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玉的石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发短信篇幅短、又见不着面,所以很多人不把短信看成是一种正式的通信方式,觉得比较随意,喜欢在编写短信时挥洒自己的智慧。这在短信抬头的称呼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比如有人发短信时逢人就叫“亲爱的”,有的则没有称呼,一句“Hi”了事。
还有的更夸张,根本就省去了称呼这个环节,一上来就写“有个事说一下”。你苦口婆心地说这样不礼貌,对别人不尊重,他们还不以为然、振振有词:短信字数都这么少了,还用得着那些繁文缛节嘛,有话直说不就得了。
如果是给亲朋好友发短信,没有称呼、不注意称呼还有情可原,或许你本就是如此可爱随性的人,但在办公室工作中这种习惯就得好好改改了。
称呼是短信开头对收信人嘉宾的尊称,就如同信件一样,省去称呼,一方面无疑是对人不尊重,同时,也不能在第一时间引起别人的关注。你不写称呼,我怎么知道你在跟谁讲话?从而影响短信效果。所以,在短信一开始就要明确其接收的对象,端端正正地写上称呼。
短信的称呼一般分为两种:一是一对一的短信,简单来说,就是发信人与收信人均为一个。这就需要发信人在称呼里直接“点名道姓”,明确对象,如“尊敬的王处长”“尊敬的李主任”等。
二是群发短信。即一对多的模式,短信的接收人为多个。如果你有时间精力,一一点明接收人当然更好,这样可以显示你对收信人的格外重视,事实上也有不少人不惜血本的这么干。假如你不想牺牲恋爱时间来编辑短信,选用涵盖面广的称呼也无伤大雅。如“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嘉宾”等。但千万注意,不能把群发的短信明确到个别嘉宾身上,以免引起其他人的不悦。
4.不署名,鬼才晓得你是谁啊
石头经常会收到一些手机没存的号码发来的短信。有的是私事,“周日晚上聚聚”。有的是公事,“周一下午两点开碰头会”。有的更像是诈骗,“明天上午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每每收到这种短信,石头都会万分纠结,因为你不好意思直接问:您是谁啊?我不知道您是谁啊?万一是领导或者熟人呢,没有存人家的电话号码多不礼貌,于是只好在心里默默把发短信不署名的同志略略问候一下。
更奇葩的是遇到重要的节假日,几乎每个人都会收到来自四面八方的祝福短信,发短信的人有些是平时绝少联系的,有的人电话号码几经变更,如果不署上自己的名字,对方根本就无从知道谁还在远方悄悄惦记着你。
很明显,表明发信人的身份,这是短信编辑中不可缺少的一步。如若缺少,会造成对方的疑惑,给人留下办事不严谨的印象,如果对方比较懒,权当作骚扰不予理会,不闻不问,甚至会耽误事情的进程。所以说,短信署名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是对对方的尊重,也是达到工作目的的必要手段。
在办公室工作中,发信人往往代表的是单位,多以单位名义对外交往,所以在发送短信通知时要将单位的名称和个人的职位、姓名描述清楚,以便对方在阅读完短信的时候就能明确发信人是谁、代表谁、是什么层级,了解事情是哪来的、接下来该与谁沟通联系。给短信署名,本质就是帮别人省事,谁会不喜欢一个为自己着想、帮自己省事的人呢?因此,短信的署名是万万不能少的,而绝不是多此一举。
至于短信中署名的具体方式,你可以开宗明义,在短信开头就表明自己的身份:“尊敬的刘处长,我是办公室石头,有一个会向您报告。”;可以在短信结尾加上括号标注:“(办公室石头报告,请您知悉)”;也可以在短信结尾简短标注名字,两字“石头”即可。
5.标点符号也有表情
石头曾经在知乎上看过一篇帖子,认为标点可以改变文字的气质,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