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玉的石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快下班了,正在领导办公室说明天的安排呢,兄弟单位小刘的电话来了,毫不犹豫地挂断,结果晚上迫不及待地回家,早把小刘忘到爪哇国去了,结果第二天小刘兴师问罪来了:昨天电话想跟你打听个事,你也不回我,我还以为你对我有啥意见!我检讨不迭:哪能有啥意见。
白天忙得一头汗,正在会场门口签到呢,儿时的玩伴狗蛋电话来了,毫不犹豫地挂断,结果晚上晕晕乎乎回到家,早把狗蛋忘到九霄云外去了,结果几天后狗蛋怒了,发来短信断交:你小子不理人!长本事了!石头道歉不迭:哪里长本事了,根本是忙晕乎了。
以往我们理解今日事今日毕,往往局限于事务性工作,或是文件,讲究的是“案无积卷、事不过夜”。
石头不行,没有这个习惯。
比如习近平总书记的工作节奏,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办主任栗战书的话说就是“快”。栗战书最近发表在《秘书工作》中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干工作要‘案无积卷、事不过夜’。总书记自己也是这么做的。他的工作作风非常严谨,工作节奏也很快。报送给总书记的请示,不管多晚,即使到了夜里12点,第二天早上都能收到他的批示。”
车到楼下,领导甚至不着急下车,该回的电话短信处理得差不多了,才把手机塞进公文包,信步上楼去了。
又如李嘉诚,据说李嘉诚的办公室陈设非常简单,桌面上干净得一张纸都没有,因为多年来他坚持“今日事今日毕”。
“老王啊,下午在会场把你电话挂断了,你说的那个事我觉得吧,吧啦吧啦。”
但是,石头认为,其实今日事今日毕除了“事”不过夜的第一层意思,还应该有人际交往不过夜的第二层意思。
“刘总啊,刚忙完,你说的那个事我觉得吧,吧啦吧啦。”
领导们不把短信电话回完坚决不下车,小部分是在处理事务,大部分是在打理关系。事务和文件自然每天应当在办公室处理完,这是基础,仅仅做到案无积卷并没到位。文件处理完了,不一定代表“今日事今日毕”了,你每天还应该拿出一点点时间,检查一下自己的人际交往,这一天来,交往上的事处理完了没有?人际上的事理清楚没有?
“张局啊,白天在开会,没顾得上回你短信,你说的那个事我觉得吧,吧啦吧啦。”
体现到细处,就是,白天没回的电话都回了吗?白天没理的短信都回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