治美文”这一概念,即既有思想,文字又美的文章,要符合三个条件:
一是文章提出了一种影响了中华民族政治文明、人格行为的思想;二是文章中的一些名句熟词广为流传,成为格言、成语、座右铭,有的已载入辞典,丰富了民族语言;三是文章符合艺术规律,词、句、章,形、情、理都达到了美的要求。
公文无疑是政治文,把政治文写美,那是极高层次的要求。或许我们早已没有精力和时间对自己提出这种要求。但石头相信并且主张,写公文,不能停留于攒字,仰望星空总还是要的,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