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玉的石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长者那会儿还没有学得圆融,再加上天天被人追着捧着,说话从来直来直去。他说,你的孩子不行,学习不行,各方面表现都不行,进我们学校可能性不大。外单位领导当时脸色就变了,默默收起孩子的简历,打了个招呼就退出了房间。
头天晚上孩子哭到凌晨三点多,刚躺下没两个小时,得,到点了,起来上班吧。早上蓬头垢面地到了单位大厅,好多人在等电梯,石头一看都认识,于是哈欠连天地一一和大家打招呼示意,进了电梯,有气无力的按下楼层,开始当众闭目养神。
这件事过去也就过去了,长者并没当回事。多年后,长者也被提拔到别的岗位,成长为领导,巧的是和那位外单位领导的单位时常还有些业务往来。但只要是长者出面和对方办事,事情办得总是不太顺溜,似乎是那位领导从中掣肘。
<b>萎靡不振的招呼</b>
长者有些不解,当初没替人办成事,但确实是因为条件不允许,这都多少年了,至于这样记仇吗?后来通过一些私下渠道,长者才打听到,外单位领导曾说过狠话,他说我孩子不行,我记××一辈子。这是长者怎么也没能想到的。
长大了,工作了,你自以为不会在“打招呼”上存在任何困扰和疑虑了,其实事情并不像你想的那样。比如,你可以回想一下,在打招呼的问题上,有没有过以下几种情形?
这个故事长者讲给石头的时候石头并没有孩子,不明就里,只是记在了心里。等石头也有了孩子,才深刻地感到孩子绝对是每个父母最软的一块肋骨,在孩子的问题上,理智就是个笑话,永难达成。
长大些了才意识到,哦,父母是在教你打招呼。很明显,一个孩子学会打招呼至关重要。让孩子从小学会问候周围人甚至陌生人,是引领孩子踏入社会的重要的第一步。一个会和人打招呼的孩子,大人往往对他会带着更多的亲近和善意,愿意和他多聊几句,这是人之常情。长此以往,打招呼多的孩子和外界交流频繁,也就接收了更多的信息,容易具备较高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所以,在别人孩子的问题上,最好做个善意的谎言者,多表扬多点赞,少批评少挑刺。如果更有智慧的,除了坚决不说别人孩子不行,还能主动地给别人在涉及孩子的事情上提供力所能及的方便,那别人更是感激在心,比你帮他本人可能更容易打动人。
石头小的时候最讨厌的事情之一就是“叫人”,走在路上,迎面走来一个熟人,对方热情地走过来对着你的头一阵狂摸,父母则赶紧拉扯你:“快叫人,叫叔叔,叫阿姨!”让人不胜其烦,感觉自己成了吉祥物,得到处笑脸相迎。
对待生人,给带孩子的妈妈让个座,给吵闹的一家人多一点理解;对待同事,下班时帮有孩子的同事盯一会,让他们先去接孩子;对待部下,要是孩子发烧生病头疼脑热了,睁只眼闭只眼,多准几天假,其实都是举手之劳,但是对别人,真的都是巨大的恩惠和情义。
1.想得到有温度的对待,从充满元气的问候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