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渔家傲》
说起李清照,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个清丽、端庄,略带感伤的才女形象。常言说得好,文如其人,李清照的词,也总是那样的清新、秀丽,那样的感伤、多情,令数百年后的我们不禁为之动容。李清照也以她在诗词创造方面的巨大成就,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作家。
不仅如此,身为女性,李清照只能被局限在闺阁庭院之中,从无可能参加科举,步入仕途,更不可能像男性作家那样周游四海,广交朋友。然而她的诗词文章却总是透露出一种健朗、开阔的气质,总能表现出较为成熟的政治眼光与知难而上的政治勇气;她写作《词论》,大胆批评欧阳修、苏轼、秦观等一批杰出男性作家的作品,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她以为数不多的作品在古代词学史上自成一派,蔚为大家。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在封建制度的压制之下,作为一个女性,李清照为什么能够具有这样开阔的眼界与见识?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令世人瞩目的艺术成就?是何种环境陶养出李清照压倒须眉的才情?
家学渊源含英咀华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李清照出生在今山东省章丘市明水镇。她的父母对李清照思想个性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精通儒家经典,考中进士之后,曾担任郓州教授,大体相当于郓州市教育行政负责人兼学校校长。后又在朝廷先后担任太学录、太学博士与太学正,大体相当于国立最高学府的学官与大学教授。李格非勤于著述,学术著作与文学作品很多,根据有关史料文献的记载,李格非著有诗文四十五卷,还有学术理论著作《礼记精义》十六卷、《永洛城记》一卷、《史传辩志》五卷等。正因为如此,他深受当代大文豪苏轼的器重,名列“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并与苏门的众多弟子多有诗文往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李格非为人清正廉洁、刚直不阿。据《宋史·李格非传》记载,在担任郓州教授的时候,因为俸禄太低,郡守想让他多兼任一些职务,好多拿些薪水,却被李格非拒绝了。后来他在江西上饶做官,当地有个道士妖言惑众、骗取钱财,一次那道士的车马正好与李格非相遇,李格非竟然命人将道士从车上拖下来,痛打一顿驱逐出境。由此可见他疾恶如仇的性格。
李格非精湛的学术造诣、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文学创作实践、广泛的学术交流活动以及清正刚直、疾恶如仇的个性都对李清照的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晚年的李清照曾在一首诗中回忆说:“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谁比数?当时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成雨。”(《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意思是说,我的父辈祖辈出生在儒学昌明的齐鲁稷下地区,他们的地位虽然不高,但是名声却非常的高。什么名声?当然是学问的名声、品德的名声,这正是家族的优良传统带给她的荣誉感与骄傲。
李清照的母亲王氏也是官宦世家出身,王氏的祖父王拱辰曾是宋仁宗朝的状元,名字乃是宋仁宗所赐,他曾担任翰林学士、吏部尚书(相当于今国家人事部部长)、三司使(相当于今财政部长兼商务部长)等重要官职。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王氏自然也具有很好的文学修养,史书上记载王氏“亦善文”(《宋史·李格非传》),要知道,在封建时代,能够在正史当中给女性记上一笔“亦善文”,就说明这名女子的文学修养的确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对李清照的心智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见识卓迈且深深赏识女儿聪明才智的父亲,以“中郎有女堪传业”自得,让李清照得以与当代一流的文学家相唱和,在文学的氛围中成长。
二八年华词名初显
正是由于这样的家庭环境与父母素养,使李清照在十五六岁的花季时代就已经显示出过人的艺术才华、深厚的文史功底、深远的政治见识。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不同凡响的素质,所以她从来就不是一个娇气柔弱、多愁善感、以泪洗面的小家碧玉,而是一个健康开朗、见多识广、活泼可爱的大家闺秀。在她的目光中,生活处处充满了斑斓的色彩、勃勃的生机,处处都能让她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与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