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中文350zw.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瑜伽菩萨戒本》,绍安和尚尼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居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十一页,己二、障持戒度。
我们修学菩萨戒法基本上有两个部分:第一个是戒体,第二个是戒行。整个菩萨戒的戒体就是安住菩萨种性,也就是说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必须以菩萨种性来做为我们的出发点,所以这样子叫做安住菩萨种性,也就是说我们安住在菩萨的戒体,依止这样的戒体而生起菩萨的戒行。
菩萨的戒行是广大的三聚净戒,所谓的摄律仪戒、摄善法戒跟摄众生戒,我们这一科是讲到摄善法戒。菩萨在生命当中不但是要断恶,还要修习善根,修习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六种善根,这一科是讲到持戒,我们要生起持戒的善根。对于持戒的体性跟相貌我们《补充讲表》第三页:
附表二─持戒度
(一)持戒自性
持戒度我们分成两科来说明,先第一科的持戒自性。什么是持戒的体性?以下我们根据《菩提道次第略论》来说明:
遮止损他事,令意起厌离之思者,谓之戒。是以律仪戒为主,增上而作也。以彼思之串习,而成上上圆满戒波罗蜜多,非谓于外能令有情胥离损害之门。《入行论》:从得远离思,说戒到彼岸。
─《菩提道次第略论》─
首先我们把什么叫做持戒、这个持戒的体性作一个扼要的说明。说是「遮止损他事,令意起厌离之思者,谓之戒。」所谓的持戒,就是我们在行菩萨道的时候,应该先遮止损害一切众生的事情,使令我们对损害众生这件事情内心生起厌离之思,这个思就是造作,这就是所谓的持戒。
在菩萨戒戒的定义就是:我们刚开始先遮止去损恼有情。诸位我们应该知道,菩萨戒的自体在菩提心,就是说你菩提心失掉以后,你其它的善法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了,因为这个善法已经不能再趣向无上菩提了。菩提心的根本在大悲,就是你希望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大悲心的基础在不损恼有情,所以我们学菩提心的第一步,你先跨出的第一步就是不损恼有情。
这句话意思就是说,当然有情众生每一个生命体都承受他个人的业力,换句话说,他可能也会有一些痛苦,每一个众生都有他苦恼的果报,但是这个苦恼不是我们引起的,不是我们引起的。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对于损恼有情的事情能够产生厌离,这个地方的厌离是关键点,就是我们能够产生一种调伏对治的能力,对损恼有情这样的一种情绪我们能够
克制自己。「是以律仪戒为主,增上而作也」,这个就是关键点,重点在这个地方。
就是说菩萨的行持是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但是你一定是以摄律仪戒做基础,我们有志于行菩萨道一定要注意这个观念。就是说你刚开始学习菩萨道,你不要急着去度化众生,当然我们对众生有一种希望他离苦得乐的意乐,这个是要赶快栽培起来,但是你不要马上付诸行动。
我一开始出家、刚开始发菩提心,我做什么事呢?你要做一些调伏自己的工作,也要把你内心的情绪稍微整理一下,因为菩萨道最忌讳的是瞋、慢、嫉,瞋心、慢心、嫉妒心,如果我们在开始度众生之前没有先把自己的瞋心、高慢心、对众生的嫉妒心调伏,而直接去度众生,就会引生很多很多的过失,甚至于对整个佛法的住世、对度化众生会产生更加负面的影响。就是你这个负面的情绪会随顺你善法生起的时候表现出来,就染污了你的菩萨道。
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所谓的持戒就是你刚开始要调伏你内心的瞋心、慢心、嫉妒心这种负面的情绪,你对于这种负面的烦恼要生起厌离,厌离的功能,这是持戒最基本的一个基础。「以彼思之串习,而成上上圆满戒波罗蜜多,非谓于外能令有情胥离损害之门。」刚开始我们必须要去串习,就是去修止观,来思惟瞋心、慢心、嫉妒心的过失。
假设我们今天在刚出家修行的时候,对内心的瞋、慢、嫉不加以调伏,以后我们做再大的功德,这些功德都会变成一种过失相,我们对于这样的过失要一次一次的思惟来厌离它,慢慢的就成就一种究竟圆满的戒波罗蜜多,从一种对于瞋、慢、嫉的调伏,慢慢生起清净的大悲心,然后再付诸行动,这样子你所有的善法都跟无上菩提相应,都不夹带个人的私欲,这样子的戒法就是所谓的到彼岸,就是成就大般涅槃彼岸。所以持戒的定义不是约着外境,能够使令有情都远离损害,是约着你内心当中对众生的损恼,这一部分的过失消灭,安立做持戒。